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记者:伴随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发展和继续深入。世界文化影响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影响着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在这日益活跃的国际文化交流中,您认为当如何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和活力? 唐承华:其实,你说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我国唐朝是一个文化非常开放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开幕 近日,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延东指出,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特别是近400年来,中外商贸往来互惠互利,文化典籍互相传播,风土人情互鉴交融,一批批卓有建树的汉学家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人类文明包容共生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新的时期,中国将把文化繁荣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物走遍世界,世界人民理解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我们主张在文明的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借鉴,以文化交流为纽带,不断增进各个文明间的相互了解和对话,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文化交流,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两汉时期,汉匈之间尽管曾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但这并未妨碍两地间的文化交流。实际上,战争本身就是当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一种特殊而激烈的方式。除战争外,和亲、迁徙、互市均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中介作用。二者间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互补及融合。由于匈奴控制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汉匈之间的文化交流大体沿长城一线展开,并进而向更广阔的地域推进。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而言,本世纪的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我国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而作为对外开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外文化交流事业,对我国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进步,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华文化也将通过对外文化交流,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向世昂各国展示自己的优秀文化,全面深入地开展文化交流,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文化交流自身,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各国人民敞开心扉,让各国人民看到中国人民希望和平,共谋发展的真挚情感和真诚期待、“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化交流生动有力地诠释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文化交流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7.
日前,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华世纪坛发展基金会和日本世界艺术文化振兴会联合举办的《东方美术家作品交流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开幕式由文化部艺术司冯远司长主持。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播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孔子学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加强对这一文化平台的研究和建设,尤其是研究其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跨文化交际中"第三文化"理论的研究,该理论也能反哺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古已有之,中华民族不断吸收融会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华,藉以丰富、滋润、发展自己的文化,中国古代志士仁人、高僧学者,将汗水甚至鲜血洒在中外文化交流路上,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佳话和遗迹。从秦汉辟丝绸之路到晋代法显南亚之行,从唐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扶桑到明郑和七下西洋,连绵不断的中外文化交流将中国的茶叶、丝绸、陶瓷和乐器带到许多国家,同时引进南亚的佛教、中亚的乐器、非洲的珍禽、中东的伊斯兰文化,显示中华民族开拓文化、发展友谊的伟大智慧和包容兼蓄的壮阔胸襟,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数十年来,苏州刺绣研究所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扩大国际文化交流,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参加了众多文化交流及展览活动,前后曾赴100多个国家进行展示与交流,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外国朋友的赞扬,称中国苏绣为“东方瑰宝”。  相似文献   

11.
财团法人日中友好会馆是中日两国政府共同设立,由两国的工作人员合作进行中日友好和交流活动的民间团体。日中友好会馆坐落于日本东京文京区的名胜小石川后乐园旁边,于1988年建成,其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特将中日邦交正常化《共同声明》发表日——9月29日定为会馆纪念日。日中友好会馆设有文化事业部、经济交流部、日中历史研究中心、日中学院、后乐寮、日中友好后乐会等。日中友好会馆的文化事业部每年举办许多文化交流活动,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举办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被誉为一座联系中日文化…  相似文献   

12.
7月23日,市政府新闻办授予上海市11家单位“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基地”称号并进行授牌仪式,进一步发挥上海重要文化窗口单位的示范、展示与对外宣传作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宋超出席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并讲话。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一步加强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工程建设,使文化交流更加具象化、故事化、社会化,从而提升上海城市形象,展示上海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2月3~4日,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来自17个国家的21位知名汉学家同15位中国当代文化领域的杰出代表,围绕“文化交流:碰撞与交融,共性与差异”“中国当代作品译介”“世界文学中的中国文学:现状与发展”等议题深入研讨,揭示海外汉学现状,发掘汉学研究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与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座谈会取得了丰硕务实的成果。 本刊以此为契机,撷取与会中外学者之简历及精彩发言片段形成小像,以期管窥今日国际汉学家之群体形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人类进入商品社会化,随着商品的生产和交流,文化交流也就开始了。文化生活的享受和物质生活的追求做为孪生姊妹,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而社会文化研究已经成了各社会人文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切入点,文学研究自不例外。然而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自觉地与当前流行的社会文化批评方式划清界线,哈罗德·布鲁姆即是一位这样的文学批评家。  相似文献   

16.
中国音乐学院紫禁城室内乐团作为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品牌“东方快车”的国家级音乐团体,2010年至今受文化部委派出访了10余个国家,出色地完成了国家文化外交和一系列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作者  相似文献   

17.
李富 《华夏文化》2000,(1):27-29
几千年来,特别是自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以来,中国境内汉民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的文化,不断地交汇、融合、相互借鉴,构成了这个东方大国的多元文化。就藏族与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而言,唐代为我国中原王朝国势鼎盛时期,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大量输入西藏地区,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民之间心灵的沟通,文化交流与合作关系是各国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可以不断地加强和发展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长期以来,中国和土耳其两国文化关系密切。有力地增进两国人民问的了解和友谊。时至今日,文化已经成为两国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南驻华使馆在中越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日益受到中国广大的越南文化爱好者们的欢迎和喜爱。本刊为此专访越南驻华使馆文化处的文化随员欧越兴先生,请他介绍使馆近年来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延伸,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越来越普遍和广泛,中国节日文化也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而对世界发生影响。“中国春节”是具有巨大品牌潜力的中国文化。它是中国人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也是我们与世界分享中国文化与中国式快乐的最佳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