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以自己的故乡为创作背景,展开了一幅当下乡村世界的生活画卷.乡村生活的凋敝,土地伦理的嬗变,传统文化道德衰微引起的人心混乱和现实失序,深深触动了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作家带着传统故乡的记忆审视现实故乡,情感陷入了迷茫.作品以缓慢的叙述节奏,密实的生活细节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世界,作家以深蕴其中的迷茫情感启悟着读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2.
濡城是寿生以自己的故乡务川县城都濡镇为原型塑造出来的文学空间,是山地文化背景下西南边陲小城镇的缩影。濡城是美丽的,但濡城的底层民众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因此,濡城既是诗意的审美空间,又是悲苦苍凉的现实世界,是乡土作家寿生回望故乡的复杂情感的文学显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着重分析新世纪以来阎连科小说的创作主题。作家怀着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展示了中国底层乡村的苦难历史记忆和现实困境,书写了外部世界以政治或文明的名义强行入侵给乡村世界带来的灾难,反思了现代化进程中商业文明冲击下的农村社会乱象及人性扭曲。阎连科通过作品提醒人们: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生活富裕不等于文明进步,凸显了一个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性思考的精神和朴素的道德持守。  相似文献   

4.
乡土文学作家彭其芳在散文园地辛勤耕耘近20年,一直生活在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故乡情愫中,故乡秀美的自然景观与神妙的人文景观在他的散文世界相辉映,历史与现实,崇高与卑俗,喜悦与悲伤在他的艺术空间叠合展现,致使他的散文作品获得了一种真挚而亲和的艺术魅力,彭其芳新出版的散文集《背篓秋色》以敏锐的眼力洞察人生,以真诚的投入体验人生,用焕发人性之美和诗性之美的故乡情结浇灌而绽放出永不凋谢的情感花朵。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中,师陀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乡土小说大都取材于中原故乡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这些作品里,凭"一颗自觉的心灵"和"不愿与人为伍的独特艺术性格",描绘了别具特色的中原乡土世界,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和乡土中国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本文从作家与乡村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通过文本去体察作者在作品里所表现出的对乡村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言说特色,从而了解师陀面向乡土世界时所呈现的独特姿态。  相似文献   

6.
安徽作家祝兴义,以《抱玉岩》名世,《杨花似雪》又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给他带来更大的声誉。他的小说表现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农民命运的哀乐,以及乡村出身的普通知识分子的际遇,特别是通过这两者血肉相联的生活视角表现了这两类人之间的婚姻恋爱纠葛,家庭离合聚散,以及在命运沉浮中的“相濡以沫”而又“不相忘于江湖”的休戚与共的情感世界。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乡土写照、人生图景显示出祝兴义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流连往返。我们知道,作家出生于淮北的乡村,他的作品主要取材于他故乡怀远的乡镇生活。还由于他是从乡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得以从新的角度,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照,审视故乡的生活。因此可以说祝氏小说是一位出身于乡村的知识分子的一次人生回顾和审美返观。作品里既有他童年生活的经验,又有他现实的观感,一位作家,一个乡村之子的人生和  相似文献   

7.
正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乡村是一种文学想象的方式。当我们试图用炊烟、石磨、燕子、稻子、小河、池塘、棉花、蒲公英、鸡鸭、孩童等词语描绘乡村时,乡村的面貌事实上已经不可避免地被选择和提纯了。这些坚固的词展现的是一种纸上的虚构的乡村,它们无非是作家们想象乡村的一种经验和策略。在现实世界中,当我拖着沉重的步子从城市回到故乡,乡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典型的乡土作家,其乡土小说表现出了极大的现实热情和当下关怀。但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种分裂性。一方面,贾平凹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对农村怀有炽热的情感,对乡村文明或传统文明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另一方面,他毕竟在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具有受都市文明渲染的观念意识和价值立场。所以他具有乡村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双重因子,而这二者常常表现为矛盾冲突,使他常常在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之间徘徊,这就造成了贾平凹主体人格的分裂性。主体人格的分裂性反映在其乡土小说中就造成了他的乡土小说的分裂性。  相似文献   

9.
周大新是一位走出南阳盆地的平民作家,他始终以一个"地之子"的情怀对生养他的故乡做一次又一次的亲近和拥抱。他的小说《湖光山色》以独特的视角深入乡村生活内部,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现代城市文化冲击下,乡土中国的艰难蜕变和乡村伦理的执著坚守;书写了权力与欲望纠结下人性的沉沦与救赎,同时也彰显了正直人性的温暖和作者直面现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10.
乡土散文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只要和故乡、乡村有关的散文都可以划归此类,它既可以以记叙为主,也可以以议论为主,还可以以抒情为主,覆盖面很广。这类散文表达的观点和情感往往多元而复杂,主要是以对乡村的景物或风物的描绘,或表达对乡村生活和风物的热爱,或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相似文献   

11.
《左心房漩涡》一书在擅长说理的王鼎钧绝大数冷静的文风中是少有的浓重笔墨,作者以其独特的诗化笔法抒情,亦以最精炼的文字与独特的结构来写他对人生的感悟。全书从个人的悲欢遭际,进而省思战争、围堵与政治敌对的划界对人的伤害,并从对过去的留恋,来重新再造自己的生命。论文即透过对此书的探讨,来诠释王鼎钧的乡愁情结与爱国情怀的深沉内蕴。并透过这样的探讨见证作者由"入乎其內"到"出乎其外"的心理流程醵?于自身经历、先天素质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多元的广度和深度超越,表现出知识分子博大的胸襟,辽阔的文化视野,智慧的深度思索,真诚的人道精神和忧国忧民的良知。他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将相互疏离的人际间种种景观变成富有哲理意味的精神家园。这样一来,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散文中乡愁母题的內涵,也极大地提高了乡愁散文的品位和境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迄今有关李白研究的庞杂体系中,试图以"天堂情结"和"庙堂情结"(与道、儒思想有别)统领李白的审美世界,进而统领李白诗中驳杂的蕴涵。基于此,李白诗的现代感与酒神精神相契合,并在汲取庄子宇宙观、人生观的基础上与现代生命意识有暗合;其天才的体验,使他能不自觉地把生活情感转化为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3.
作家刘第红的童话故事集《最后一根琴弦》充满了陌生化魅力。作家通过形象的陌生化、情节的陌生化和语言的陌生化三个方面塑造了一个尽善尽美的理想世界,用距离营造美感,用故事书写情怀,让世界重返童真。在三种陌生化效果中,作家刘第红为万物书写联系,彰显出世界的灵性,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也建构起一个超越现实的、交互主体式的审美空间,展现了作者的辩证精神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秦可卿是一个诗化意象,似真若梦,又神又人又鬼,她生命存在的本体结构是一个多维立体符号:其本原秉“正邪两赋”之气,是作者对儒家善恶二元论的解构,回归生命存在的原生态。其生命存在,联结“空”、“色”,“情”三个不同的维度,各自独立,又三位一体。“色”界,是作者为凡间生命群体存在拍摄的全息图像;“情”界,寄予作者对青春女儿爱与美生命毁灭的悲剧体认;“空”界,是“色”界和“情”界的原点,“色”是“情”和“空”的转接点,“情”是“色”和“空”的焦点。三者共同完成了秦可卿美丑泯绝的生命存在.寓示曹雪芹对生命今世身,前世身和来世身的三重生命体认.是曹雪芹生命哲学的诗性书写。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的田园诗不仅向世人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社会现实和诗人自我,更使人体味到他求真尚质的可贵精神。他的田园诗自成一家,运用白描手法将强烈的爱国精神与闲适的田园生活融为一体,风格平淡、语言真挚。  相似文献   

16.
白玛娜珍的两部长篇小说《拉萨红尘》和《复活的度母》显示了藏族女性文学的成就。从题材的现代性和对现代生活中女性情感世界的把握来看,《拉萨红尘》和《复活的度母》开拓了长篇小说中藏族女性现实生活的表现空间。散文化的抒情叙述,大胆而热烈的女性意识表达,虔诚的宗教情感和神秘的宗教文化,这些因素使这两部长篇小说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也成就了作家的浪漫主义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7.
李煜词中多处写到"春",它不仅是一种自然意象,而且随作者境遇的变化,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意蕴,从早年宫廷生活的闲适,到去国后的苦闷与伤感,直至临终前的悲痛和绝望。这极大地拓展了"春"意象的艺术蕴涵。  相似文献   

18.
韩偓的自传诗是诗人生命历程的一个生动的展示。诗人在他人生的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篇章,有着鲜明的特征,都反映了他的生活和思想经历。总体上都体现了一种感伤的情调。纵观他的全部诗歌,我们发现“诗史”性质是他诗歌有别与同时代诗人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砍头”叙事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大量地呈现,他的小说或是《从文自传》中都艺术性或真实性地书写了砍头事件.作者童年的真实经历和作家艺术地创作的文本呈现,使《黄昏》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怡然自得的小城生活中,充斥着砍头故事的游戏情节.沈从文叙写砍头尽量将自己的情感隐藏起来,叙述得淡定、平静,然而这种平静背后愈加显示出生命的悲痛,作品弥漫着沈从文浓郁的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的珍重和敬仰.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中国人对西班牙作家巴罗哈知之甚少的情况下,译介的9篇西班牙作品全部出自巴罗哈笔下,又多次在译文的副文本等著述中给予巴罗哈高度评价。鲁迅关注的是巴罗哈弱小民族的出身及其作品中对于弱小民族品性和生活状貌的描摹,而同属于弱小民族的中国读者可以从中反观自身,鲁迅也在巴罗哈的文学世界里找到了异域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