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赵越 《出版广角》2015,(13):110-111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第一部作品.作者在《女勇士》中通过创伤叙事对女性身体进行了动态建构,为摆脱创伤影响提供了有效的心理距离,将不可叙述的事情用隐喻的叙事策略表现出来.同时,读书通过作者与读者的反应来消解创伤体验,并通过对抗记忆重构历史,重塑我国女性形象,引领华裔女性走出创伤.  相似文献   

2.
徐静 《东南传播》2022,(6):20-23
《前程似锦的女孩》是一部具有当代特色的好莱坞女性复仇电影。主创试图通过转换“凝视”的主客体,扭转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形象在影像文化中的“他者”本质;并通过对多重符号的使用以及严肃议题的嵌入,建构以女性自我为中心的主体身份,反映了当代好莱坞女性复仇主义电影在寻求女性意识觉醒(consciousness-raising)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电影《气球》的创作以藏区为背景,承载了导演万玛才旦对家乡的时代记忆。影片中,导演第一次探讨了藏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母题,符号与意象的运用也与前作存在相当大的区别,独特的地域背景带给《气球》以独特的规训视角。文章试图通过对万玛才旦调度的电影场景及其文本创作进行分析,从主人公卓嘎个体生命体验的角度分析社会文化的大他者、他者与自我间多重规训的效用,并初步探讨藏区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4.
宣振宇 《今传媒》2022,30(2):85-87
影视作品的文化传播需借助媒介来呈现,历史剧的传播也不例外,其中"叙事"在传播中的占比较大。文章以《觉醒年代》为研究对象,以视觉媒介的形式,从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符号、叙事意象等多个维度分析历史剧的传播方式,以文化传播相关理论为导向,研究分析历史剧的文化传播新图景。  相似文献   

5.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历来被中外研究者所关注。"外国人讲黄河故事"在当下主要表现为有关黄河的媒介产品。纪录片《中国黄河源之旅》作为他者视角的个案,其建构出的黄河存在共性与差异;并通过内外叙事视角的互补、线性叙事结构的强调、对叙事对象的观照等共同勾勒出此形象。超越个案反思他者视角偏见与误读等问题有助于建构积极对话的黄河文化主体性传播范式。  相似文献   

6.
以广受好评的《美国恐怖故事》第一季《凶宅》出发,观察美国历史上家庭恐怖(family horror)影视作品中的隐喻意象及其文化意义,用女性主义的视角从叙事情节、角色人物和经典场景对文本进行解读,论述了当代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关系,女性在承担母亲生育和养育角色时的焦虑情绪,以及女性身体在观众和男性的"凝视"之下是如何被描述为"卑贱"和引诱性的。家庭、女性与恐怖题材的接合,在后现代恐怖片中得到了更为浓烈的文化描摹。  相似文献   

7.
自华人进入美国开始,华人形象便被歪曲和丑化,形成种族刻板形象(racial stereotypes)符码.华人男性刻板形象被定格在两个极端:"黄祸"与"模范移民",或邪恶、狡猾或女性化.华人女性的"他者"形象同样极端化:"莲花"和"龙女",或狡诈、放荡、性乱交或必然的自我毁灭.美国华裔作家无论其对于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认同程度如何,均表现出为打破白人读者长期形成的先入为主的关于华人的刻板形象而"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反话语’的对抗性写作".  相似文献   

8.
讲述中国故事具有"自我陈述"与"他者叙述"两种视角。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传统的"自我陈述"囿于理想化叙事,而传统的"他者叙述"则囿于他者文化语境的框定,二者各自有片面性,都尚未为中国对外传播提供较为理想的路径。最新BBC涉华纪录片《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则尝试将"他者"与"自我"视角结合。本篇使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质性量性结合的方法探究该纪录片的叙述特点,发现纪录片提供了一条平衡中国特色叙事体系与国际受众接受模式的路径,可以为中国对外传播带来具体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雄被誉为第一位倡导和实践汉水文化小说创作的作家。他精心选择了一方古城(襄阳)、一条古巷(马背巷)、一个古渡口(襄阳汉江渡口)作为表现和展示汉水文化的叙事载体,十二年磨一剑,相继推出了长篇小说《阴阳碑》、《传世古》和《金匮银楼》,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文化魅力的"汉水文化三部曲"。  相似文献   

10.
李颖 《出版广角》2013,(4):82-83
"疯女人"在自己充满悲剧的一生中,有着对自己命运的思索和认识,渴望真挚的爱情,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处处显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张爱玲笔下的"疯女人"形象,充满欲望和苦闷,充满叛逆和抗争精神,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留下极制化的"疯女"典型。从《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到《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再到《十八春》中的顾曼璐等,她们都表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失常,特别是曹七巧,她所展现的"疯女人"典型在文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电影在性别叙事和女性形象塑造方面有着突出表现,以黄蜀芹《人·鬼·情》《画魂》为代表,二者以清晰冷静的性别意识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女性的另类生存困境,影片在叙事语言和视觉编码上均对传统银幕的男权话语形成了挑衅与颠覆,因而具有突出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两位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这种套层式的叙事结构使那段经历更像是一场"梦"。笔者将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女性主义的观点,分析七月与安生在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过程中的两面性,同时将这两种可能性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下去分析文本所要传达的深层内涵及意识形态症候。  相似文献   

13.
尤达 《青年记者》2021,(2):92-93
网络自制剧《长安十二时辰》的传播效果肇始于跨文化传播下成功的改编,进而在"洋为中用"的叙事策略与强化中国文化元素的视听构建下,成功走出国门,在"我"与他者之间形成主体间性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关注媒介再现的女性工作者形象,相较于过去对于女性呈现的"他者化"和"被偏见",本文以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妇女网》上对于女性工作者的88条新闻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辅以幻想主题分析法对其进行演绎,突出女性工作者在职业、性别、国家上的角色形象,并建构出中国妇女网在女性形象特质、叙事特质、议题特质上的语艺视野,表征出中国妇女网客观真实公正地呈现了女性工作者的媒介形象,在促进男女平等的道路上以及正确引导公众舆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董鑫 《东南传播》2022,(1):127-130
电视剧《功勋》,通过平民化、生活化、故事化叙事,引发观众对英雄的共情.通过史诗性叙事模式与抒情性叙事风格,引发观众对时代的共情.通过民族形象视觉修辞、家国建设叙事主题与"感伤""对比"叙事策略,引发观众对中华民族的共情.以共情理论为基点,英雄共情来源于观众对英模形象的情感共情与认知共情;时代共情则由剧目所凝聚的群体情感...  相似文献   

16.
李雨馨 《新闻前哨》2023,(12):41-42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女性为题材的体育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年来的女性体育类纪录片以女性意识、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为叙事内核,以影像记录的手法讲述了中国新时代女性运动员的体育经历和人生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体育纪录片在意识觉醒、影像拓新、凝聚共识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创作特征,这不仅是新世纪女性文化中的又一景观,更是体育文化的一次质变。  相似文献   

17.
B站针对年轻人所推出的五四宣言片《后浪》呈现出口碑两极分化的局面,"前浪"们认可与"后浪"们不买账之间鲜明的对比实际上体现的是年轻一代对于宏大叙事的解构态度,伴随互联网大潮成长起来的"后浪"反对自己被定义和代言,对赞扬式的鸡汤鼓励持反感态度,这无疑给B站以及相关部门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引导方式敲响了警钟.通过虚拟民族志的方法,对该宣言片衍生出的网友二次创作视频进行文本分析,查阅"后现代主义""B站""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收编"等相关词语,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研究《后浪》这一严肃主题遭到B站广大用户戏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舒婧 《出版广角》2018,(6):88-90
《公开的秘密》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小说讲述了女性如何在生活急流中感悟、觉醒和逃离.作者细腻质朴的写作、细致缜密的布局创造出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展现其独到的叙事风格.小说以精准的叙事技巧释放出文本内在意义,体现作者的女性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9.
第六代导演的电影艺术实践是对影像艺术的不断探索与考究所形成的,与此同时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也形成了独特的格调.从张元的"即兴创作"《北京杂种》,到娄烨的"个性化叙事"《周末情人》,再到贾樟柯的"臆造的纪实影片"《小武》,第六代导演从注重现实题材,到通过视觉和听觉传达影片的信息,以及画面的运动、色彩、光线、声音等影像.为了迎合大众的观影口味并且带给观众更好的观影效果,本文从审美理念、影片风格、文化觉醒三方面对第六代导演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谢稚  孙茜 《青年记者》2012,(35):56-57
美国迪斯尼公司以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为原型,以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为叙事母体,创作了动画电影《MULAN》,让花木兰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得到了新的诠释和演绎。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从《木兰诗》到迪斯尼动画电影《MULAN》的叙事变化,阐释了这种叙事变化的叙事意义及其传播效果。从《木兰诗》到动画电影转化中的叙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