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晓 《新疆体育》2001,(4):35-35
虽然第四十六届世乒赛被“标榜”为新世纪第一届世乒赛,很可能是团体与单项合在一起的最后一届世乒赛,但其真正的焦点还是大球时代乒坛格局的重新演绎。对于中国队来说,悬念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亲历世乒赛     
结束了,我的世乒赛历程结束了,3月3号在白云机场,送走了高军姐她们,意料之中,我又哭了一次……我是一名大四学生,从4岁半开始看1991年日本千叶世乒赛,我就喜欢上了乒乓球,之后只要有乒乓球赛我都会看。这次广州世乒赛是我离乒乓球最近的一次,最珍贵的一次,最开心的一次,也是最难忘的一次。去年世乒赛招志愿者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9,(5):2-2
3月24日,据日本时事社报道,横滨世乒赛组委会经再三核实后确认,“神秘之师”朝鲜队将不参加本届世乒赛的比赛。  相似文献   

4.
江惠贤 《乒乓世界》2008,(9):128-128
第一位大满贯,只身抗衡中国五代国手,一人名冠二十来款球拍,老瓦创造的传奇,或将后无来者,可很难说前无古人。早在世乒赛的童年,G·V·巴纳(1911—1972,匈牙利,后移居英国),一位上个世纪40年代的超级乒乓英雄,就创造了23项世界冠军的神奇纪录,其中5项为世乒赛单打冠军,是世乒赛历史上男单夺冠次数最多的选手,还创造了在同一届世乒赛上席卷四金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马宏观 《乒乓世界》2004,(4):i010-i010
第47届世乒赛团体赛降下帷幕,中国男、女队在夺冠历程上有惊无险,携手蝉联团体冠军。回首世乒赛一周的点点滴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的瞬间,为了更直观地回顾本届团体赛,我们搬来奥斯卡的“壳”,以颁奖的形式给多哈世乒赛团体赛总结。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8,(3):2-2
2月7日,农历大年初一,在距离广州世乒赛还有两周的时刻,德国乒协宣布德国男队主力,现世界排名第5的波尔将因伤放弃广州世乒赛,老将罗斯科夫作为第一替补随队出征.这也是罗斯科夫自1985年第一次代表德国队参加世乒赛后.再度披挂出征。  相似文献   

7.
再访名古屋     
应日本爱知县乒乓球协会会长後藤淳先生的邀请,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徐寅生一行四人于2000年12月15日赴名古屋进行友好访问。此行的目的是参加名古屋第31届世乒赛30周年的纪念活动。缅怀後藤钾二先生 中国队由于文化大革命没有参加29、30届世乒赛,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名古屋举行之前,当时任日本乒协会长的後藤钾二先生专程来华邀请中国队参赛。在这届世乒赛即将结束之际,名古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所以,人们纪念第31届世乒赛和“乒乓外交”30周年,自然忘不了後藤钾二先生,爱…  相似文献   

8.
乒乓之惑     
李博 《新体育》2009,(6):56-57
第五十届横滨世乒赛闭幕式上,组委会特地安排了一个小环节,让本次比赛获得奖牌的运动员绕场一周接受观众的祝贺,由于韩国和中国香港队已先行离开,现场只剩下两位非中国队选手——世乒赛男双铜牌得主水谷华/岸川圣也。而中国队的奖牌得主把世乒赛闭幕式又一次变成了红色的海洋。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5,(6):28-30
我们中国队又一次在世乒赛中包揽了单项比赛的五个冠军。当然,最令人欣慰的是,在巴黎世乒赛和雅典奥运会中两次丢掉的男单金牌又被我们夺了回来,我们兑现了赛前提出的“誓夺男单”的诺言。上海世乒赛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比赛,从赛事安排到运动员食宿。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在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方面都非常令人满意。万体馆主场的气氛很热烈、观众们了很热情,可以想像,政府为了这次世乒赛花了很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我们要对有关领导、现场观众、媒体记者和所有世乒赛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0.
谭杰  夏娃 《乒乓世界》2005,(4):45-45
对于参加过无数次国际性会议的徐寅生主席来说,1999年3月25日那天的国际乒联执委会是最特别的一次。对1926年成立的国际乒联来说,1999年也是很特别的一年世乒赛有了冠名,世乒赛因战火而改期易地,世乒赛的单项和团体第一次分家。  相似文献   

11.
走马观花世乒赛王勇海外“游子”何其多曹燕华曾连续两届荣获世乒赛女单冠军,一次女双冠军和一次混双冠军,1986年与男乒宿将施之皓结婚后到德国打球。耿丽娟曾作为中国人主力获得38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和女双冠军,并获得39届混双冠军;1988年离队,现在加拿大...  相似文献   

12.
陈洁 《乒乓世界》2001,(7):29-29
在第46届世乒赛女单比赛中,奥地利选手刘佳因为淘汰中国名将杨影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实,我对刘佳并不陌生。去年马来西亚世乒赛团体赛上,我们曾经交谈过。国际乒联杂志也对她进行过比较详细的报道。但是她这次世乒赛中能够战胜杨影,并且闯入女单前8名,却出乎我的预料。  相似文献   

13.
陈晨 《新体育》2006,(6):18-19
5月1日晚,在第48届世乒赛团体赛的男团决赛中。刘国梁带领中国队以3比0横扫老对手韩国队,夺得冠军,实现了世乒赛男团三连冠,第15次举起斯韦思林杯。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8,(5):24-24
世乒赛后男队的几个主力队员加上张继科参加了科威特和卡塔尔两站公开赛.整体上看打得一般.其中存在一些客观原因,打完世乒赛后.队员们普遍感觉比较累。以往打完一次大赛,都有一个调整的周期.而这次衔接得比较紧。世乒赛时他们的压力比较大.打完比赛人一下子松下来.这种状态去打公开赛,体力,精力、投入性和精神状态自然都会差一些。  相似文献   

15.
2月乒事     
《乒乓世界》2009,(2):153-153
1931年2月,第5届世乒赛在布达佩斯举行,匈牙利队获得了全部六项冠军。1935年2月,第9届世乒赛在伦敦举行,匈牙利队获得男单、男双、女双、混双四项冠军,女团和女单被捷克斯洛伐克获得。1937年2月,第11届世乒赛在巴登举行,美国队获得男团、女团、男双冠军。捷克斯洛伐克获得女双和混双冠军,男单冠军被英格兰摘得,女单冠军当时没有宣布。  相似文献   

16.
梁慧敏 《乒乓世界》2006,(12):34-34
三十而立,当30岁的孔令辉第6次出现在世乒赛的赛场上,距他第一次在天津夺得男单世界冠军已经整整十年,他说,希望自己能在上海世乒赛上用胜利庆贺一下。  相似文献   

17.
秦牛 《乒乓世界》2004,(5):i030-i030
“729”这个品牌,诞生在位于天津市区海河边的天津橡胶工业研究所小院内。1971年,在与世乒赛隔绝两届之后,中国乒乓球队迈着艰难的步伐重返世界乒坛,参加第31届名古屋世乒赛。  相似文献   

18.
三十而立。当30岁的孔令辉第6次出现在世乒赛的赛场上,距他第一次在天津夺得男单世界冠军已经整整十年,他说,希望自己能在上海世乒赛上用胜利庆贺一下。  相似文献   

19.
张伟 《乒乓世界》2003,(8):44-44
自1953年匈牙利削球手西多在布加勒斯第20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单冠军后,此后的整整半个世纪再也没有削球手登顶男单冠军的宝座,也鲜有打入决赛的场面,难怪乐世赫杀入巴黎世乒赛男单决赛后,会引起世界乒坛强烈震动,也许是削球手久违决赛的找代过于遥远,央视解说员韩乔生误把34年前的第30届慕尼黑世乒赛男单冠军伊藤繁说成了削球手。  相似文献   

20.
我与世乒赛     
天明 《乒乓世界》2006,(6):I0017-I0017
从看,准备地说,是听世乒赛到现在已经整整25年了,几乎是半个人生过去了,但过去的一切还是那么清晰。世乒赛,它伴随我成长、求学、求职、奔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