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当前知识与文化传播研究的研究成果,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知识与文化传播问题,讨论了统筹考虑知识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及其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指出高校参与"一带一路"知识与文化传播的优势所在,对高校全面、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于波 《东南传播》2016,(10):54-56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有利于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繁荣,促进不同文化与文明的交流互鉴,也为深化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契机。面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新形势,中国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尤其是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建立更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设置("硬件")和文化自觉("软件")两方面入手,同时贯彻"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方针,为"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甄云霞 《出版科学》2021,29(5):5-13
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纵深拓展、成绩斐然,文化交流合作层层开展、全面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出版合作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也面临新的困局和议题;因此,要站在大外交的高度,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加强和改进"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工作.从内容、渠道、模式、体制机制等层面努力提高出版传播能力:构建完善的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抓住时机,增强数字出版技术赋能;充分正视"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的不平衡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提质增效;调动对外合作各领域力量,全面构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郭艳 《东南传播》2021,(4):9-1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下,提出的亚欧非经济合作发展倡议,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意在打造经济合作、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在西方媒体的恶意渲染和炒作下,"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个别地区还缺乏有效诠释和深入理解.共情传播兼具情感感染与价值理性,它以协助理解、引导参与为导向,应用于"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中,在破解传播困境,重塑国家间理解和信任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作为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对外传播理念,共情传播中的"一带一路"倡议,指向以文化敏感激发个体文化共情力、以空间视角叙事凝聚群体情感、以赋能公共交往汇聚共识的多维策略,这对媒体组织和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及实践转变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概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对"一带一路"的认识现状,提出要利用各种渠道客观传播我国"一带一路"合作倡仪的文化内涵,以开放包容理念传播、学习和吸收沿途国优秀文化,以文化交流夯实民意基础,实施跨界文化管理,促进"一带一路"沿途国经济合作,实现"共羸"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春燕 《传媒》2022,(3):后插1-后插2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深度的展现,也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国民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形象,并以此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汉语言文化如何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海外传播?应该选择怎样的传播路径?传播效果又如何……这一系列关于"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话题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与探讨.正是沿着此议题的研究进路,汉语言自身所富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同样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任务之一.立足于此背景,探究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策略,是推进中国故事走向国际成为了当前富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由刘淑妍、陈毅立、刘怡菲所著的《"一带一路"与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一书,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聚焦于汉语国际传播及教育等议题,从中欧文化比较、跨文化传播交流、汉语国际教育模式、国际学生管理培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的探索,全面搭建起了汉语言文化传播的研究体系,并深度思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海外传播的方法论.总体来讲,本书作为一本论文集,共选择了26篇关于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优质文章,分别从"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海外孔子学院与跨文化比较、汉语国际教育三个维度对该话题进行了观察与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开拓了经济领域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更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语言是"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8.
在"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机遇下,大力支持并发展区域文化对外传播,将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和优秀因子作为名片推动中国文化的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与交流,提高互利共赢的综合效果与对外传播的整体水平。文章研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的路径创新,从传播学与翻译学的跨学科角度来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从目前南京地区文化外译传播现状为出发点,集中分析区域文化外译传播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廖丹璐 《中国出版》2018,(22):57-60
外国作家及作品对"一带一路"文化进行现代阐释作为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加强我国文化建设、创新对外话语体系、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国家及其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出版业应从各个层面理解并促进外国作家及作品对"一带一路"文化的现代阐释。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主席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如何在"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中,更有效地促进"民心相通",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由于不同国家在参与程度、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方面各有不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核心理念与实践的理解也不同,因而观点和态度也多种多样。怎样客观公正地报道"一带一路"?怎样与持误解、怀疑甚至反对观点的对象讨论"一带一路"的积极内涵?本文以对外传播和跨文化沟通的视角,探讨我国新闻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陆伟华 《兰台世界》2016,(11):11-13
信文章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对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对发展与"一带一路"沿路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对促进"一带一路"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旅游等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对忠实记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程供后世史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阐述加强"一带一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把加强"一带一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一带一路"智库建设之中,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档案交流与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等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下电视传媒对外传播力构建路径为研究对象,以陕西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大型人文历史穿越全媒体活动《丝绸之路万里行》为研究案例,从历史文化层面入手,对《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的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一带一路"传播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价值理念的文化认同是"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基础。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创新传播方式,以"电视+"为契机,主动实施"融战略",努力贴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关切,转变传播观念和传播语态,逐渐建立"你说—他听—他信"的新型传播模式,不断提升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公信力,讲好丝路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3.
刘莹晨 《出版广角》2021,(20):34-37
丝路书香工程在政府发挥宏观谋划、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坚持走市场化道路.从本土化内容选题策划、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到出版物数字化发展,从本土化平台和营销渠道建设到人员交流培训,各种所有制出版传媒企业及行业协会组织积极参与出版对外交流合作,一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不断涌现,形成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资源互通共享的出版交流合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将边疆民族地区推向了与沿线国家交流互动的前方通道,而当下建构民族地区形象的天然优势载体之一便是影视短片.与传统大影视作品不同,形制短小的影视短片便于在新媒体时代进行融平台、加速度、深互动的传播.在跨文化语境下,民族地区形象建构可以借助影视短片打通"最后一公里":转换新的传播策略,由自我沉浸的"独白"转为开放性的"对话";变被观望的"他者"身份为主动编制、管理议题;重视小时空、细节化的细腻叙事,以共同促成民族地区及其文化的真实呈现与传统再生.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新闻媒体积极探索多样传播方式,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信息与文化沟通,新闻传播研究者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新闻传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讨,这两方面构成了对"一带一路"新闻传播战略的整体把握。本文从建构传播战略、探讨传播策略、摸索传播方式、审视传播行为四个方面系统梳理目前有关"一带一路"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并据此提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宇 《传媒》2017,(13)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广播影视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人们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其中,"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中宣部指导下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旨在发挥广播影视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为广播影视国际传播提供了历史机遇,但中国广播影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变革国际传播方式等方法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渠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复兴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创作"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是推动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力量。纪录片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有效开展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能够增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国际上的认同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16,(4):41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媒体和文化机构2016年4月18日在北京成立"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倡议打造文化精品,致力国际传播,共同弘扬丝路文化和精神,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在当天举行的"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主题论坛上,来自中国五洲传播中心,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历史频道,新加坡亚洲新闻台,蒙古国国家公共电视台等17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新形势发展基础上所提出的促进周边合作的部署,是为了实现中国梦战略的重要构想。因此,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与研究,借助多种手段来提高"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力与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对外传播效果的优化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传播下,欧美电影文化日益成为世界主流电影文化,如何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中的传播竞争力和树立现代国家形象,已成为中国电影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电影业应该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提升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首先是在"一带一路"格局下中国电影软实力的国家形象,其次是"一带一路"格局下中国电影硬实力的国家形象,最后是中国电影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认同,传播现代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