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不要把“紧锣密鼓”用如“紧张” 什么叫“紧锣密鼓”?旧时戏曲演出开场前,通常要打三通锣鼓,锣鼓点很密,在野台演出时可借以招徕观众,移人剧场后也可以起到催促观众入场、落座、安静下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要把"紧锣密鼓"用如"紧张" 什么叫"紧锣密鼓"?旧时戏曲演出开场前,通常要打三通锣鼓,锣鼓点很密,在野台演出时可借以招徕观众,移入剧场后也可以起到催促观众入场、落座,安静下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时尚冻人     
这两年的冬天摆足了超级巨星的架势,不顾台历上写得一清二楚的开场时间,也无视全城观众的翘首期盼,还是姗姗来迟了。来了也不道歉,张几就一嗓予仿佛来自北极的海豚音,气势汹汹地把全体市民给冻着了。  相似文献   

4.
为了记录真实的语言和表情──访《东方之子》制片人时间郭秀媛作为《东方时空》开场先声的《东方之子》,以其清新的视点、独到的访谈艺术和每日一次的密集冲击力,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我作为一名制片人,当时受命时只有两个字:人物,此外一切皆是未知数。《东...  相似文献   

5.
只要郑小瑛做指挥,歌剧表演也可以是堂课。 “大家好,我是郑小瑛,演出开始的时候,请大家安静。”开场前,她面向观众,向台下做简单解释或者交代。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台晚会都会有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节奏上的抑扬顿挫。就整场晚会而言,最容易被关注的往往是接近尾声处的所谓压轴节目,然而,就创作者而言,吸引观众继而留住观众的往往是晚会开场后的第一个“十五分钟”,——很多晚会导演称之为“黄金十五分钟”。  相似文献   

7.
也许,电视新闻从业人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度重视观众对节目的评价与反应。因此,如何贴近观众、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也自然成了所有栏目经营为之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的大难题。与此同时,一个十分显然的问题摆在电视人的面前:关起门来自我把玩“艺术”精品,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形象策划与包装上向观众频送秋波恐怕只是舍本逐末罢了;一味地关注一些远离百姓生活的所谓“要事”似乎也很难激发观众的兴趣;而采访记浮在面上,只跑机关,不下基层,甚至成了某些部门与单位的“代言人”,则更是远离观众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可以算作电视文艺发展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分期线。在此之后,曾长期在电视文艺节目中居主体地位的艺术欣赏性综艺节目一度被游戏娱乐性的游艺节目所取代。现象之一就是综艺节目的观众大量流失,而游艺节目则掌声四起。然而,时至今日,专家、学者和行家们对游艺节目表示出不满,观众对此也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于是乎,电视文艺开始  相似文献   

9.
谈在博物馆陈列工作中应加强观众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变博物馆门前冷落、观众寥寥无几的局面,博物馆人只有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高品位的陈列和丰富多彩的专题展览,才能吸引观众,促进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这已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可以说,观众对陈列展览的反映,是评价陈列展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0.
谈话节目的开篇话题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谈话的基调,更是能否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面对面》、《杨澜访谈录》等优秀谈话节目的部分精彩开场话题设计,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规律,以利于此类节目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功 《记者摇篮》2005,(9):31-32
今年的7月15日下午2:30分,辽沈晚报与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合作排演的青春剧《鸟儿飞向太阳河》(又名《毛毛长大了!》)作为辽宁省首届儿童剧调演的开场大戏拉开了帷幕。这也标志着辽沈晚报全力打造的“毛毛”正式登上了舞台,第一次以真实的身份和近千名孩子及他们的家长见面。90分钟.这部戏征服了每一位观众。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谈话节目越来越多的今天,如何使节目脱颖而出.把嘉宾和观众迅速带入节目氛围中?本文通对大量谈话节目开场话题进行文本研究.按其特性分门别类.试图找出一些规律性质的东西.以利谈话节目寻求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吴兰兰 《传媒》2020,(10):22-24
“有问题来调解,来调解没问题”。每晚在江西卫视的屏幕上,主持人章亭都会以这句开场语来迎接收看《金牌调解》节目的观众。不知不觉中,《金牌调解》已经陪伴观众走过了九年的时光。在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金牌调解》仍牢牢占据全国同类节目收视前茅,以其广泛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美誉度,成为电视调解类节目龙头IP。  相似文献   

14.
"灯光、机位、音响、现场观众就位,各部门注意,10秒倒计时,10、9、8、7……开始!"这是常出现于电视节目录制现场的术语,2009年2月27日,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二号演播大厅,同样的开场出现在陕西新闻广播<新闻新观察>特别版块节目--<现场>中.一个主持人、两位嘉宾、30名现场观众,围绕"发放消费券能否助力内需时代"这一热点话题展开激烈辩论、对话.  相似文献   

15.
电视专题片是一门声像并具的综合性艺术,一部专题片解说成功,可以使专题片精彩纷呈,给观众给理性的启迪,诗意享受。  相似文献   

16.
李斌 《青年记者》2007,(15):50-51
风友炮轰朱军,说朱军的绝招就是哭。我的看法是,朱军“哭”是一种主持艺术,或者说是风格。这种风格在《艺术人生》前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默罗,二战期间美国最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主持的《这就是伦敦》,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他站在被德军轰炸后的废墟前,用略显抽注的颤音向观众们播报,让多少观众热泪盈眶。我们必须承认,在一定的时空里面,调动观众情绪、吸引观众注意的最好方式之一,是煽情。  相似文献   

17.
陈晓波 《视听纵横》2005,(5):120-120
对于一部电视剧的评价,人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大概就是:只要观众喜欢看,就是一部好剧,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个说法挺尊重观众的,但实际上这个里面包含了许多不确定的东西,含混的东西,容易引起误解的东西,甚至掩盖了电视剧艺术上许多错误的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丽 《新闻传播》2007,(3):49-49
电视的各种节目多半是通过主持人传递给广大观众的,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屏幕形象能否为观众所接受、认可和喜欢,往往决定了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生命力。所以电视形象造型师必须不断探寻电视艺术的特殊性,准确把握主持人造型的基本原则,力求塑造出和谐完美的电视屏幕形象。  相似文献   

19.
戏剧艺术与影视艺术同为表演艺术,二者相较,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演员与观众之间的那种相互感应,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洽的剧场性.戏剧观众进入剧场之后,总是以一种固定的距离用一种不变的视角去观看舞台表演,可以看到演出的所有场面和整个空间.这种演员与观众直接的、生动的、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显然是其他艺术形式包括影视艺术不可能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现场采访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采访是电视现场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现场报道又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报道特色和优势的节目形态。在现场报道中,记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手持话筒,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记、目击、参与的身份做出图像的报道。现场报道不仅让观众通过荧屏看到新闻事件现场的图像,而且让观众听到现场的音响和采访对象的心声,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这就是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