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知之深而爱之切”,说明情感对认识过程的依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披文入情———缘情悟理”,这个以情感为中介的语文教学框架,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只要抓住情感中介这“一举”,便可获...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外在语言训练和内在人文精神的统一。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到"语言训练"和"丰富人文"交融呢?笔者试以《山中访友》一课为例来谈一谈具体的操作策略。一、抓住重点词句,披文入情在阅读过程中,为发掘文中内含的"情",必须剖析外显的语言。教学时,  相似文献   

3.
灵魂的颜色     
我国六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探源 ,虽幽必显”。这段话不仅揭示了“情感”在创作时的重要作用 ,而且道出了欣赏者也应“披文入情”探求文章主旨的真谛。那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沿波探源”发现真善美呢 ?笔者在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偶有所得。对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 ,学生与作者写作的时代已经有些距离了 ,在加上没有什么生活经验 ,很难体会到艾青那种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之情。我抓住了文章结尾部分的一句…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培养情操。的确,对于语文读是根本,只有认真仔细地读,才能较好的披文入情。如何落实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呢?我在教学中以读为本,让学生扣住重点阅读,自由品评语言、感悟语言,并注意  相似文献   

5.
克服阅读教学中的两个偏向偏向之一:得“道”而忘“文”以“道”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把“道”的获取作为教学的惟一目的,止步于所获取的“道”的准确、全面、深刻,而忽视对“文”的探究和学习。与此相关的是十分盛行的披文入情说。“披文以入情”对阅读教学来说必不可少,但这绝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把“道”的获取作为惟一目的的偏向,有深刻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负载的内容的同时,更要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训练语文能力,培养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不认识到这一点,教学时就会把“文”仅仅看作取“道”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谭明 《职教论坛》2002,(10):39-39
吕叔湘先生告诫我们:“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受用一辈子”。据此,我想就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阅读赏析部分的教学谈一些个人肤浅的认识。一、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体会文章的美优秀的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都是完美统一的:特定的内容决定特定的形式;优美的形式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体会美文的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以作品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感染学生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  相似文献   

7.
小学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本 ,这是由汉语言的特点和汉语言的学习规律决定的 ,也就是说 ,学习语文的课堂上应该书声琅琅。有的同志说 ,阅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 ,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习惯。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 ,四者之间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但就学习片面的语言来讲 ,读写更为重要。这里读又是写的基础 ,所以读的能力是学习语文的核心 ,也是整个听说读写的基础。抓住了“读”就抓住了学习语文的根本。目前改革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强化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前 ,在不少的阅读课堂上 ,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只是安安静静地听 ;要么是教师连珠炮似地问 ,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很少有琅琅的诵读声 ,语文教学丢弃了自己的传统特色———“读”书 ,走入了教师讲风、问风太盛和学生“听”书、“答”书的误区。对此 ,我们提出 :让读书声回到课堂。强调把对读书的指导摆在第一位 ,变“以讲为主”、“以问为主”为“以读为主” ,做到“以讲带动读 ,以问促进读 ,以议加强读 ,以练巩固读”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读为主”抓熟读 ,落实语言的…  相似文献   

9.
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和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使学生会读、善究、巧思、活用。一、重视文本研读的指导,实现“会读”指导学生学会研读数学文本,实现与文本之间智慧的“对话”,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在具体指导研读时,除了“眼到”,还应要求学生做到“手到、口到、心到”:(1)手到———边读边记:边读边把重点句划出来,把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或做上记号,带着问题认真听课;(2)口到———边读边说:边读边复述主要内容和知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1994年起 ,笔者参加了人教社周正逵先生主编的《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的试教工作。多年的试教实验 ,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古人把学生在校学习称为“读书”实在是极有深意的———学习 ,尤其是学语文 ,须在“读”字上下功夫 ;语文教学 ,须以“读”为本。(一 )早在 30年代初期 ,叶圣陶先生就指出 ,“国文本是读的学科” ,强调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古往今来 ,人们在这方面是有深刻的体会的 ,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能读千赋 ,则能为之”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 ,都是强调“读”对于听、说、…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阅读理解的角度上说,阅读离不开感悟,也不能没有思维。一方面.汉语言重“意合”的特点决定了语文阅读应十分强调“披文入情”、“体情悟道”,要下功夫去感悟语言,做到“心领神会”。同时,现代阅读教学强调阅读主体与阅读文本的相互作用.阅读个体的原有经验、心理图式、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文化积淀将对阅读理解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学古诗文教学重字词解析、轻诵读和感悟的现状,导致学生兴趣丧失和能力降低。在此背景之下,笔者以《与朱元思书》两节不同风格的课为例,比较分析并反思当前古诗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及原因,据此提出古诗文教学应返朴归真。即把学习的权力真正交还给学生,抓住诵读这一根本引导他们进入古诗文的殿堂,放手让他们吟咏诵读,积累体验,自主分析、感悟作品,做到:辨读见疑,启发解惑;析读理解、披文入情、品读升华、妙点揣摩、练读迁移、层进深入。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目标】1.品读小说叙事人称和叙事视角之妙,理解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2.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阿城简练传神的语言特色。3.披文入情,理解作者借溜索表达的情感。【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尝试用第三人称或从马帮首领视角重新讲述故事,任选其中一个形成文字。【教学过程】一、导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我是个讲故事的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安忆说:“小说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讲故事。”在作家中,阿城被誉为“中文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究竟是怎么讲故事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溜索》这篇小说来学习他讲故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课程标准》贯穿期间、渗透其中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的观点,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语课堂就会形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培养情操。的确,对于语文读是根本,只有认真仔细地读,才能较好的披文入情。如何落实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呢?我在教学中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16.
邓华 《时代教育》2010,(3):186-186
语文教学的的情感因素十分突出,教师如何披文入情,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使学生顿感“天边光景一时新”,从而产生一种愉悦,一种共鸣。“读”是这过程中最重要、最具实效的途径和方法之一,也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作为感知教材、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言教学的根基。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论是在课堂的变化上,还是在文体的区别上,乃至于方法的选取上,都应该瞄准“读”这个标。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是靠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朗读,作为理解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应树立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把朗读作为最根本、最经常的学习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并在朗读实践中增强目标意识,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披文入情,最后掌握课文的丰富内涵。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达到扎实、到位。新理念下的朗读教学应分三步走。一、初读初…  相似文献   

19.
很难看到余迅老师这样干净的语文课了! 其一,简练。何以不拖泥带水?因为借了“语文本体教学改革”的慧眼,抓住了“学习语言”这个根本。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语文课堂上是“万物齐鸣”还是抓住关键而及其余?前者显然是不可能的,语文课没有那么大本事。语文课应该教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披文以入情”,语文课就应在这个  相似文献   

20.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