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要对我国电视事业2004年的发展状况作一番回顾和梳理。就不能不提到“民生新闻”这个词。的确.这类“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关怀”①的新型电视新闻形态,无疑成为2004年电视领域的最大热点之一。这一点.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说明。在实践方面.自2002、2003年以“民生新闻”为主打的“《都市一时间》《南京零距离》和《第一时间》等栏目开始让各自所在城市的电视观众眼前一亮”②开始,到2004年全国首届百佳电视栏目评选时.在入围百佳的栏耳中新闻专题类节目占30%.而其中与纪实纵深类平分天下的就是民生类关注节目。  相似文献   

2.
马凤雷 《视听界》2013,(2):85-86
有人认为,电视民生新闻自诞生以来,一直与群众和生活贴得很近,没有必要“走转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不可否认,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是民生,因为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被群众喜闻乐见。自从电视民生新闻诞生之日起,它就在践行“走转改”的新闻理念。民生新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声、民心、民情、民意,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全国掀起了“民生新闻”热。一些省级电视台和市级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一批极具本土化、反映市井民生、时效快又贴近百姓的新闻节目和栏目。这类新闻被业内人士称为“民生新闻”。笔者就电视的“民生新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电视“民生新闻”要充分展示特有的魅力所谓的电视“民生新闻”就是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对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讲老百姓的故事。这就要求电视“民生新闻”的采编人员要以一种普通百姓的价值取向与平常的生活视角来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叙述平民百姓生活,与其产生情感共鸣。与此同时,记者、主持人以聊天的形…  相似文献   

4.
发轫于报纸、滥觞于近年来的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如今正呈现“蓬勃”之势,《民生热线》、《今日一线》、《民生大参考》、《行风热线》、《民生关注》之类的民生新闻栏目可谓层出不穷!各媒体纷纷追求“民生新闻”、群众百姓谈沦关注“民生新闻”、领导赞赏鼓励“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一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清新之风、上升之势,迅速占住一些媒体的新闻视角,吸引民众眼球与耳膜,说其正成为一股“民生新闻热”不算为过!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中国新闻领域里出现的最大亮点就是民生新闻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新闻改变了原有的高高在上、并且板着冷面孔说教的姿态.而是由“俯视”变为“平视”,直击社会问题,贴近百姓,关注民生。从上世纪90年代厦门电视台的《特区新闻广场》和福州台的《新闻110》,到之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这些民生新闻栏目的推出,开拓社会新闻报道的外延,更多的有关百姓的家长里短,更多的逸闻趣事、更多的生活信息和服务类信息.进入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虽然已经不再是新生事物,它通常是以大众为收视对象,采用平民的视角和立场去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话题,并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一种新闻样式。笔者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务必在高收视率与高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到新的支点,  相似文献   

7.
践行“走转改”,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实在是太重要了。从新闻工作的历史看,我们什么时候“走转改”做的好,什么时候新闻工作就活跃,就能在百姓中引起共鸣,激发热情,受到欢迎,收到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各省级台地面频道和城市台为争夺本地观众,上演了一场新闻大战,构成我国电视转型期新闻栏目一道独特的风景,大饱了百姓的眼福。这些栏目取材相近,手法相似,而且都打出了“民生新闻”的旗号。一时间,民生新闻似乎成了一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救“视”良方。金华电视台2005年1月节目全新改版,也重点打造了一档时长三十分钟的《百姓零距离》新闻栏目,节目一开播,即以全新的面貌赢得了观众的眼球;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栏目开播第二周就达到了最高12.38的收视率,到第二个月最高冲到了16个点,如今十个多月过去了,  相似文献   

9.
“望闻问切”话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新闻传播》2009,(7):71-72
在Google引擎中键入“民生新闻”.立即跳出一个惊人数字,大约有335000项符合这个条目的查询结果。是否要继续这样一个“旧题已有万人言,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论题?观专家、学者洋洒的文字.是非曲直的评判。有同感也有不甚苟同的个人意见.于是欲借用中医在医疗实践中。总结的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结合笔者所在省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情况,来“望”当下电视民生新闻之“虚火”,“闻”专家、百姓之诸多真言,“问”民生新闻运作中的“神、色、形、态”之症结,“切”民生新闻节目改良与发展之命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电视民生新闻遍地开花,风生水起,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电视民生新闻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让新闻本质回归“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在形式上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大胆地突破“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主持人的形象、语言和风格趋于平民化设计,取得辉煌的成功,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就是其中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1.
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是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根本核心是民本取向,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这种。民本”取向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真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百姓的视角去看问题;内容上锁定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和百姓的距离。电视民生新闻的这些基本理念正好融合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言百姓事”、“说百姓话”,大到形势政策,小到柴米油盐,成为百姓的“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2.
谭敏 《新闻知识》2000,(1):39-40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新闻界交流的加深和电视自身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栏目和节目形式相继产生。“说新闻”就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在这种新的节目形式中,播音员以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出现,以亲近性、可信性和个性化的主持与观众形成信息和情感上的交流。“说新闻”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形式为各电视台纷纷看好,也立即成为电视从业人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拟就“说新闻”的产生背景及特点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同行。 “说新闻”产生的背景 “说新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说新闻”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  相似文献   

13.
庄玮 《新闻世界》2009,(9):49-50
随着社会转型,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媒介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媒体为满足受众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播音方式,产生了“说新闻”的形式。这种改变带动了新闻播音的又一次变革。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新闻播音风格已经过时了,所有的新闻节目应该一律由“播”改为“说”,这种观点在业界也一直争论。本文通过解剖“播”与“说”这两种形式来探讨新闻播音中“播”与“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月1日,江苏城市频道推出了一档名为《南京零距离》的日播类新闻直播栏目,栏目坚持“民生新闻”的理念,用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之后《南京零距离》迅速走红,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电视节目民生新闻的新浪潮,也使“新闻零距离”的内涵被延伸扩展,成了许多报纸进行新闻报道时所追求的目标。他们力求新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给受众“零距离”的新闻体验。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出现催生了民生新闻。近几年来,各地电视台纷纷上马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成为各新闻媒体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跟百姓最为接近的电视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栏目迅速成为电视节目的收视明星和各媒体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民生新闻节目如此“受宠”呢?  相似文献   

16.
都市报的新闻题材多种多样,从近两年的发展趋势看,“民生新闻”是所有媒体争相拓展和挖掘的重点。做好“民生新闻”,其实就是从“百姓关注”的角度出发,对新闻题材、报道角度和方式进行选择、策划,以期形成一定的媒体风格,争取受众认可。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民生新闻”,这一全新的新闻形式受到广泛推崇和欢迎,堪称是全新新闻生力军。“民生新闻”对电视媒体的要求是:要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普通百姓的利益需求出发,用他们的思维视角去思考,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关注的人和事,在积极为首姓排忧解难的同时,反映百姓的生活欲望、情感和意志。我们台的自办节目《市民热线》,目前还只处在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初级阶段,可以说是做好“民生新闻”的一个尝试,已经受到了鹤城市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19.
余正华 《新闻窗》2013,(5):45-45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百姓生活的新闻,它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通俗化的方式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及所处环境。牢固树立“关注民生,贴近百姓”的理念,站在百姓的立场,采用百姓的视角,用心挖掘民生新闻富矿,拓展民生新闻的广度与深度,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本领。  相似文献   

20.
《视听界》2004,(1):4-4
民生新闻堂而皇之地跃上昔日“高贵”的电视殿堂,将百姓作为电视新闻的主角,将新闻的“宣传品”功能大胆地转化为“消费品”功能,是一种富有智慧和勇气的新闻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