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6):93-103
从机构视角爬梳并构建"图书馆"本土化话语体系,是实现"中国的图书馆学"建设的重要途径。古代时期,昭显秘藏性质、突显图书对象、彰显多元特征的机构话语是"图书馆"话语形态的具体表现。近代时期,中国与西方全方位的竞合导致了图书馆、藏书楼等彼此纠葛的话语格局,最终"图书馆"术语成为机构话语的主流。现代时期,信息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社会多元力量等形成的合力,促进了图书馆话语的转变、创新与交融。图书馆要实现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话语文本的嬗变趋向、把握话语权力的代际转移、推进话语体系的特色建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话语的"品控"构筑出发,认为传统媒体在运营新媒体过程中需要从三个方面构筑新闻话语体系:思想性话语与文学性话语相融合,人文性话语与科学性话语相融合,创造性话语与事实性话语相融合.  相似文献   

3.
王琪 《科技与出版》2021,(11):23-28
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在整个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播中占据核心地位,相比其他话语更易于走向世界,且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学术出版"走出去"有利于争夺国际话语权、因地制宜地建构和输出话语体系、提升争取学术话语权的能力.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在规划制定、知识体系和术语体系构建、出版体系构建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使话语体系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术出版"走出去"需要加强出版和术语相关规划,构建国际化、标准化的知识体系、术语体系及学术出版体系.  相似文献   

4.
"凡尔赛文学"指的是先抑后扬、明贬暗褒式的低调性炫耀话语体系.在网络新媒体的助推下,"凡尔赛文学"从亚文化圈层迅速扩张,成为当下社会一种无法忽视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符号化、自我矫饰、形大于实是"凡尔赛文学"最为明显的文化表征.与此同时,青年亚文化群体通过戏谑的姿态消解阶层冲突与身份焦虑."反凡尔赛文学"的抵抗性生成昭示着青年亚文化群体在与主流文化的抗争中寻求属于自身的话语塑造与话语表达方式,用一种温和的反叛方式完成自身的话语体系和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5.
"初心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与回溯,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先进性与纯洁性.而建党之始的初心形成与表达,话语建构与传播,舆论宣传与动员,无不有赖于先后创办的革命报刊.贯穿百年奋斗成长壮大史,形成特定话语体系.初心话语的历史缘起与建构经历了抉择、生成和传承发展,最终确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共早期革命报刊在初心话语体系建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了解党的"初心"来龙去脉,自觉传承发展初心精神,促进价值内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党的喉舌,代表新闻舆论部门的话语力量,在国家垂直体系建构下具有多重新闻话语表现形式.本文以"柴静现象"为探讨对象,通过"柴静现象"的话语表现特征,从个人、媒介、民意三方面论述记者型新闻主持人的话语空间,探究扩宽主持人话语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周六早上醒过来,没有急着起床,随手翻阅了手边的一期<新华文摘>,果然有收获,主要是哲学专栏的有关中国哲学的文章吸住了我.准确的栏头是"中国哲学的话语体系与未来走向笔谈".作者有陈来、刘笑敢、颜炳罡等.陈来、刘笑敢既是我的北大系友,更是当今中国哲学史学界的大家.他们的观点自然要引起我格外的注意了.陈来认可古人作学问的主张:"心知其意"、"述其大意"、"发明其意",同时也谈到了这一过程如今受到了新哲学话语的制约.刘笑敢则力求"采众美而酿新说".他尤其提出了关于中国哲学的两重身份、两种功能及两种角色.关于两重身份,一是"现代学科",二是"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马燕 《传媒》2018,(4):91-93
"玉林狗肉节"媒介事件可以从民间、官方和媒体三个方面观察舆情的话语逻辑与伦理表达:要弥合矛盾双方的情感和价值裂痕,减轻由于国外媒体偏颇话语而造成的国家形象受损的负面影响,传播主体要基于主体间性进行话语表达,同时建立与国外舆论场意义相通的媒介话语体系.本文将视角定位于舆情遵循的话语逻辑,以及各方话语表达中的伦理呈现,以期描述该媒介事件的话语图景,提出该采取怎样的话语策略,才利于有效减弱"玉林狗肉节"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田汉力邀聂耳为《扬子江暴风雨》作曲 1934年6月30日,八仙桥青年会馆礼堂.会馆外,人来车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涌向会馆礼堂.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扬子江暴风雨》,正式在这里公演了. 《扬子江暴风雨》是一部抗日救亡歌剧,其剧情是:"一·二八"事变后,扬子江码头沦落日寇之手,码头工人在日寇的刺刀和皮鞭下,从日轮卸下木箱,搬运上岸.老王是一位打砖工人,他发现从日轮卸下的木箱里装的是炸弹,于是疾呼:"不给敌人搬运炸弹去屠杀中国同胞!"听了老王的呼喊,码头工人们当即不再搬运.日军气急败坏,开枪威逼工人们继续搬运.枪弹击中了工人阿二与老王的孙子.顿时群情激愤.日军再次开枪,几个工人中弹倒在地上.工人们拿起榔头、锤子,打开日军的军火箱,手提炸弹冲了上去,与日军展开殊死斗争.  相似文献   

10.
网民通过网络论坛、与政治家对话等形式公开表达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和愿望,这种公共表达是否真的实现了哈贝马斯所说的"话语民主"?本文通过对"话语民主"内涵和原则的详尽分析发现,由于网络空间话语主体政治身份难以界定、网民私人角色与公共性原则的冲突、网络话语理性与非理性交织、言论的分散化、碎片化等特点.使得哈贝马斯"话语民主"所必须的原则与条件在网络空间难以实现.但我们可以借鉴"话语民主"中有益的理论内容,对网络空间公共表达进行有效的规范,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民主优势.  相似文献   

11.
2022年将会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而关键的一年.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也应该与时代同行,既要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努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又要紧扣国家战略,聚焦传媒新发展阶段,贯彻传媒新发展理念,构建传媒新发展格局.因此,展望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与普及,给"网络神曲"提供了迅速走红的契机,也使得"网络神曲"更多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神曲"实现了全民参与和全民狂欢,也极大地颠覆了传统的话语体系.文章针对这种现象,运用传播学理论,对"网络神曲"走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神曲"热提出了一些冷思考.  相似文献   

13.
"帝吧出征维珍航空"是典型的以社交媒体为中介的跨文化交际冲突,以青年亚文化的形态参与了我国的对外话语传播.针对该网络集体行为,采集维珍航空Facebook中来自中国网友的评论,运用文本语用分析的方法,进行价值观传播的框架式分析,发现爱国情怀、追求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在话语体系中彰显,民间舆论场在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中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车贴流行语是新一代年轻人文化心态的一种话语缩影,是他们的一种话语表达方式,也是我们理解当今的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趋向的窗口.年轻人通过话语表达来尝试构建身份,通过解构和自嘲来消解权威,通过释放梦想来获得存在.车贴流行语,也反映了时下年轻人的社会心态转变,从"速度焦虑"到"不慌不忙"的转变,从"群体取向"到"个体取向"的转变.年轻人的激情既需要释放,也离不开权威部门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将疾病视为一种生物性的肌体紊乱现象,社会建构理论却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认知视为一种社会性和制度性的产物.大众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向公众传递特定时期的主导性疾病观,从而影响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与想象.本文采取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人民日报》建国以来关于肺结核报道的文本分析,考察这一慢性传染病在官方话语中的变迁.研究认为,与麻风病、艾滋病等长期蒙受道德污名的疾病相比,肺结棱病在我国的主流话语中长期被视为一种"贫穷的疾病"而与"人民的苦难"相连;在医学政治化的整体建构下,肺结核病这一具有特殊政治意涵的"人民的疾病"显示出与国家政治体系改革密切相连的"进步性"主调.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的出现,是信息时代使世界及其传播出现重大变化的一个标志,表现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媒体和受众等多方面融合,并随之迎来中国话语体系重构的契机。当代媒体的多元化并存的态势中,出现了中国民间通过自媒体重构话语体系和运用新的语符的鲜活事例,说明话语体系的重构势在必行。习近平主席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构成了重构话语体系的核心与纲领。  相似文献   

17.
王欣怡 《东南传播》2021,(3):119-124
新媒介环境下,儿童在社会化进程中遭遇信息需求被边缘化、虚拟社会化超越现实社会化、以伪成人观念看待世界等困境,儿童与成人的界限愈加模糊.新媒介技术的出现实现了话语平权,儿童表达自我诉求的欲望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强烈,另一方面虚拟空间语境坍塌、儿童接收着无差别且碎片化的信息,影响着价值观的塑造和现实中的行为模式.社会环境高度媒介化、媒介空间消费主义盛行、成人话语霸权以及"成人儿童化"的反向建构皆成为儿童角色异化的根源.童年文化问题比以往更为复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重构童年文化的几种路径:培养儿童正确的媒介观、转变成人话语体系、更新儿童文化表现手法等以维护儿童的现实社会化秩序.  相似文献   

18.
这里曾经是一座用铁与火铸造的钢铁城市,数百万产业工人曾经为这座城市赢得过"共和国之子"的功勋称号.林立的厂房、浓烟喷薄的烟囱、上下班时如潮水般的自行车流,曾经是他们最引以为自豪的工人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异声同啸" (heteroglossia)源自俄罗斯语言学家和文论家巴赫金,译自俄语"异质话语",是其对话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4年,巴赫金在其论文<小说的话语>中,引入了该术语.巴赫金认为:小说的力量源自小说中人物话语、叙述者话语和作者话语的共存和冲突,他把"异声同啸"定义为"一个人的话语包含在另一个人的语言中,从而作者可以通过曲折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意图"[1].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语境下人们的视觉需求与生产自觉被进一步激发,一种新的符号"表情包"兴起并开始占据网络视野,以戏谑去严肃化的方式解构严肃政治和社会命题,构建起独特的话语体系.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感知",本文将"FB表情包大战"看作一个符号化的过程,结合符号发出者的特征,从符号意义发出与接收两个环节出发,探讨"FB表情包大战"中表情包符号意义的表达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