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时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还没学会走路的孩子,对着镜子抓镜里的人;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太阳底下不停地踩自己的影子;孩子得知多喝开水对身体有好处,于是便将整壶的开水倒人花盆,期待花儿快快开放……孩子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当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端倪初露时,我们要注意保护和满足他们。  相似文献   

2.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一件价格挺贵的玩具,没买时,孩子拼命想要;刚买时,孩子把它当宝贝;可没几天时间,孩子就玩腻了,丝毫不想再去问津.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没有掌握满足孩子要求的缓冲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做了8年母亲。自从孩子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感情,我做了8年母亲。自从孩子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感情,我们之间多了沟通和交流,然而,也多了争吵和烦恼。 "别大声吵,小点声行不?" "红领巾系得太慢了,就不能快点吗?!" "不买就是不买,为什么要一个学期就换一个新书包和新文具盒!我是不会给你买的,你爱生气就生气好了……" 过去,这样不愉快的事情,时!常会在我与孩子之间发生,给双l方都带来不愉快。  相似文献   

4.
我知道俞敏洪,俞敏洪不知道我.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谈起对孩子"延迟满足"教育的必要性时说:"不能让孩子吃住你.我在给孩子买东西时,会分析她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 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地给她买,我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她买.我女儿班上每个人都有笔记本电脑,再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能背下三十篇新东方的励志 文章,就给你买.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她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她如愿得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又把孩子欲得到的事物化作做一件事的动力了."  相似文献   

5.
孩子乱花钱,他们自己的因素应该是最直接的原因。面对着高消费,看到其他孩子买这买那,心生羡慕。于是,为了在同学面前找回尊严,孩子们"玩则高档,吃则时尚,穿则名牌,交则潇洒"。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就变着法地索取钱财。长期发展,如果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势必会偷、会抢,即便被发现,严厉地责罚往往也不能控制他们的行为。孩子乱花钱,父母的纵容是一个根本原因。我们的很多父母缺少理财观念,只要孩子要,无论他的要求是否合理,都往往不讲条件地满足。在他们看  相似文献   

6.
杨慧 《安徽教育》2009,(3):46-46
<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游戏时,很多孩子会争抢着爬上滑滑梯,对于手中的玩具常常换个不停;吃东西时,往往还没把一种食物吃完,便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另一些食物;当自己的欲望未能及时满足时,就立即发脾气,打滚耍赖,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耐性的表现。孩子如果在  相似文献   

7.
王勇 《快乐阅读》2011,(25):15-16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和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巧妙运用阅读期待可以:呵护学生独特的心灵;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成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契合。这样可以更好的有效提高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8.
问:我最怕带孩子上商场了。只要一进商店的门,孩子是看见什么要什么,哪怕家里有的,也非缠着大人买,不买就蹲在地上又哭又嚷,我真拿他没办法。答:我们在一些商店或公共场合,常看见这样的现象,孩子非向大人要这要那、不管大人如何哄劝,就是不听,严重点的干脆躺在地上,那些家长束手无策, 只好满足孩子的要求,结果是恶性循环,幼儿提出的要求越来越  相似文献   

9.
雪糕的魔力     
阿侃从小到大就有一个习惯:每天必须吃一根雪糕。可最近,阿侃的爸爸下岗了。阿侃是个懂事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又不加重家里负担,便决定:自己挣钱买。  相似文献   

10.
我们夫妻二人领着孩子逛商店,孩子见到喜欢的东西要买,可我们不同意,孩子大吵大闹,倒地撒泼,令我们很是尴尬与狼狈.有时孩子要零用钱,我们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孩子很不高兴,几天不理我们.有了钱的孩子会用这些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大多是见到什么就买什么,别的同学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零花钱越花越多,越花越没有节制……如何引导孩子理性消费,学会花钱,学会生活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1.
赵冬萍 《学前教育》2023,(12):24-25
<正>“叮叮……”一声短信提示音,手机上显示:“请各位家长接幼儿离园后带孩子去逛逛超市,让孩子做主买需要的物品,购物结束后让孩子谈谈自己的购物感受(限定时间、金额)。”说实话,带孩子逛超市是常有的事,但是像这种有针对性的理财观念的培养还真没有过,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也很期待,不知道小家伙会有什么表现……有了这样的期待,放学后,接上小家伙我们直奔超市。既然要让孩子学会理财,那就一定要用她自己的钱,也许感受会更深刻些。我们商量着,拿出了她平时积攒的小零钱(20元),作为今天的购物基金,  相似文献   

12.
你是不是最怕和孩子一起逛商场,玩具店?他总是纠缠着你买个没完。也许你会想:要是孩子知道大人赚钱不容易,那该多好!更让你头疼的是,你给孩子买的越多,就越会勾起他的购买欲望。"物质小孩"的欲望似乎是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你面对他的"贪得无厌"束手无策……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他们很快就会改掉"贪婪"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孩子存钱买玩具如果你要为孩子买玩具,可先教育孩子存下部分零用钱,作为购买玩具之用,这样孩子就能够学会珍惜玩具。发起一个玩具清洁日与孩子约定一个时间,一起为充满灰尘的模型车、塑皎动物好好洗  相似文献   

15.
在超市、商场里,我们不难看到如下的场面:——孩子拉着大人的衣襟,嘴里不断地说:“给我买这个汽车吧,我想要嘛!”在孩子无休止的纠缠下,大人最终无奈地答应:“好好,买。行了吧?”——孩子在其购物要求未能如愿时,无所顾忌地大哭大嚷,不肯离开,家长则在尴尬中或是勃然大怒, 斥责孩子;或是强装笑脸,哄逗孩子,以许诺来使孩子终止哭闹。为此,不少家长都抱怨孩子太不懂事。事实上,面对孩子无休止的购买欲望,家长如果总向孩子作出让步,就易使孩子产生“什么都要给我”的心理,并不断得到强化。而电视广告的刺激,也使许多家长误认为多买东西会使孩子快乐,从而在  相似文献   

16.
许多孩子常常央求父母:“给我买台电脑吧!”电脑买回家不是做摆设用的,买不买电脑的前提条件是家庭成员能否正确使用电脑,因此买电脑的家长有必要对家庭成员做一次能力评估:1郾对孩子的自控能力进行评估。看看孩子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是否能分清主次轻重。2郾对家长的控制能力进行评估。比如,家长中是否有一方的休息时间与孩子同步;家长中是否有一方懂得一些电脑和网络知识,等等。如果评估情况良好,那么就可以考虑买台电脑。买电脑的同时应制定好使用规则。具体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几点:1郾使用电脑应以学习为主,娱乐为辅。2郾电脑放在客厅…  相似文献   

17.
我与孙女们     
我有两个孙女后,心想要在孙女身上好好献一份爱心,以弥补自己对两个儿子小时候关心的不够。于是,孙女哭了我就去抱;孙女睡着时也要去亲亲。当她们第一次会喊“爷爷”时,我更是由衷地高兴。她俩要玩,我就带她们出去玩;要吃,我就依从她们去买,对她们是百依百顺,唯恐亏了她们。久而久之,她俩把我看作“保护伞”,越来越顽皮。吃饭要随她们高兴,穿衣要由她们自己选,如不合意就不吃、不穿。她们要买啥就得买啥,不买就不走,甚至动手打长辈,哭闹不休。这种情况使我不得不想:长此下去,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与人和睦相处?怎么顺利地生活和工作?我反省自己,认识到必须改变娇宠孩子的做法,决  相似文献   

18.
河北石家庄读者朱颖来信:我儿子常常因为一点小事,或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闹人 上街时要买这要买那,如果不买,就哭,就闹,摔东西 有一次 在公共场所甚至抱着我的腿不放,弄得我非常难堪,打不是,不打也不是 带这孩子我觉得很累 很累 请您说说看,他再闹人时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星期天,我带孩子去一位同志家玩。孩子看到同志家有个小摆设,感到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同志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一边是孩子想要得到人家的东西,一边是同志硬行把东西塞给孩子。我百般推托不过,只好依了同志,满足了孩子的欲望。在回家的路上,我批评了孩子,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没有多大把握。因为家里尽管有很多东西,也不可能穷尽世上所有的东西。而孩子又总是对新奇的东西怀有占有欲,看到新鲜的东西就想要,自我控制能力差。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同志、邻居或亲属都是碍着大人的面子,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随便要人家的东西,得不到就哭闹的坏习惯。怎样防止孩子养成这一不良习惯呢?我认为,除父母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外,还需要一切与孩子有关的成年人配合教育。假如到你家做客的小客人不客气地要你的东西时,尤其是小客人的家长不让要时,你最好不要慷慨大方地给她(他),而要配合家长对孩子进行一致的开导教育。如果你确想表示你的心意,不妨在事后把孩子要的东西送给孩子家长,让家长把东西做为自己给孩子买的礼物转送给孩子。这样就能处理好你同孩子同家长之间的关系。希望家长都来重视这个问题,千万要讲究一下方法,不要顾及当时的面子。  相似文献   

20.
问:我的孩子现在上学前班,每次上街时总是吵着要买东西。我担心孩子养成乱花钱的环毛病,就不给他买,但不买他就哭闹着不肯走,每次搞得我都很狼狈请问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遇到这种情况,你不要对孩子的要求置若罔闻,也不能盲目而毫无节制地满足,你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正确地判断哪些东西值得去拥有,如何去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