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西藏纪录片是以影像为传播形态的视觉文本,视觉表征则具有对这样的影像符号、文化进行编码与解码的功能.将西藏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文本《藏北人家》《西藏一年》以及《第三极》的分析,考察西藏纪录片影像中占主导地位的表征范式的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符号是如何通过动态的视觉影像的"认知提示",书写藏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建构出西藏的民族形象的.  相似文献   

2.
申博片是一次成功展示中国形象的案例,其中大量的视觉符号、丰富的视觉形象充分彰显了影像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性。本文从研究申博片的结构安排、内容分析入手,试图从影像符号的角度来认识和了解价值影像的发现与选择,挖掘视觉符号背后的深层意义,以此弘扬中国东方文化,有效实现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本文认为 ,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 :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和符号环境。显现着现代文化特征的社会 ,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传播而构筑的社会现实。当下 ,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 ,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显然 ,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 ,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 ,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 ,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 ,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 ,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 ,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以往的传播学研究更多是在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展开 ,并据此进行着“意义传播”的研究。而现在的传播研究则在消费社会来临的基础上 ,更为注重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展开 ,并据此进行着“形象传播”的研究。这一新的传播理念 ,某种意义上是由马克思符号经济学在传播学领域的发展而引发的一场变革。在语言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形态中 ,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语言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而在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形态中 ,占据重要地位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其影响上 ,但未必在质量上 )是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其中  相似文献   

4.
视觉文化的核心在于影像,影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呈现的最佳方式,具有其他传播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以影像的生产地点、自身的地点和被受众观看的地点为路径,通过对文化符号的视觉化建构与表达的探讨发现,《中国考古大会》作为文博类电视节目的 代表,依托视觉化的技术表现进行文化符号的建构,塑造了文物物像符号、空间遗址符号、考古行为...  相似文献   

5.
张潇艺 《传媒》2022,(3):48-50
近年来,"青春化"表达逐渐成为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面向年轻受众传播传统文化、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手段.文化遗产类节目通过视觉符号的重构,打造青春化影像景观;采用多元叙事方式,打破心理隔阂;完成价值重塑,使青年群体与古老文化间形成情感共振等方式不断进行"青春化"的创作转向,获得了青年观众的认可,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视觉符号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明  罗忆 《当代传播》2007,(6):22-24
符号是自然和文化联结的桥梁,在跨文化传播中,以视觉符号为载体的传播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由于视觉符号的感知具有直观形象化的特征,受众对所承载信息的视觉符号进行同构联想,对符号意义产生更为直接的解读,达到跨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视觉符号成为当今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表征,其物化的表现已经遍及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强调着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同一性.本文旨在研究视觉符号在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运用符号来认知和改造世界,并通过符号创造文化和文明。在当下的信息社会,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文字符号、图形符号、色彩符号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媒介。本文以广告视觉形式中的标志设计为例,分析了符号的识别性是直观传播商品广告信息的重要体现,是广告信息传播中受众区分商品品牌信息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受众消费观念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大量中国美食视频获得一定关注,为国家文化传播提供了观察窗口。前人研究虽定性说明一国的美食能够成为该国文化传播的载体,但并无数据支持,也鲜见实证研究如何利用美食进行国家文化传播。如何选取视觉和听觉符号,通过独具特色的符号表征打造鲜明的文化特质,也是政府和个人面临的挑战。论文应用食物旅程叙事理论,建构食物旅程叙事策略分析框架。以YouTube平台上3434个中国美食视频的3382995条评论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方法,验证食物旅程叙事承载国家文化传播的可行性,发现引发受众对食物本身、食物烹饪相关人物和食物来源背景国关注的食物旅程叙事策略及其组合。论文不仅基于食物旅程叙事的路径深化了国家文化传播,而且将食物旅程叙事理论拓展到非商业应用领域。通过精准设计食物旅程叙事的策略组合,展现美食视频中的视觉和听觉符号,用文化符号提升国际受众对视频中的食物、民众和国家文化的关注。研究结论既可以满足国家“文化传播”的诉求,又能实实在在解决当前美食视频制作中,凭借经验主义“摸石头过河”的营销传播的痛点。  相似文献   

9.
当前是视觉先行的时代,以影像为中心的视觉符号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年创作者则是两岸影像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厦门大学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承载着推进影像艺术发展、传播两岸三地文化、推动两岸交流的重要使命。本文聚焦于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历届作品,探讨作品的制作特点、题材类型和美学特征,并思考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的文化交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春节作为民族认同感的象征,蕴含了人类深厚的情感,具有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符号形式,其中蕴含深厚的所指文化内涵,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本文以春节文化中可见的视觉符号为研究依据,在符号学的视域下,分析春节在视觉影像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运用理论研究法、文本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论述了春节文化符号在视觉影像传播的形成过程及其意指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使人们的生态意识觉醒,生态纪录片以真实的影像、客观的纪录、流畅的叙事对生态影像进行了有效的视觉传播,给人类留下反思空间.以鸟类生态纪录片为例,分析和研究生态影像视觉传播的特点、价值和效果,有利于让受众认识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增强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的今天,传播科技快速发展,"影像"的储存媒介、呈现形式、叙事结构与符号意涵也不断与时俱进、演化改变。十九世纪中期,摄影技术出现后,人类视觉所感知的外在景物方可借由"影像"重新呈现,"影像"也成为"语言"和"文字"以外,最重要的社会文明发展记录工具、传播沟通方式以及符号意义载具。  相似文献   

13.
郑科  黄敏 《传媒》2019,(8):69-72
在当今泛娱乐时代,文化快餐俨然已成为受众的一种习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常常被忽视,但《国家宝藏》的成功再次证明,不是只有娱乐化的内容才能获得受众的喜爱,严肃节目同样可以具有趣味性。本文从符号理论出发,探究《国家宝藏》如何以文物作为载体,借助文字、影像、声音、镜头等多种符号"活"化历史文物,向观众展现国宝文物及其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实现发送者与接收者的互动传播,达到形神合一的主题升华。  相似文献   

14.
陈娟 《当代传播》2006,(3):14-16
影像是当代艺术表达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传播符号。它特殊的符号性和传达不同意义的无限可能性在大众传播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视觉神奇,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独立性。过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考察影像的传播学特征,因此从大众传播和文化学相结合的角度,能较好地把握住影像相对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在影像传播中,不仅仅可被用来当作一门题材,或是一种符号来承载语境,传递信息.通过分析和研究贾樟柯的电影,我们发现"城市"还可以被编码成传播文本中的一种时空要素,一套叙事结构传递给受众,以此带来不同的传播体验.  相似文献   

16.
于纪胜 《声屏世界》2012,(12):21-22
城市形象宣传片与专题片、记录片的呈现方式不同。作为城市视觉文化的传播载体,它不拘泥于事件、真实自然人的揭示、记录,而是通过对自然环境、城市面貌、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大视觉、大概念的影像展示,达到宣传城市特色和优势的目的。其视觉形象通常以某种城市定位为基准,通过具有代表性影像符号,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来达到塑造、传播独特、唯一的城市形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视觉影像大发展的背景下,摄影追踪报道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表达方式,已经逐渐渗透到现代媒体的发展中,通过创新和开拓,摄影追踪报道对新闻传播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不仅体现在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受众的关注度上,更多的是通过逻辑性影像的实证,留存历史影像、彰显媒体责任、引导社会舆论,全方位服务受众,最终体现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和价值观,成为当今责任媒体的核心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电视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人的生存状态和世界的变化演进时,纪实影像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并通过视觉表征体系,建立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联系纽带和沟通渠道.还原与表现作为影像表征的手段,竭力呈现主体的真实和自然状态,并借助于符号指向传达意义和审美价值判断,从而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随着视觉传播的日益扩展,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提出挑战,大众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媒体已经从"语言文字"转向"视像".这种视觉化趋势,在相当程度上表明:大众用以表征、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呈现出感性图像化的特征,视觉经验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听觉符号体系的声音语言和视觉符号体系的文字(声音语言的再现和延伸)是政治传播行为的基本符号体系,而除此之外,动作、表情、体态、图形、影像等都可以起到符号的作用,属于政治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基于"能指"的物质实体,通过"所指"的现实性内容,完成对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