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校教育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课程与地方民族文化暌违,学校的双语教育流于形式,同时各中小学没有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民族文化传承机制。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应从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文化主体创新意识培养及回归民族教育本质等几方面来使学校教育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传承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高校的历史使命和职责所在。民族地区的高校要不断加强传承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文化责任,积极探寻传承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路径。以柳州师专为例,探讨了其在传承桂中少数民族文化过程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如何传承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元素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必然趋势。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不是文化的同质化,而是文化的一种和谐生存状态。在传承的路径选择上,民族地区重视少数民族自身、民族节日,以及家庭、牡会、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强烈冲击。相对于社会传承和家庭传承而言,学校教育在办学条件、文化资源、文明辐射和空间环境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路径。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应从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双语教学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每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陷入现代性危机的境域,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存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功能缺失的事实。本研究构建了学校教育活动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联动共生机制,以链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生态链出现的断裂,从而实现两者间和谐互动、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和“多元一体化教育”理论是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理论基础,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可通过开展双语教育、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依托学校建立社区学习中心等三个途径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马志颖 《教育评论》2012,(1):111-113
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是一种基于民族文化和传统,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满足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为旨归,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各种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中形成和开发出来的课程。它的功能集中体现在满足少数民族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巩固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促进民族地区学校特色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上述内涵与功能,是其民族文化意蕴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丰富性、原始性、边境性等明显的特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既存在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被“同化”、“商品化”等尴尬局面。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变迁;其次要树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再次要加强民族文化后备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另外,要注意民族文化的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并用现代的经济观来加以开发,使开发与传承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整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传承价值。从教育人类学视角来探究其传承问题,得出教育是实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有其特殊性,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保持各民族文化的传承性.这样,考证各少数民族传统的经济文化类型就具有重要和特殊的意义。通过历史和地理的考证,指出哈萨克族传统的经济文化类型是畜牧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实施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不仅能优化民族地区教育,更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中保持民族性,有利于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资源的延续,全面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专门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重大问题,而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又是解决全国"三农"问题的难点和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是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基础和核心。仅就贵州民族教育与贵州民族地区"三农"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两部门发布的《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提出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是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中国现有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民族"关系性质,已渗透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方面,要正确认识和科学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14.
广西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特种部族"教育,龙胜县成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较快的县,成为当时"特种部族"教育的一个典型县。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应互相尊重,共存共荣。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其共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完全可以互相兼容,共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的民族语文政策从一个特定的方面推动了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中国少数民族的人权。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课程建构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在课程建构中应秉承多元文化、本土化等多重理念,多元文化课程应具有多元与整合互补的价值追求,要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建构纵横有致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8.
“那”文化是以壮民族为主体的民族生态文化,它彰显出壮族在与自然及他族的交往中尊重生态、社会多样性的生存原则,在理想的生态对策域中呈现出天人合一的互动性审美脉络观,应对着日渐频繁的生态灾难与资本文化逻辑的世界化,进而展现出社会——生态场域正面的自组织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国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会学校兴学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教会影响,但它在客观上也传播了近现代西方化,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近现代教育的兴起。由于化形态、宗教信仰不同等因素,其影响也有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彰显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贵州是一个有着48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自2002年以来,贵州省的一些中小学开始开设民族文化课程。通过探讨贵州省民族文化课程发展的历程、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开设的现状等,提出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明确价值定位、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和建立资源共享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