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一线柔道运动员参加2014年全国柔道锦标赛27场比赛使用背负投技术的频率、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一线柔道运动员背负投技术的使用率和成功率较高,并对提高背负投技术在实战中的成功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 我省柔道队的发展概况我省柔道运动是1979年开始的,至今已有十年时间,我省和全国各省市一样,都是由中国式摔跤改练柔道的。1979年浦德华教练率领我省第一批柔道运动员去天津参加全国柔道训练班,训练班由日本川西秀和田宽治及著名柔道教练植松明义先生任教,培训了我国第一批柔道运动员。1986年我省又邀请了日本高知县柔道教练门田幸延、成岗昌宏两位先生来我省讲课。另外,在我省执教的我国第一批优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参加一九九八年全国女子柔道锦标奏的队员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她们在比赛中动作技术的动用率、成功率等实际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背负投技术动作在柔道比赛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自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和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分别将男子和女子柔道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以来,各国都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柔道运动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我国运动员必须培养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我队男女柔道队代表解放军参加第 9届全国运动会取得 2银、2铜的好成绩 ,参加国际军体理事会第 2 7届世界柔道锦标赛获 4金 3铜的优异成绩 ,男子柔道队实现了参加全运会奖牌和参加国际比赛金牌零的突破 ;2 0 0 2年参加全国柔道锦标赛夺得全国 4个团体冠军中的 3个 ,参加全国柔道冠军赛 ,又取得个人 3金、3银、5铜的佳绩 ,并多次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这些成绩的取得 ,与我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的加强是分不开的。到部队去接受教育 ,全面锻炼近几年来 ,我们紧紧围绕增强运动员、教练员“为国增光、为军旗增辉”的责任感、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当今全国柔道比赛中,各省选手的技术水平都提高得很快,最突出的表现是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方面。运动员在力量、速度、灵敏、技术攻防、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裁判员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消极防守也判罚严厉,现代柔道比赛鼓励运动员积极进攻,以此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柔道比赛的技术性、艺术性和可看性。于是训练运动员掌握一二手得意技,对取得比赛胜利至关重要。 观看湖南省柔道比赛,对各地市体校柔道技术分析,结合株州市  相似文献   

7.
女子柔道"吊袖背负投"技术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观察法、统计法,对2002年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3个级别的前6名运动员吊袖背负投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阐明其在柔道比赛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应我院陈安槐院长的邀请,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名誉教授吉田直忠和函馆喇沙高等学校保健体育科主任林昌司,于3月16日来院讲学,主要内容有柔道的历史、柔道的特点、柔道基本技术、柔道裁判法、以及柔道在日本学校中的地位。听讲的除本院有关专业的师生,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柔道教练员。两位先生教学态度严谨,讲授与演示相结合,很受学员欢迎。  相似文献   

9.
我国少年男子柔道技术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全国少年柔道锦标赛的技术统计,对我国少年男子柔道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少年男子柔道以投技得分为主,投寝技发展不平衡;对于不同方向的技术和技术组合缺少科学的设计;体能的总体水平不高;运用规则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观察统计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2010年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中的八个不同级别选手,在比赛中技术动作连络技术运用取得很大优势,进而浅析技术动作之间的连络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 前 ,尽管我国男子柔道项目在世界范围相对落后 ,但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和落后的地位而悲观失望。从解放军柔道队发展的形势看 ,暂居各省、区 (市 )前列。 2 0 0 2年在全国比赛中 ,夺得锦标赛团体冠军和冠军赛 2金、1银、3铜 ,金牌数和奖牌数居各代表队之首。特别是参加国际军体第 2 8届世界柔道锦标赛 ,使我们从中既找到了差距 ,又看到了希望。我们应树立信心 ,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争取2 0 0 4年和 2 0 0 8年奥运会上有所突破。1 差 距1 1 教练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 ,不论在军队还是在全国 ,柔道教练员都是运动员出身的。训…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代柔道技术的蓬勃发展,每个柔道运动员为了能有效地击败对手,都必须具备各自特点的得意技——绝技。而根据自己的条件,掌握一二个绝招动作,对于取得比赛胜利是至关重要的。“大腰”技术是柔道比赛中被国内外许多优秀选手所广泛采用的,特别是在中级别运动员的比赛中具有较强的攻击力,是柔道运动员的高难技术动作。将这一高难技术与其他动作加以组合,对柔道比赛中取胜将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2003年第8届全运会上女子柔道比赛中决赛的观察统计,分析中级别比赛中“大腰”技术在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柔道起源于亚洲,因此受到亚洲各国的重视,开展日益普遍。当前亚洲柔道形势如何,亚运会柔道比赛将出现什么情况这些问题都为读者所关心。第11届亚运会男、女柔道比赛共设16枚金牌,女子柔道是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进入亚运殿堂的。男子项目将由日本和南朝鲜争霸,女子项目则是中国,日本和南朝鲜三足鼎立。柔道是日本的“国技”,也是他们的优势项目。他们基础雄厚,人才众多,其选手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经验丰富,速度快,有拼劲,还能灵活运用各种攻防战术,经常创造一些简单实用而又令人叫绝的动作。男子柔道自1964年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日本便在一些柔道重大国际比赛中占据优势地位。但在上届亚运会上,南朝鲜队异军突起,一举夺得6枚  相似文献   

14.
纵观日本柔道技术的发展,它与中国跤术在动作方法上,大同小异;有的只是技同名异而已.例如:大外刈=老切子;出足扫=踢(也叫扑脚);大内刈=大得合;小外刈=耙;体落=支别子…….在我国“引进”柔道运动的最初几年中,柔道界对中国跤术如何与柔道技术结合,争议颇多.因为当时普遍寝技法掌握、运用水平较差,投技占上风,因此部分教练对中国跤术糅进柔道技术中信心不足,只是强调学习日本的传统柔道技法.在当时,我国柔道运动处于初级阶段,这一主张是有道理的.但随着中国柔道运动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寝技法水平的普遍提高,技术动作精巧复杂的中国跤术在柔道中的揉合也成必然趋势.从近几年的全国比赛中可以看出,中国跤法在柔道比赛中的运用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姑娘庄晓岩在第25届奥运会上摘取了女子柔道72公斤以上级的金牌,终于完成了中国柔道在奥运会上金牌破零的壮举。她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泪水如断线的珍珠洒落下来。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袁伟民在看台上风趣地向她连声喊道:“庄晓岩,笑比哭好,要笑不要哭!” 23岁的庄晓岩,出生在沈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她14岁进入市业余体校练“三铁”,以后柔道队教练刘永福看中了她的爆发力和柔韧性,在她刚好15岁时将她领进柔道队,那是1984年。几个月后,初学柔道的她,在全国青少年运动会的女子柔道赛上便崭露头角,接着又在1986年的成人  相似文献   

16.
研究柔道运动员比赛中的技战术得分特点,有利于不断完善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使日常训练更加贴近实战,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得分能力。本文以获得2011年全国男子柔道冠军赛60kg级、66kg级、73kg级和81kg级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运动员的得分特点进行分析,旨为提高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1技术得分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3月6日至10日,山西中部,绵山脚下,全国柔道界同仁群贤毕至,汇聚一堂,在风景如画的晋商故里山西灵石召开了"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柔道项目培训会议"和"2009年中国柔道协会会议"。按照会议日程,"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柔道项目培训会议"于6-7日进行。"2009年中国柔道协会会议"于8-9日进行。  相似文献   

18.
1对技术运用的分析 柔道技术分为投技和寝技两大部分,本文针对参加2004年全国青年男子柔道锦标赛的121名运动员272场比赛的技术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表1,表2)。根据比赛中运动员技术运用的情况,可以分析出选手掌握技术的能力和我国发展的现况与不足之处,就是投技和寝技使用比较多,投技接寝技运用却很少。  相似文献   

19.
全运会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竞技盛会。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统计分析第十四届全运会各级别前八名女子柔道运动员技术运用情况,旨在总结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期望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提供思路和帮助。结果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主要为抓握传统把位压制对手,进攻节奏快,擅长以我国典型的散手风格进攻取胜,投技得分技术多以舍身技为主,寝技中抱压技成功率很高,投寝技术连接紧密。同时研究发现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投寝技术发展不平衡、投技单一技术成功率低、寝技中绞技和关节技技术运用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柔道     
G886.414.21.G886.414.7,HL006 9905448女子柔道运动员一天大运动量训练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点研究[HL,中,A]/关焕园∥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49(SML)柔道∥女子∥大运动量∥训练∥生理∥生物化学∥指标∥变化∥特征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柔道运动员机能状态和对训练强度及负荷量的适应程度,研究运动员机体物质的恢复能力及在不同训练单元的身体效应,为柔道科学训练、掌握负荷量及评价训练水平提供依据。结论与建议:(1)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