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舆论监督难”,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共同体会。记者采访受阻,有时遭到围攻或殴打,加之法律救济相对滞后,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记者、编辑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如履薄冰之感。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不仅要敢于监督,还要善于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就必须要讲究报道策略。 舆论监督报道策略是记者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为达到报道目的而采取的合法手段及方法。从我国舆论监督的基本情况来看,有效的舆论监督报道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准确定位。定位策略是舆论监督策略中最…  相似文献   

2.
周爱宝 《青年记者》2002,(11):33-33
写过舆论监督稿件的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监督到位的报道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改变整个事件的发展,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但是如果报道出现纰漏,就不可避免地陷入麻烦和尴尬中。记者如何做到既让稿件发表,又能全身而退,的确需要费很多思量。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作为新闻的重要手段,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谈到舆论监督,新闻界许多人都认为"难"。当前,批评报道面对的主要有"五难":采访对象配合难、部门领导支持难、报道分寸把握难、说情之风抵挡难、批评报道刊出之后记者工作难。  相似文献   

4.
没有批评报道,没有热点追踪,报纸就没有威信。但是,开展批评报道又是一件有风险的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授人以柄,受到纠缠,甚至会把自己送上被告席,不少记者将舆论监督视为畏途而退避三舍。我认为,搞舆论监督摄影记者优越于文字记者。因为摄影记者手中的照相机是开展舆论监督最有力也是最有利的武器,所以,摄影记者应扬长避短,在舆论监督的领域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5.
刘旭 《新闻界》2001,(5):56-56
新闻舆论监督难,地方党报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更难。难就难在新闻舆论监督是一柄威力巨大的“双刃剑”,操作难度很大。那么,地方党报就放弃这一重要阵地?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地方党报面向基层、贴近实际、接近群众,处在舆论监督的前沿阵地,更应该不辱使命,肩负起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重任,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有效的运作方法,力求有所突破。把握时…  相似文献   

6.
孙克勤 《青年记者》2006,(12):65-65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也是新闻记者的光荣职责。但在实施过程中,记者普遍反映舆论监督比较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单位和个人总是不愿意被监督,不愿意听逆耳之言,因此客观上对舆论监督报道的写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题要准舆论监督的内容要选择那些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当前新闻媒介的重要报道形式之一.我们现在强调舆论监督,实际上是包括批评报道。我们现在感到舆论监督之难,很大一部分也是批评报道之难。  相似文献   

8.
去年2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会新闻界迎新春茶话会上,就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要努力破解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的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的要求。就地市台而言,如何走出舆论监督的困境呢?  相似文献   

9.
魏敏 《新闻世界》2012,(10):26-27
媒体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批评或曝光后,它的效果及其所产生的影响,需要经过一个时期才能看得出来,对这种效果和影响的报道,就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后续报道。如何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本文认为必须要做好后续报道。  相似文献   

10.
吴晓娟 《视听界》2006,(4):98-98
要采摄到好的经济报道,比较难。要采摄到好的经济领域里的问题性报道就更难了。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经济领域也不能例外。地方台记者要善于在平常的采访中捕捉和发现经济领域一些苗头性问题。比如《农机跨区作业带来水稻品种串杂新问题》一片,就是记者凭着职业嗅觉,在每年都要例行报道的秋收秋种工作中发现的。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支持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跨区作业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诸多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区作业的农机对各地的水稻造成品种混杂的问题也日渐显露。记…  相似文献   

11.
去年2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会新闻界迎新春茶话会上,就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要努力破解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的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的要求。就地市台而言,如何走出舆论监督的困境呢?  相似文献   

12.
采写批评报道,对一些记者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在哪里?难在三点:一是能不能做?决心怎么下?二是用什么形式做?怎样进行选择?三是如何达到最佳效果?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艺术?这三个问题中。“用什么形式做”的问题往往会被忽视。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批评报道有自己的报道特征及报道形式。研究这些特征及形式,对提高批评报道质量,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11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会新闻界迎新春茶话会上提出,要努力破解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的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这"四难"。其中提到破解舆论监督难时,他指出:"破解舆论监督难就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问题。舆论监督实际上也是正面报道.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提升认识、改进工作。”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这就为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舆论监督的功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批评性报道采写难,这是人所共知的。被批评,对象因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对新闻媒体的批评存有抵触情绪,不仅不愿意配合采访,甚至想尽办法对抗新闻舆论监督,设置种种障碍阻挠记者采访、发稿,更有甚者对记者采取威胁恐吓的手段。那么,怎样采写好批评性报道呢?笔者总结几年的采访经验,总结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5.
1994年1月,我担任南方日报读者来信部主任一职,每天阅处来信,接听来电,考虑舆论监督等问题。令我满意的是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不仅编辑和采写了300多篇批评报道,为省报的新闻改革努力工作,而且还策划和指挥过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分别获得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和广东新闻奖一、二等奖的批评报道。在全国新闻界普遍感到舆论监督困难重重的年月里,我之所以在舆论监督方面有所作为,是因为善于在实践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疑难问题。我的主要体会是:一、处理好揭露与讲政治的关系,明确批评目的,指导记者从新闻事件中抓重大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监督之难,少数记者心里产生了多写"聪明稿"的想法,对媒体在群众心目中的权威性、公信力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针对这一现象,从2008年开始,台州日报社全面强化舆论监督报道,坚持每月至少有3  相似文献   

17.
一、党报新闻舆论监督必须把好关、把好度。舆论监督报道,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反映社情民意的管道和桥梁。按说,这样的报道应该是受到读欢迎的。然而,我们的一些舆论监督报道并未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这就要求在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中要把好关、把好度,进行有效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8.
就舆论监督而言,短短的一篇报道,可能会影响一级党委和政府对于工作的决策;简短的一句话,也可能会引发相关人员命运的转折;枯燥的一组数据,更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于是,在众人的眼中,舆论监督似乎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火药味",大有"惹是生非"之态,与和谐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新闻商品化概念的提出及传媒运作方式的转变,舆论监督越来越被视为传媒的热点,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利器,担任着激浊扬清、扶正去恶的重要角色,但批评报道工作开展的难度却很大,引发的新闻纠纷及官司也不少。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但是是否对其进行批评揭露以及事实环节的把握却是主观的,因此,记者和编辑在批评报道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心理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近期从一家文摘报上读到一则简讯,说某地一位记者被该报社长以“反面报道有点多”而加罪辞退,使我这个毕生致力于新闻批评、舆论监督的地方党报老记者感到十分惊诧和愤慨。我特地找到刊于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上的《从“反面报道有点多”的记者被辞退看舆论监督的尴尬》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