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当前,我国科研环境发生变化,高等院校凭借一支结构合理、人才集中且新生力量不断的科研团队逐渐成为了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地方高校纷纷效仿并组建科研团队,但实质性的科研团队或优秀团队并未形成.针对现状,将管理伦理运用到现代管理科学中,具有深远意义.在实际的运作中,以正确的伦理道德作指导,并强调以价值观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激励为手段实施管理,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在科研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高效地完成团队目标.  相似文献   

2.
科研团队激励是科研团队发挥作用的关键,激励更是吸引人才、提高学术产出率的基础与保证。本文以激励理论为基础,从工作特征、组织特征和人员特征三方面分析科研团队的特殊性,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科研激励模式——协议式激励模式,为高校科研团队激励管理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科研团队特征的高校科研激励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团队激励是科研团队发挥作用的关键,激励更是吸引人才、提高学术产出率的基础与保证。本文以激励理论为基础,从工作特征、组织特征和人员特征三方面分析科研团队的特殊性,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科研激励模式——协议式激励模式,为高校科研团队激励管理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在实际科研过程中普遍存在科研动力不强的现状,直接影响科研团队运作效率。究其原因,是团队负责人没有充分重视团队成员的人力资本特性,未能激发团队成员的科研动力。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运用委托代理模型研究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科研动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的科研动力与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水平、获得的科研成果分配份额正相关。结合当前高校科研团队管理现状,从工资、劳务报酬和科研奖金三方面出发,为科研团队负责人激励科研团队成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概念、特征及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提出了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概念,研究了其不同于其他团队的突出特性,包括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中学术(科)带头人的角色,结构形态、组建方式以及约束激励等方面的特征,最后指出组建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激发科研团队创新的内在动力为目的,建立针对科研团队成员的激励模型.根据科研人员的行为特征,对不同团队成员进行划分,提出相应的激励策略,为建立更为有效的科研团队激励模式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7.
确立科研团队集体与个体的利益共享机制是实现团队科研产出的关键.高校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过程中,由于科研规划定位的盲目性、粗放性,资源竞争局限性以及科研人员水平差异性的影响,在实现团队整体利益时必然会牺牲到成员个人利益.基于激励相容的理念,为实现科研团队和成员的最优利益提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双因素理论在高校科研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管理学的双因素理论为视角,尝试并探讨了双因素理论在高校科研团队激励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力 《科技管理研究》2003,23(1):48-49,44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研团队应运而生。提高科研团队的管理水平,是现代科研的需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在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中,具有牵线搭桥,促进团队组建;积极引导,促进团队精神形成;强化激励,提高团队整体绩效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知识位势、隐性知识分享与科研团队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珍红 《科研管理》2012,33(4):108-115
结合高校基层科研团队独特的行为与需求特征,在考虑团队科研成员知识位势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科研人员在隐性知识分享中的博弈行为和隐性知识流动路径,探讨了隐性知识分享分类激励机制设计原则和框架,提出高校基层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分享分类激励的设计策略和建议。在考虑了科研团队人员的不同知识位势后,能够更具针对性的制定激励方案,提高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性,达到组织与个体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研团队冲突可以通过团队内聚力对团队效能产生影响。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冲突、内聚力和团队效能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三个变量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高校科研团队冲突对团队内聚力有显著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内聚力对团队效能有显著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内聚力在团队冲突与团队效能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研力量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建设高绩效的科研团队已成为全面提高高校科研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在明确科研团队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带给科研的深刻转变以及赋予科研团队的新特征,并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在塑造高绩效科研团队的同时全面提高高校科研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科研活动的日益社会化和复杂化使高校科研团队凝聚力成为研究热点.科研团队是高校进行科研活动的基本组织,其成员是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特定研究方向和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的教师,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团队中教师的需求与团队给予的组织支持之间的耦合度是团队凝聚力的关键.本文基于科研团队需求与组织支持方面的理论,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凝聚力理论模型,并对其结构、功能、运行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科研组织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校科研管理的要求.高校的科研团队管理必须变革,以增强高校的科研水平,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队伍,为社会发展服务.文章基于对细胞结构与功能原理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研究,建立了新型的基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原理的科研团队运作模型,并就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管理学和生物学的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来自于73个高校科研团队的432名高校科研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形成的影响机制,并验证团队知识整合能力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任务的复杂性、任务的自主性、领导魅力、获取支持、一般异质性、专长异质性、创新支持、参与安全感和互动频率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任务特征、团队领导特征、团队成员特征和团队过程特征对团队知识整合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知识整合能力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知识整合能力在团队任务特征、团队领导特征、团队过程特征与团队创造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团队成员特征与团队创造力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谈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和研究相关中外文献,介绍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定义、特点和运作现状;归纳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提出从制度建设、评估体系、激励机制以及资源分配方式等四个管理要点来加强与优化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介绍中山大学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的经验,提出组建高校创新联盟以实现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息网络环境下全球化高效科研虚拟团队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科研虚拟团队的出现是科研全球化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创新的科研团队工作模式,是科研单位实现其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科研和科技开发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和体会,研究分析了全球科研虚拟团队产生的必然性及其竞争优势;通过评估模型,分析了信息网络环境下制约团队效能发挥的团队目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选择、凝聚力、激励和约束机制、沟通、信任、领导者和决策等因素;从制定明确的团队战略目标、建立快速的信任关系、制定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协调的信息技术平台和及时分享成功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全球化高效科研虚拟团队的构建方法和运作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科研人员行为特征的科研团队激励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科研人员行为特征的研究,建立科研团队的激励因素模型.并以三种典型的激励策略为例,进行博弈分析.从科研人员个体激励角度入手,为建立更为有效的科研团队激励模式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73个高校科研团队的432名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的问卷调查,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跨层次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果:团队任务创新性、团队创新氛围对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变革型领导、团队成员异质性对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团队内、外部知识整合能力对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显著;团队内、外部知识整合能力在团队特征因素对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提出了对提升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的启示以及研究局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科研团队建设对高校优化学科资源、提高科研绩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以我校实施的科研团队建设计划为例,探讨了高校如何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