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997年7月27日,香港《新晚报》停刊,从此晚报在香港淡出了历史舞台。不过,20世纪90年代晚报却是中国报业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报纸,《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今晚报》的巨大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吸引了其他同行纷纷跟进,晚报热陆续蔓延至各地,成为报摊零售的主打产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所代初期,中国晚报业获得迅猛发展,当晚报的发展步入相对的稳定和成熟期之后,各家晚报又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周刊。这些周刊琳琅满目,丰富多采,一时间周刊林立,成为晚报的一个个亮点。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个普遍性的现象:晚报的发展不过是十几年的时间,周刊产生是更晚的时间,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周刊尚处在由“草莽”时期向成熟时期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写作》2008,(4):8-9
新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方汉奇: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份晚报出现在香港,是英文的,后又逐渐出现了中文晚报。20世纪初,即1910年,中国内地第一份晚报——《中信晚报》在上海发行。北京出现晚报是1918年,是份商业报纸。从那时起到1949年,北京前后大概出现过47家晚报,其中叫《北京晚报》的有6家,分别在1921年到1939年间创刊发行,存在的时间都很短,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温州晚报承办的首届中国晚报发展战略论坛2月16日在温州举行。论坛针对中国晚报界近一时期出现的晚报早出现象和这一现象对中国晚报战略发展的利与弊进行了有益探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李夫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李丙仁以及北京晚报、今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齐鲁晚报、钱江晚报、沈阳晚报、成都晚报、厦门晚报、郑州晚报等国内20多家晚报的老总、主任参加论坛。与会者分别结合各自报纸的特点和本地区报业竞争态势,畅谈了晚报早出晚出的利与弊。多数同志认为,尽管国…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杂志2001年第12期在《晚报·都市报专页》上发表了胡方松先生的文章:《把一次出报变成连续出报———对21世纪中国晚报发展之路的思考》(以下简称《把》文)。应该说,有关中国晚报改革发展道路和方向的相关研究文章一些媒体曾或多或少地刊发过,关于把晚报变成一天出版三次的想法,我想很多晚报界的同志肯定也有过,但真正把这一想法付诸文章,我还是第一次从《新闻战线》上读到。正如该文的编者按指出的:“本文作者重视对报业现实问题的研究,并着眼于从改革、创新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这种科学、求实…  相似文献   

6.
以交流总结经验,探讨在新的形势下晚报如何改革和创新,谱写新世纪晚报事业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十六届年会,8月12日至16日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举行。中国晚协会长李夫在开幕词中回顾了中国晚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晚报在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只有创新开拓,才能发展的道理。中国晚报协会常务副会长丁法章围绕大会主题作了发言。各家晚报结合自身情况,就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会上公布了2000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中国晚报优秀论文奖、“创尔特杯”热点新闻大赛评选结果。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晚报50年鉴》最近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这一大型的综合性工具书117万字,共6大部分:晚报50年概述;晚报50年大事记;各家晚报简况;晚报人物;晚报获奖目录;晚报论文选。该书集资料性、文献性、权威性、指导性于一体,反映了晚报事业的历史和现状、经验与特色,是晚报大家庭的档案馆,晚报风采的荣誉册,又是中国新闻业史料库的一部分。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李夫担任该书编委会主任,副会长丁法章、李丙仁、许光辉、郭长久等担任编委会副主任。《新中国晚报50年鉴》出版  相似文献   

8.
评晚报办日报和晚报早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报办日报和晚报早出,是中国晚报界的两大新景观。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呢?一晚报办日报始于兰州晚报,至今已有5家晚报生出了日报。办日报的晚报都是机关报晚报。中国141家晚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机关报,在兰州晚报撤离之前,约有22家;二是日报办的子报,多达110家;三是独立的晚报(晚报界有人称之为纯晚报),仅有寥寥数家,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即是其佼佼者。如果从报纸的定位来说,后两者其实同属一类。中国的大多数晚报是以“日报的补充”面目出现的。本来,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报纸,凡是有新闻价值的新闻都可以也应该刊发,…  相似文献   

9.
顾龙 《新闻记者》2004,(10):5-8
中国晚报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中,是发展还是衰亡? 这个话题是从"晚报是早出还是晚出"引起的。因为全国目前有147家晚报,改为出早报的已有100多家。从"晚报晚出"的比例来看,中国晚报似乎在走下坡路。 但是,真理只有一个:晚报就是傍晚出版发行的报纸。请注意一个事实:在中国十来个主要的大都市里,晚报至今仍是下午发行,而且都是所在城市发行量名列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晚报协会为了进一步推动晚报界的学术研究工作,决定设立中国晚报优秀论文奖。8月份举行的第16届晚报年会首次评出中国晚报优秀论文奖10件,《新闻战线》刊发的3篇论文榜上有名,是全国获奖最多的新闻专业期刊,其中丁法章的文章《乘势而上壮大自身———对新世纪我国晚报业的展望》被晚报协会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奖的评选,获得了二等奖。中国晚报协会设立优秀论文奖@郝轼  相似文献   

11.
李林容  陈翔 《新闻界》2002,(5):19-20
市场报的趋同化历程发端于都市报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在机关报、晚报二元交织的夹缝中,以开创性的“市民生活”定位和市场化运作理念,实现了报业与市场的对接,变计划经济办报为市场经济办报,构建了中国报业新格局,同时也点燃了中国报业大战的烽火。都市报以全新的理念和市场化的办报行为,优化了计划配置新闻资源的机关报结构和对日报填补式的晚报结构的同时,催生了一大批同质同构的市场报。市场报趋同竞争的几个成因市场报趋同的生成背景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的市场竞争逐步取代传统机关报、晚报的行政配置,报纸…  相似文献   

12.
近阅《新闻战线》2001年第12期中的《把一次出报变成连续出报──对21世纪中国晚报发展之路的思考》一文,作者胡方松先生着眼于从改革、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晚报的现实问题和思路对策,并认为晚报连续出报便可赢得新的竞争优势,文章不乏精彩而独到的见解。然而,作为晚报界一员,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胡方松先生的观点,现就若干问题与其商榷。一孔之见,权作引玉之砖。 报纸也要讲究整合营销传播 关于晚报早出或滚动出报的讨论、研究,很有意义。但是,如果讨论只是把报纸作为一种“生产者”来考察,表明晚报业有早出或滚动出报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媒体脸谱     
看客 《青年记者》2004,(5):36-36
从媒体上得知,4月8日,中国晚报新闻奖在金华开评,笔想查一下自己城市的晚报有没有获奖,但从网上一查,才知道这中国晚报新闻奖一年当中还不止评一次,比如.早在2005年11月17日,2002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就已经在长沙颁奖了,而这次在金华开评的是2005中国晚报新闻奖(图片类)暨全国晚报优秀新闻照片评选,那就是说在今年至少还要再开一次非图片类的2005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十七届年会于10月15日至16日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3家晚报老总和代表聚首浑河之滨,共商中国晚报发展大计。这次晚报年会的议题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好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晚报特色”的“三特”新闻,在继续深化改革中求创新、求发展。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李夫在致开幕词时说,中国晚报协会现有147家会员单位。目前,全国晚报的发行量占全国综合性日报发行总量的40%多,其广告收入占全国报纸广告收入总额的40%以上。李夫希望全国各家晚报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深化…  相似文献   

15.
赵坤  于财友 《新闻传播》2006,(11):52-52
我省的地市级晚报大都诞生在20世纪90年代,在走过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后,非省会城市的几家晚报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报业“大腕”的“强势入侵”。又加上电视媒体的锐气不减,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持续扩张,来自于异质媒体的挤压使得地市级晚报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甚至已到了生死关头。如何应对挑战,绝处逢生?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晚报的优势,让差异化新闻成为晚报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晚报改革的一个探讨,笔者的《把一次出报变成连续出报——对21世纪中国晚报发展之路的思考》在2001年第12期《新闻战线》上刊发后,引发了一场争论。笔者欢迎对晚报连续出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更多的人关注连续出报问题。晚报早出引发的变革提出晚报要把一次出报变成连续出报,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从当前的晚报早出的现象中,引出的一个新的办报思想。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除党报党刊和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外,各种商业媒体遍地开花。各种晚报、都市报、生活报、家庭报拼抢着大众传播市场,而且一些商业报刊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读群体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大大超过传统主流媒体。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市场整合加剧,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在内挤外压的传媒生态环境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晚报正走向衰落吗?南海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后一份晚报《新晚报》停刊以来,国内传播业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似乎香港的晚报不行了,全国的晚报也将步其后尘而衰落,这是生活方式变化的必然结果,云云。所谓的生活方式变化,多是援引香港的情况,诸如丰富夜生活的吸...  相似文献   

19.
国第一部记录新中国晚报事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大型工具书──《新中国晚报五十年 鉴》将于10月由文汇出版社正式出版。 《新中国晚报五十年鉴》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编。全书共分六编。第一编为晚报五十年概述,对五十年来新中国晚报事业的发展历程、晚报新闻业务的基本特色、经营管理的演变与现状、晚报协会的主要活动、晚报理论的研究成果等,作了全景式报告。第二编为新中国晚报五十年大事记,按年度记载了晚报界的重要事件。第三编为新中国各家晚报简况,汇集整理了全国100余家晚报的基本情况、报纸小史、主要特色等。第四编为新…  相似文献   

20.
对于地市级晚报,尤其是中小城市的晚报来说,一提到经济新闻,都会很挠头,很多人会认为经济新闻太大、太专业,与《中国证券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这些财经类报纸相比,中小城市级晚报既没有人才优势,也没有版面优势,是很难做好的。其实,中小城市晚报并不一定非要跟这些财经类报纸比专业,而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贴近性、可读性、实用性入手,照样可以把经济新闻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