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萌 《视听》2022,(4):17-19
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之一.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广电媒体应当主动融入,找准定位,在探索平台整合、优化内容设置、创新传播机制、契合受众需求等方面超前布局、集中发力、多点突破,以传播力的整体提升实现服务力的全面覆盖,更好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与广播的契合1.乡村振兴与媒体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说明,要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完善农村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使农民群众能便捷获取优质数字文化资源。①这也给农村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段雨 《图书馆》2024,(3):55-62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乡村文化通过发挥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和消弭成员矛盾的“软治理”功能,为其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空间。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主体流失、发展空间受阻、传承危机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错位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根基、强化保护乡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以乡村文化振兴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姜笑君  关靖  孙旭 《新闻传播》2023,(23):27-32
在信息化时代,农民群体的数字媒介素养对乡村振兴产生着巨大影响。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辽宁农民群体的社交媒体接触、组织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和新媒体公司助力乡村公益项目的情况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辽宁农民群体社交媒体使用现状、网络营销现状与影响因素,发现辽宁农民群体的智能手机拥有率很高、对各类社交媒体接触频繁、微信是最重要的信息沟通平台、部分农民开展了网络营销。但因对社交平台的政策了解有限、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力不足、现代化物流系统不健全等,辽宁农民群体的社交媒体使用主要停留在初级的信息交流层面,网络营销的积极性不高。为提高农民群体的媒介素养,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需协同配合,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帮助他们弥合“信息沟”,使他们成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力军。  相似文献   

5.
以县级融媒体中心除县域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功能之外对县域基层治理的作用作为研究起点,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行动者网络理论勾连,深度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和提升方向,并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探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创新路径。具体到实践发展层面,一是要继续聚焦数字协同治理,坚守主流舆论阵地;二是要深入探索跨界融合的战略模式,推动地区整合战略,主动对接适应各乡村产业发展;三是要回归用户需求,始终围绕服务群众的核心进行创新,满足农村群众刚需,为乡村振兴大业助力。  相似文献   

6.
杨兴魁 《新闻世界》2023,(11):44-47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互联网产业赋能农业发展的浪潮中,“乡味”短视频为加快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聚焦抖音平台,选取不同地区、拥有不同层级粉丝量的“乡味”短视频博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发展与助力乡村振兴等问题,提出改善“乡味”短视频发展的途径,以期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闻媒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新闻媒体应运用全媒体传播手段,充分展现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描画现代农民的新面貌,传播好"三农"声音.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全媒体传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并尝试探索乡村振兴报道全媒体传播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要推手,促使乡村振兴战略和县级融媒体的相互结合,有利于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重要作用,将农村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加强对农村受众的服务,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对融媒体的特点进行了探讨,结合乡村振兴视域下县级融媒体的重要作用,根据乡村振兴对县级融媒体提出的要求,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县级融媒体的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8,(12):97-1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演进及实施过程中,《四川农村日报》的采编实践表明,对乡村价值的厘清、激活和提升,有助于推动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据此《四川农村日报》大胆创新,构建更强劲、更持久的乡村振兴媒体推动力,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大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乡村振兴视角下短视频与数字乡村发展的关系。【方法】文章以抖音平台中乡村传播相关短视频号为对象进行现状研究及内容分析。【结果】账号分为农村群众主体类,政府或媒体主体类,学者专家、企业、社会组织主体类三类;视频主题内容与账号主体呈现密切关联性、场景语言呈现乡野生活化特征、情感指向呈现正面积极性。【结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短视频呈现出高度适配性,短视频一定程度上能在助力乡村文化和经济方面赋能数字乡村传播。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新业态模式,集中代表了当今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演进和全面应用,数字技术所具有的诸多技术优势为乡村文化变迁赋能增效提供了现实可能。从数字技术的技术特征出发,阐释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变迁的价值逻辑、技术逻辑和制度逻辑,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变迁的动力机制、调适机制与整合机制,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变迁助力添智。  相似文献   

12.
殷洁 《采.写.编》2021,(11):97-98
媒体深度融合势在必行,乡村振兴战略势不可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建设、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媒体融合浪潮从城市涌到农村,在农村产业发展、农业信息交流、农民提高收入等方面注入新动能.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地区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做出剖析,以媒体融合助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韩雯雯  张琳 《视听》2024,(1):126-129
“三农”短视频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农民为创作主体,以农业生产、文化生产、原生态风景、农村生活为主要拍摄内容,展现质朴真实的乡村环境与中国乡土文化变迁的短视频类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三农”短视频成为推动乡村群体进入大众文化场域的重要媒介,借助“三农”短视频,中国乡村民间生活的可见性被激活。在自媒体环境下,“三农”短视频创作者主动探寻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契合的审美表达,以乡村为文化场域,积极参与到城乡空间释义和大众话语赋意的媒介嬗变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成了从“土味文化”狂欢到新时代“新农人”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非遗工坊作为非遗服务国家战略的典型实践,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从文化资本的视角去探讨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的耦合逻辑,分析现阶段非遗工坊发展的困境,进而提出相应的破解路径,对于继续推动非遗工坊的发展,为乡村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雅林 《出版广角》2021,(21):77-79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在此背景下,"三农"短视频的出现为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具有积极作用."三农"短视频将农村的日常生活与风土人情通过短视频媒介真实再现,在展现农村面貌的同时与农业经济相结合,促进新农村建设.文章通过分析"三农"短视频的传播价值,归纳"三农"短视频的传播现状,以期为"三农"短视频更好地传播提出有益建议,从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是电商在疫情中创造机遇,在技术红利加持下的突围升级热年.电商在抗疫、脱贫、促消费社会背景下呈现更显著的内容化、社交化和智能化的媒体属性,在"双循环"和"数字经济"战略下承担更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2020年电商媒体发展有三大关键词:一是深耕,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纵向引领电商媒体向内容多元化、泛娱乐化发展;二是破圈,横向通过社交推荐和平台联盟扩展渠道,建构全域化、社会化电商媒体生态;三是赋能,数字智能技术助力纵向深耕和横向破圈的同时,赋能电商媒体基于智能生产、营销和风控的智能安全生态建构.三者相互融合发展,以人为本,共同构建电商媒体数字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是新时代做好"三农"新闻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南日报》(农村版)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这根主线,全方位报道这一重大战略在河南的生动实践,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应用大量涌现。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广泛使用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在充分厘清乡村振兴的逻辑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各类互联网应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以期探究互联网应用在社会中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转变,乡村群体对于信息的需求和获取逐渐多元化,但是当下乡村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处在一定的滞留期.根据这一现象,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的村落为例,通过文献分析以及实地考察,深度调查新媒体在X村的传播状况,探究全媒体的时代下乡村群体与新媒体之间的适应性情况,思考如何在数字信息时代下利用新媒体技术为乡村中的弱势群体赋能.通过调查,初步总结当下乡村传播的阻力主要表现为新媒体基础设施的落后、村民媒介素养的缺失.对此,应该联合多方力量,加大新媒体在乡村的投入与使用,提升群众的信息接收能力,并利用新媒体实现"助农",促成技术发展下的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20.
尽管我国媒体融合进入了深度发展阶段,但其也隐含诸多问题,如何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值得每一位传媒从业人员深思.文章结合现阶段媒体融合的发展实践和具体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发现,政策引领行业深度融合、技术赋能内容创新表达、场景拓延媒体应用范畴、产业瞄准新兴方向发力是现阶段媒体融合的四大表现.在"十四五"期间,传媒业应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不断完善自身,在加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同时,进一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事业建设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