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动态     
《网球》2011,(2):125-129
"澳网未来星计划"启动2011年1月4日,由澳大利亚南极星体育学会和匠心之轮第六感网球学院联合打造的"2011年澳网未来星——中澳青少年网球特训营"开赛仪式在北京正式启动。"澳网未来星计划"旨在发掘中国网球潜力少年,造就中国网坛世界巨星,这一活动也得到了澳大利亚网球协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四大网球公开赛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温布尔顿网球锦标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被称为世界四大网球公开赛。澳网是每年最早开赛的四大网球赛事。法网是集浪漫、休闲、时尚与一体的文化大餐,体验是其鲜明的文化特征。温网是现代化的传统赛事,注重费厄泼赖精神的阐发,彰显了文明、高雅、礼仪的英伦贵族血统。美网展现了城市景观体育及城市营销,是现代商业化运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网球公开赛已经进入了世界网球大赛的系列。虽然还没有美网、澳网、温网、法网等大赛那样世界闻名,然而中国网球公开赛的赛事价值还是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对我国网球女单选手在2006年澳网女单比赛中的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网球女单选手与世界高水平网球女单选手在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接发球得分率、破发成功率和非受破坏性失误等技、战术指标上存在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澳网巡礼     
《网球天地》2012,(1):F0002-F0002,1
2012年1月16日。新一届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将在墨尔本公园盛大举行。随着李娜在上一赛季澳网中表现出色,这项全年首个大满贯赛事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球迷的关注。刚刚过去的澳网奖杯中国行之旅,更将百年大满贯的声誉传播深远。敬请期待《网球天地》3月刊——2012澳网专辑。  相似文献   

6.
汪涛 《网球》2014,(3):66-73
1对于中国网球而言,2014年的墨尔本公园之旅注定将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十位中国球员出战跻身澳网正赛创造了中国内地选手征战大满贯正赛的新纪录。澳网首个比赛日,五位中国选手接连出场,几乎将"澳网"变成了"中网"。作为全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又一次成为见证中国网球取得历史性突破的福地。当张择在澳网资格赛第三轮以7-5、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的一天,墨尔本政府驻上海办事处颜宁先生的一封邮件到了我们主编的邮箱,盛邀我们参加2008年澳网期间由墨尔本政府组织的官方晚宴,还为澳洲网球的报道先锋——澳大利亚《网球》杂志牵线搭桥,希望我们两刊能有所合作。澳网前夕,带着重托和报道使命,我踏上了澳网征程。在两周的澳网战火中,我见证了大满贯酣畅淋漓的搏杀,其间,在希尔顿饭店,也如约见到了澳大利亚《网球》杂志的发行人米歇尔·米奇女士。  相似文献   

8.
动态     
《网球》2013,(3):138-139
Wilson中国龙团体赛观战团梦圆墨尔本1月27日,随着2013年首个大满贯赛事澳网落下帷幕,Wilson中国龙全国业余网球团体赛2013澳网观战团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墨尔本之旅也给每位Wilson中国龙赛2013澳网观战团成员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太棒啦!我真是没想到在现场看澳网比赛是如此的美妙!"宁波鼎峰网球俱乐部队员孔翔麟激动地说。除了进入罗德·拉沃球场观看比赛,Wilson中国龙团体赛澳网观战团还考察了澳洲网球市场,以及和澳洲当地球迷进行互动。宁波鼎峰网球俱乐部领队汪海  相似文献   

9.
澳网的启示     
2011年的澳网依旧没有迎来一位新的大满贯冠军,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球的世界没有因它而改变。弥漫在墨尔本公园两周的硝烟已经散去,澳网带给我们的启示却依旧在延续。  相似文献   

10.
《网球》2010,(1):15-15
两次美网冠军得主帕特·拉夫特将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重振澳洲男子网球计划。 目前澳洲男子网球的“干旱期”已经持续了数年,在近年的重要赛事上澳洲男网几乎颗粒无收。因此,澳洲网球前辈拉夫特打算在澳网期间,  相似文献   

11.
城市风     
《网球》2008,(3):132-132
上海"网球世界风系列"业余赛事启航日前,由上海市网球协会、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主办的龙卡(大师杯)网球卡上海业余网球公开赛在东郊宾馆开打。本次活动主题为"与澳网同行、与大师同行",也是上海网球123计划在2008年推出的"网球世界风系列"的第一站。"网球世界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网球运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和喜爱.李娜在澳网和法网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也再一次掀起了我国的网球热潮,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从事网球运动.高校是开展和普及网球运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竞技网球队员的摇篮.河南省曾经培养出了像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5项非技术因素基本参数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网球》2008,(11):142-142
"中国网球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2004年雅典,李婷孙甜甜以拍代笔,谱写了中国网球的春天。如果说当时,我们还缺乏一点自信,那么2006年澳网和温网,郑洁晏紫让世人不再觉得中国网球是爆冷。经过2007年短暂的沉寂后,2008年初,孙甜甜在澳网为  相似文献   

14.
李娜是我国最优秀的网球女选手之一,也是世界女子单打排名前十的选手。她总共经历6次澳网比赛,2010年表现突出,进入澳网单打四强。2011年再接再厉进入决赛并获得亚军,这是中国选手在四大满贯女单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本文对李娜在澳网7场比赛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5.
观点     
《网球》2010,(3):20-20
在澳网决赛被费德勒无情横扫后,穆雷能否夺得大满贯再次成为网坛焦点话题。众多网球名宿对穆雷的大满贯冠军之路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体育博览》2010,(3):14-15
随着中国金花李娜、郑洁进入澳网四强,人们才猛然发现中国网球已进入新纪元。一切并非毫无预兆:2004年李婷和孙甜甜的奥运网球双打冠军、2006年郑洁和晏紫的温网双打冠军、  相似文献   

17.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娜"一战的风情和荣耀仍在国人心中挥之不去时,本报记者昨日再次走进湖北省网球管理中心,来兑现澳网决赛前夜与湖北网球"掌门人"李理仁的专访约定。下一个李娜?"自然生长"难以保证收成李娜在澳网的"给力"表现,可以想象,将引发国人对于中国网球继续创造奇迹的热情高涨。昨日,记者与李理仁的对话就从中国何时能出现下一个李娜开始……李理仁表示,李娜在澳网的成就,对于网球项目在我国的推广无疑是一股巨大动力,但"下一个李娜何时出现"却是令网球项目管理者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因为目前中国网球培养体系的配套措施和能力支持,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着巨大的差距。"现在我们的培养体系在青少年时期显得单一化,依然是从前的竞技体育模式,小球员送过来就上场挥拍子,边打边提高。而在网球运动发达的欧美国家,青少年培养是综合素质全面打基础的阶段,怎么去练习灵敏性,怎么去提高爆发力,都是极有计划性地去进行。"  相似文献   

18.
李海良 《网球》2012,(3):56-58
随着阿扎伦卡在澳网的夺冠,90后和准90后球员统治女子网坛的格局越来越清晰。与其说小威无缘进入澳网八强是她心思不在网球的体现,倒不如说一个旧有的统治力量已经衰微,很难再掀波澜。  相似文献   

19.
朱磊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5):71-71,73
对2000年澳网女子选手易景茜与卡普里亚蒂的比赛技术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所在。旨在为我国网球事业的发展提出一已之见。  相似文献   

20.
澳网迁徙史     
邱友益 《网球》2012,(1):22-27
在四大满贯中,澳网是最年轻的,但它的身世也最为坎坷。从1905年诞生开始,澳网就在墨尔本、悉尼、阿德莱德、布重斯班和珀斯5个澳洲城市之间“流浪”,还有2次飘洋过海来到新西兰。1972年,澳网被固定在墨尔本的库扬草地网球俱乐部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