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婷婷 《今传媒》2020,(2):53-55
近年来,短视频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短视频与新闻业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短视频新闻评论"这种新型评论形式,于今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短视频新闻评论放置于活跃受众多的社交平台,能够很好地发挥舆论的影响力。但是短视频新闻评论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如受阅率不高、时效性不足、未完全适应手机竖屏以及其他娱乐信息的干扰,阻碍了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短视频新闻评论应该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设置分众化栏目,精准投放、既要"讲道理",也要"讲故事"、适应移动"小屏"这几大方面提高和改进,促进自身发展迈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智能终端的应用与普及、新闻媒介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传统媒体渐渐无法完整承载传播新闻信息这一重任,也无法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这为短视频新闻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短视频新闻这一新型报道形式进行研究,探寻其作为报道形式的显著特征,并从中发现当前短视频新闻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内容由"事实导向"到"受众导向"、视频画面断裂失质、对受众产生的麻醉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弹幕视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衡 《传媒》2016,(7):70-72
当下,弹幕视频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它即时评论、共时共享的特点也已被接受.本文在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范式下,通过对弹幕视频的深入观察分析发现,弹幕让受众对视频进行“吐槽”发泄不满,不仅满足了受众情感交流的诉求,也使其在评论中获得收获和启发,满足他们求知、幼稚化心理及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需求.基于满足受众需求理论,弹幕视频的应用发展正在趋向于多元化、大众化,在管理上也将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4.
日本动画的弹幕评论分析:一种准社会交往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幕视频网站是以动画受众为主要群体的社交平台。根据准社会交往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受众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上的弹幕评论进行分析,以个案的形式来讨论日本动画对受众的影响及受众对动画角色的准社会交往表达。发现在"英雄—反派"为故事叙述结构下的日本动画片中,受众对不同类型角色的态度倾向存在显著差异,弹幕长度会因角色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态度倾向越积极弹幕评论长度越长,准社会表达类型与弹幕评论长度显著相关。本研究不仅对即时状态下的准社会交往测量进行了尝试,同时也为准社会交往及准社会关系的线性发展观点提供了佐证。除此之外,本研究尝试用工具变量的方法讨论了受众互动对受众表达的影响,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短视频新闻评论是近年来大众媒体为适应媒介转型发展、受众阅读习惯改变的新要求而制作的新闻产品。但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短视频新闻评论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产品制作缺乏系统性、体系化、深层次,难以满足受众对新闻产品需求的升级。在融媒体新时代,短视频新闻评论需与新闻消息、深度报道等各种新闻体裁相融,与纸质传播、互联网传播等各种传播形式相融,通过特色内容,以产品矩阵形式在新闻碎片化中黏住读者,应对新闻信息同质化对大众媒体个性化造成的冲击,实现品牌的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约翰·费斯克的"生产性受众""为我所用式"大众文化理论及其相关著述为对象,通过研究目前流行的"弹幕文化"中所呈现出来的弹幕词条和受众特征,分析费斯克的受众观在弹幕语境中的适用性。本文指出,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费斯克理论仍具适用性,并在一定的环境下有所增强。同时,受众的抵抗力在崛起但力量有限,费斯克"为我所用式"的大众文化理论过高估计受众的主动性,缺少对权力话题、文本制作过程的关注,没有看到阶级差异和圈层区隔。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语境是以互动性为本质特征的传播语境,相较于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网络自制的新闻评论节目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对受众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实现节目的精准定位和传播.《今日喷喷喷》作为全网首档新闻评论直播节目,利用在线直播、弹幕评论及"灌水"规则,体现出强互动性的节目特征.其话题选取兼顾"新鲜度"和"热度",且形成了完成一次制作,多平台协同发力的新媒体传播矩阵,节目嘉宾的选取和语言风格的转向也为传统新闻评论节目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弹幕评论方式正快速替代传统评论方式的背景下,理解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对数字人文视频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家宝藏》第三季视频弹幕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以CAPS理论为研究视角,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构建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数字人文视频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由认知-情感单元和行为单元组成,分为“认知驱动-情感聚合-行为生成”三个阶段,CAPS理论视角下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总体遵循“情境-认知情感单元-行为”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终端的普及,使视频新闻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电视新闻的全新形态,其呈现形式和叙事模式都发生了新变化.如何利用移动视频的技术特征和传播方式满足移动互联网生态下受众的新闻接受需求,成为各传统、新兴新闻机构亟待解决的议题.文章以近年来外国知名媒体发布的移动视频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归纳、剖析国外移动视频新闻编排理念与实践的革新方向,并尝试为我国移动视频新闻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来,我国新媒体领域发展迅猛,各类新闻媒体、传媒领域下延出来的专业化短视频媒体平台密集出现;使得我国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本次研究正是基于移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进行探讨,不仅总结了网络短视频新闻的普遍特征,也分析了受众群体的诉求等等。同时对未来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相信能为新闻媒体、自媒体等各领域的发展提供积极地引导。  相似文献   

11.
陈淇 《采.写.编》2021,(12):89-90
短视频新闻是将新闻内容融合短视频,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融媒体环境为其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短视频新闻传播体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渠道社交化、传播效果高效化、传播受众年轻化等显著特点,新闻传播优势更强,是当前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然而融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需结合传播特点,不断探索传播新路径,以此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弹幕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评论方式被逐渐运用于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中,是传统媒体连入互联网的重要切入点.文章从媒介补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弹幕对传统电视的补救;从电视自身的特点、电视体制以及电视受众三个方面分析了弹幕在电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弹幕具备的社交因素、弹幕在形式和规则上的创新以及弹幕给电视带来的互联网思维使得弹幕在传统电视中的运用仍具有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弹幕近两年发展迅猛,从最初的A站、B站发展到主流视频网站,并进入了电影、电视、户外广告、移动终端等领域.相对于传统视频网站的评论,弹幕真正实现了实时互动.受众可边看边评,评论无延时地直接显示在视频画面上,正在看该视频的所有受众都能同时看到并回应,相当于即时通信与视频观看相结合,营造出虚拟的群体观影氛围,打破时空阻碍,大大提高了互动的热度.弹幕从屏幕右侧进入,飘到左侧退出,一闪即逝,不拘泥语法句式和意义的完整性,使得受众发言轻松随意,像日常观影时的闲聊.因此,弹幕言论普遍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和娱乐性,以吐槽、调侃内容为主.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短视频新闻提供了技术支持,公众逐渐汇集到移动端,碎片化视听需求逐渐增多。诸多新闻媒体也逐渐重视短视频新闻发展,开启矩阵传播新模式,但同时也将新闻事件带到了讨论的平台,赋予公众参与新闻事件的权利。基于短视频平台不可缺少的一环即智能算法,具体分析短视频新闻议程设置的重点、形态及智能算法对其议程设置的影响,亦对应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理论,探究出短视频新闻传播中的受众和媒介间的权利与认知关系,以期为短视频新闻传播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弹幕视频是以核心信源为基础,受众评论为增长信息的一种传播模式。网站最初的受众定位为动漫爱好者,后来随着其受众群体的扩大,内容也变得更加多元。弹幕视频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形式,凝聚和放大了网络中的吐槽功能,并带有狂欢式的感官体验和情绪发泄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弹幕视频的语言特点,探究其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视频播放模式,弹幕视频在中国互联网已经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广泛关注。而弹幕文化少有人加以深究其背后的意义生产机制以及文化现象。弹幕是怎么激发网友的快感?弹幕是怎么生产意义的?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梳理当今的影视文化以及观众的接受反应。本文以传播学以及结构主义叙事学为理论支撑来探讨弹幕的意义生产,从而分析弹幕给受众带来的影响。随着诸如Ac Fun(A站)、哔哩哔哩(B站)等弹幕网站的势力不断壮大,热衷于弹幕的中国网民已从早先的"御宅族"逐渐扩展到了其他的青年网络群体。至此,弹幕视频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一种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在线视频点播网站,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上来看,弹幕视频开始呈现出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图景。本文将从"弹幕是什么?"、"弹幕的意义生产"、"弹幕的快感生产"三方面来着手分析弹幕。本文认为,弹幕视频的出现是一种后现代的狂欢,是受众对于传统霸权的反抗以及解构。弹幕的出现可能会改变未来的媒介格局。  相似文献   

17.
冯韶丹 《传媒》2018,(11):47-48
随着弹幕技术的出现、发展,弹幕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活跃于各类视频当中.如今国内几大知名视频网站,除却原本便以"弹幕"视频著称的"bilibili"外,其他诸如优酷、腾讯等均推出了视频弹幕功能,浏览者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将任何观感类的语言文字,即兴发到屏幕上,成为视频的一部分,体现出极大的参与度和观赏乐趣.从弹幕视频语言本身来说,其既具有与传统网络语言的相似性,又存在因为弹幕技术制约所拥有的独特性,加强对弹幕视频语言特征的认知,对于增进网络受众了解弹幕礼仪,强化对互联网娱乐空间的监管,形成积极健康的弹幕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受众在观看视频时,屏幕上突现密集如子弹般的评论,像幕布一样遮挡住视频画面,即为“弹幕”. 弹幕的类型 1.略带戏谑与吐槽性质的评论弹幕.评论弹幕较为日常、轻松和直观,用语浅显易懂,幽默有趣.吐槽则多针对剧情漏洞或演技堪忧等情况.此类弹幕与视频内容有较大关联,也易引起用户共鸣和互动.网络匿名的宽松环境下,热衷于吐槽的观众脱离了循规蹈矩的日常生活,表达宣泄情绪的愿望,往往越是犀利精辟的吐槽越容易引起热潮和跟随,形成隐形团体意识,类似一种“从众”的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19.
短视频新闻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特别是在短视频平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短视频新闻也迎来全面爆发.在此背景下,探索短视频新闻发展路径,对于媒体发展而言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短视频新闻面临的问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短视频新闻传播工作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史蓉蓉  张宁 《传媒》2015,(7):75-77
弹幕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式,越来越受年轻受众的喜爱.本文利用麦克卢汉父子的“四元律”理论,解析弹幕视频由于评论的“嵌入”,产生裂变,媒介由热变冷,互动性、参与感、卷入感加强,鼓励人们以弹幕对视频进行二次创作,从而让人们重新获得部落式的集体观影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