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跟李校长第一次见面是在2004年底一个阴湿寒冷的冬日。那次出于课题调研之需的拜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李校长两天前扭伤了脚,打着石膏,行动不便,但她依旧没有休息,天天到校安排和处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亲自接待了我们的课题调研;而她对学校国际部办学状况的介绍,更让我们深深地领略到她在国际学生工作上的有理有节和细致入微。作为一位女性,她的坚强与细腻让我一直不能忘却。此次配合杂志“校长风采”专题进行的采访,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位女校长的精细、悟性与大气。认同:国际教育的核心采访很自然地从李校长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的国际教育展…  相似文献   

2.
校长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例行检查,在不远处发现了一张废纸.这里是一个交通要道,每天早上会有上千名学生、上百位老师从这里经过."难道这么多人中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为什么不捡起它?"校长呆呆地站在那里陷入了思考.远处的下课铃声响了,几个男孩子从校长身边跑过,他叫住了他们:"喂,小同学请把地上的纸捡起来."孩子们笑着跑开了.一位女教师从教室里走过来,校长叫住了她:"你们是怎么教育学生的?"他指着地上的纸说,"这么多孩子竟然没有一个捡起它?!"女教师回到班里训斥所有路过的学生,忽然一名男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校长先看见,他为什么不捡?"  相似文献   

3.
美妙的京剧     
今天,梁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种传统戏曲——京剧.她说,我们这些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也应该尝试去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看的这出戏里有一个著名的角色叫杨贵妃,由一位名叫李胜素的阿姨扮演,她是一位很有名的京剧演员. 瞧,杨贵妃的头一摇,凤冠就"沙沙"作响.凤冠可漂亮了,就像孔雀的尾巴似的,闪闪发光.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珠子,还有各式吊坠,它们垂下来的样子就像一条条珠宝瀑布.杨贵妃的额妆也很漂亮,镶满了水钻,好像还有一个奖章呢!  相似文献   

4.
我的女儿叫曼曼,十分听话.记得两岁时,她到外婆家,外婆抱着她到池塘边洗衣服,发现忘了样东西,便把她放在那里说:"曼曼坐在这别动,我回去拿东西."外婆走后,一位邻居看见了大声喊了起来;"怎么让小孩一个人待在池塘边,这怎么能行呢?"这时外婆赶到说:"这孩子太听话了,只要告诉她别动,她是不会乱动的."的确,她原地没动地坐在那里.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 <北京教育>上曾刊登一位女生的不幸遭遇:一天上课时,一男生向她扔来一个纸团,正好被班主任老师看见.于是班主任习惯性地把他们叫起来罚站,并大做文章地说:"太不像话了,竟敢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传情书."这位女生申辩说:"这不是情书."班主任气愤地说:"那你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一读."这位班主任抢过纸团,打开一看,竟是一张白纸,但他仍瞪着眼睛说:"这是一封没有字的情书."当时,这位女生气得直哭.她说:"我恨死了这位教师,也恨这所学校."后来,这位女生被迫离开了这所学校……  相似文献   

6.
张俊平  王伟 《江苏教育》2004,(3A):4-4,9
在许多人眼里,华士实验学校校长吴辰与她的“本家姐姐”吴贻一样,是一个让人敬畏的“铁娘子”。走近这位一生都在奋斗、创业,从不向命运屈服的刚强女性,我们有幸发现她内心深处充满柔性的情感世界。接受我们采访的老师都说,吴校长是位温柔、细腻和容易动情的女性,经常“泪流满  相似文献   

7.
2003年冬,在一次会议上,我结识了秦皇岛的蔡悦茹老师,交谈中,小蔡老师那清新的教学思想和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吸引着我,于是产生了去采访她的念头.可是小蔡老师却微笑着对我说,"在我们育花路小学,我只是最普通的一员,还是去采访我们校长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她的一番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年轻的老师对她的校长如此信任,如此钦佩,育花路小学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决定到秦皇岛育花路小学看一看,去采访那里的校长--谢和娜.  相似文献   

8.
这学期,我们新换了一个英语老师,姓梁,我们叫她Miss梁。没想到,梁老师是一个超厉害的"找错家"。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很粗心,已经被Miss"找错家"找到很多错了。找错单词一:He那天是星期二,第二节课是英语课。上课铃刚响,梁老师就抱着一摞卷子走进了教室。看着梁  相似文献   

9.
一问一世界●杨澜常常有人问我,在我采访过的人物当中,谁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的回答是:王光美。2001年我在她北京的家中采访她,正不知该如何称呼她,她亲切地说:"你叫我光美吧,大家都这么叫我。"她先打开衣柜,让我帮她找一件合适上镜的衣服。衣柜中不过十来件当季的衣服,我们都看中了一件天蓝色的毛衣。她忽然想起了什么,找出一条蓝白相间的纱巾,在脖子上一围,问我是否好看。她有着极好的品位,这恐怕与她的出身教养有关。她生于官宦人家,是中国第一位原子物理专业的女性硕士毕业生。她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但是思想"左"倾的她成为北平军事调停处中共代表团的翻译,1947年她最终决定放弃留学机会,奔赴延安。她后来嫁给了刘少奇并成为他已经有的5个孩子的母亲。  相似文献   

10.
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朱尔·福斯特于2007年2月11日上任了.她是哈佛历史上第一任女性校长,然而,这不是重要的.她已时年59岁;她是一位历史学家;她任职前只是哈佛之下最小的一个学院的院长;她是经由选举产生的;她的前27任校长的平均任期近14年;……这些倒是可以引起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11.
章海丽很忙,采访途中,她的手机不时地响起来,打断了我们之间的对话.她发来短信息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什么可采访的."话虽如此说,可我们都知道,普通人的成功经历往往可以给人以更丰富的激励和启示.我坚信,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两代女教师     
我和老陈大步流星地朝学校走去,看看新来的一位女教师."关于新同志,校长介绍了些什么?"我问."叫罗晶,水晶的晶,刚从师专毕业,共青团员."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学校的宿舍.打听到新教师的房间,老陈就敲响了门.房门开了,随着一声."请进",我俩走了进去.互通了姓名后,就坐下来闲聊.其实只是老陈和她聊这聊那.我呢,尽力在捕捉一件似有若无的往事.刚才一进门,我笫一眼看见新教师,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想了好久,竟毫无线索.这时,就听新教师对老陈说:"我  相似文献   

13.
高守娟 《考试》2008,(9):4-5
采访刘校长时,不断有人"打扰",可见一校之长非常忙。刘校长很平静地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人大附中有个保洁员叫小齐,通过自学通过了全国高教自考的多门课程,能和外教做简单对话,她还有了幼儿心理教育的工作。刘校长说,小齐的这一切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一位老师与校长争吵了起来—— 校长说:"这是学校领导班子的集体决定,你必服从安排." 老师说:"为什么随意调整我的工作岗位?明显是歧视我,我就不服从这样的安排!" …… 原来,有一个年级少了一位语文老师,校长决调整教师的岗位,抽调一位老师去这个年级任课.因为事先没有和这位老师通气,工作安排属于"命令式"的调整,所以这位老师感到委屈,不同意校长的调整,跟校长争吵起来. 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类似的事情跟老师争吵起来.争吵不但伤感情,也伤管理进程,让管理走进"狭路",甚至是"死路".老师为什么会跟校长争吵?因为校长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给老师设计好"退路".什么是"退路"呢,不妨先听听另一位校长的"退路"智慧.  相似文献   

15.
她叫江淑敏,已过“知天命”之年。从外表上,衣着朴素,矜持沉稳,是一位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中年妇女,如果不是在言谈中感受到她刚毅坚韧的性格和雄厚娴熟的业务底蕴,恐怕你很难把她和“校长”联系在一起。据说,她连BP机都没有,更不用说手机了。然而,就是这位女校长,把一所曾以“第二工读学校”而晓喻全区的薄弱学校,从“山重水复”的困境中,带到了“柳暗花明”的境界里,可谓是一个奇迹!家长们都把“孩子在80中读书”作为一种自豪向别人炫耀。这真应了一句话:有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从江校长身上,我们似乎更能看出:有一个务正业的校长,一所学校就会有希望。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承载着民族的振兴与希望,校长更是担负着培养教师、塑造合格的人这一重任.因此,作为一名校长,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让自己如春日的阳光照亮校园,引领师生在广袤的教育原野中自由驰骋,收获美丽.  相似文献   

17.
<正>她不仅具有女性所特有的婉约、细腻与韵致,也不失一位校长的风范,言谈之中,更是透露着智慧与灵气。这是初见郑闽秋校长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在她的身上闪耀着"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先进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你好,李依群     
接到去采访86年度市"三好"学生李依群的任务,说实话觉得很难办.一则有人说她狂,清高,小小的《原野》文学社在她眼里算什么?二则一本正经问她一些问题,答案会令人满意吗?三则,她是个大忙人,会不会重视这次采访?总之,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了她的教室前."小李子,有人找你."听,这亲切的称呼.接着,从里面出来了一位身穿鲜黄茄克衫,藏青色西裤的青年,青春式短发,显出了她的活泼.—个温馨的微笑敞开了彼此心扉,在柔和微风中,她向我说了许多:  相似文献   

19.
今年63岁的艾伦·朗格教授,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学心理学系获得教授席位的女性.前不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朗格教授这样解释她的研究与传统心理学之间的差异: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而她所研究的是"可能是什么".她将自己的研究称为"可能性心理学",即不是描述普遍真相,而是寻找个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沈奥 《今日中学生》2013,(17):47-48
她是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 初相识,我们叫她"张老师",一段时间后我们叫她"张董",因为她讲课时上天入地,谈古论今,像无所不懂.她知道后,笑眯眯地说:"别叫我张‘董’,叫我张‘总’——我的目标是:凡不好好学习的,手打肿,腿打肿,屁股也打肿."她的口号:没有惩戒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