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湖北随州日报在编辑记者中开展读书“充电”活动,收到明显成效。近两年来,报社舍得在业务学习上投资,先后为每一位采编人员购买了《新闻报道新思维》、《知识经济与报业发展》、《现代媒体编辑技巧》等20多本书,并采取抽查和测试的办法督促大家认真学习,使编采人员业务素质大大提高。据统计,去年该报在省以上报刊发表的新闻论文20多篇,有10多篇新闻作品获湖北省地市州报新闻奖,有5篇获湖北新闻奖。报社被评为全省地市州报报业管理先进单位。(金鸣)随州日报督促编辑记者打牢业务根底@金鸣  相似文献   

2.
无锡日报社协办在湖北省宜昌日报社陈列室里,陈列着一批好新闻获奖证书——宜昌日报已经9次夺得中国新闻奖,品种包括消息、通讯、读者来信、新闻论文、新闻漫画;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开评13年、湖北新闻奖开评19年,宜昌日报每年都夺得一等奖,与湖北日报以及长江日报、武汉晚报一道组成“湖北第一军团”;近几年在全国全省20个新闻系列评选中,宜昌日报每年获奖都在百次以上。新闻出版报曾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介绍宜昌日报构筑新闻精品工程的长篇通讯。有人问:宜昌日报有什么诀窍?诀窍没有,体会有四点。确立精品意识一家报纸特别是这家报…  相似文献   

3.
尹莉萍 《新闻实践》2007,(10):15-16
人物名片:李艳,1970年11月生于浙江浦江。1993年至今,一直在金华日报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现任金华日报时事体育部副主任、主任记者。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多次完成难度较大的国内外采访任务,发表、编辑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稿件和版面,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新闻奖评选中获奖。多次被评为金华市先进新闻工作者、金华市宣传系统优秀党员。今年被评选为金华市劳动模范,获省第四届飘萍奖。  相似文献   

4.
3月16日,湖北省老河口日报社表彰了51名2001年度模范通讯员。该社除对每位模范通讯员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外,还给他们每人订阅了一份新闻业务期刊。这是该社培养通讯员队伍的又一举措。作为湖北省十佳县市报社的老河口日报社,一直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培养。每年由报社党委成员分组带领采编人员深入市直各战线、各乡镇办走访,与通讯员座谈,向他们通报报纸的宣传重点,并共同研究新闻线索、写作方法和技巧。报社不定期请省内新闻专家、教授来授课时,除报社采编人员参加外,每次都请基层骨干通讯员来听课。从2001年10月份起,在…  相似文献   

5.
出版著作三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多篇次,有100多篇新闻作品获省以上新闻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作品500多篇200多万字等等,用他自己的话说:“20多年取得这点成绩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下半年,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直至行业报、专业报,都对中层以上干部(主要是新闻业务干部)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新闻业务。工人日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带头到培训班讲课、谈心得,部主任也都写出论文交流,从而形成了编辑、记者学习理论、坚定信念、研究业务的风气。本期选登工人日报社几位部主任的论文,希望能对广大读者(特别是企业报及各级工人报刊的采编人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2004年初,保定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各单位2003年度工作进行考核检查时,保定日报社骄人的业绩备受关注:报刊质量进一步提高,精品增多,获省以上新闻奖的稿件达100多篇;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广告经营额大幅增长,同比增长近20%;发行创新模式加大力度,日报发行量达到了稳中有升,增长1200多份;晚报有较大幅度增长,发行量增长近7000份;《莲池周刊》也实现了稳中有升;印刷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年完成2.02  相似文献   

8.
罗础 《中国记者》2015,(3):99-100
作为邵阳日报社抓新闻采编业务的副总编辑,本文作者参加湖南新闻奖地市州报好新闻评选,从2010年度至2013年度连续当了4届评委。每当评选结果揭晓之后,作者便及时组织邵阳日报社采访中心全体同志召开经验交流会,请一等奖获得者在会上介绍心得与体会。本文将部分获奖作者的发言材料整理成文,多侧面、多角度探析他们获奖作品的采写历程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新闻出版报》1989年4月29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醒目文章,题目是《“附报”——一个新话题》,引起了新闻界同行们的注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时年仅23岁、跨进新闻界不到两年的《宜昌日报》编辑胡学军。这位师专中文系毕业生,从事编辑4年来,已发表新闻作品400多篇,20多万字,其中省么上1。万多字.在《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10多种新闻理论刊物发表论文12篇。近三年来获省级以上新闻奖5次,论文奖2次。  相似文献   

10.
汤碧琴,女,中共党员。1969年初中毕业后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支边,1980年返城,先后在企业任工会主席、党办主任、企业报主编,1993年进宁波日报工作。从事新闻工作以来,采写了大量新闻报道和10多篇新闻业务论文。近3年来,在宁波日报刊发作品1300多篇,其中有11篇作品获得市级以上新闻奖,创下了完成的工作量连续3年居宁波日报采编人员之首的好成绩。被评为2005年度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2004—2005年度宁波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主办、广西玉林日报社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2001年度)6月下旬揭晓。本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共有28个省(区)的312家报社选送作品2365件,分消息、通讯、言论、读者来信、照片、美术、版面和标题,有1602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76件、二等奖543件、三等奖496件、好版面177块、好标题210件。又讯:中国地市报第二届新闻论文、论著奖6月18日在襄樊评出。全国有186家地市报选送新闻论文1093篇,论著31部,定评出论文一等奖78件、二等奖413件、三等奖333件…  相似文献   

12.
在长江日报创刊53周年之际,长江报人奉献出的理论成果——《不尽长江滚滚来》,由武汉出版社出版。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作序。 《不尽长江滚滚来》一书收录的48篇论文,大部分近年发表于《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新闻业务期刊,其中1篇获中国新闻奖、两篇获全国报协优秀论文奖、7篇获湖北新闻奖,显示了长江日报业务研究的实力和水平。 本书共35万字,分为“集团战略放谈”、“新闻采编  相似文献   

13.
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000年3月,河北日报社做出一个令全体采编人员颇感震动的决定:辞退韩某某。同时,以编委会的名义做出《关于杜绝采编虚假新闻的规定》。 事情缘于《河北日报》1月10日第三版的一篇报道——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州报》在采编人员中倡导学会用新闻理论指导新闻实践的风气,有18名同志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业务研讨文章40多篇。初步形成一股持久的、广泛的新闻理论研究之风,其主要措施有: 一是领导重视,把新闻理论研究纳入议事日程。领导跳出繁忙的事务性圈子,对新闻业务的研究常抓不懈。我们规定每星期六下午为业务学习例会。这几年一直坚持下来。在研究新闻业务方面,首先侧重抓了探讨新闻价值问题。通过对新闻价值的探讨,大家感到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有较强的新闻价值观念,增强新闻意识,出好作品。目前,报社大部分采编人员都能依照这个原则取舍稿件,按新闻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5.
没见过他的人认识他是从他的章开始的,读过他章的人没料到他是一个入伍仅4年的一级士官。西藏军区某山地旅士官报道员晏良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年来,先后在30余家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稿件400余篇(幅),其中,《解放军报》上稿60余篇;6次在征和摄影比赛中获奖;两次被成都军区评为“新闻宣传先进工作”,  相似文献   

16.
6月23日开课的湘潭日报社新闻业务培训班,历史两个月零两天,于8月25日圆满结束。陈志光社长带头讲第一堂课;陈植源总编辑在宁夏参加中国地市报好新闻评选活动期间,仍抽出时间教案;喻名乐、李意民、姚福莲等副总编辑也都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备课,写作讲课稿。该社还邀请了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的新闻系教授以及该社副高以上职称的采编人员讲授新闻理论课程。授课内容包括坚持质量立报提高两个效益、新闻论文写作等八个专题。  相似文献   

17.
许多刚到新闻媒体工作的采编人员往往感到无新闻可写,甚至有些工作了多年的编辑、记者也常常用固有的眼光来审视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抱怨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和角度,许多有价值的新闻题材擦肩而过。其实,社会生活中不是没有新闻,而是缺少发现。笔者依据在党报工作了十几年的采编经历,结合在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山东省新闻奖、山东省地市报新闻奖等奖项中获奖的几篇新闻作品,谈谈捕捉新闻、挖掘题材、提炼主题的方法。“老树”也能开“新花”老的新闻题材还有没有挖掘的价值?“老树”还能不能开出“新花”?十几年的采编经历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  相似文献   

18.
回顾自己从事新闻工作26年来,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化中央电台、农民日报、河北日报等全国对家报刊、电台采用稿件1100多篇,其中1986年至1996年度连续11年获省以上好新闻22篇的过程,倍感江总书记打好五个根底的论述十分亲切,也使我悟出了“只有根底深才能出精品”的道理。我是个名副其实的“杂家”,当过会计。教师、政工干部、县广播站站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等,1971年开始搞新闻工作,1984年10月调到张家口日报社。切实打好思想政治和业务根底,对我这个半路出家踏进新闻单位大门的专业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基于这种认识,多年来…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地市级报社普遍感到采编一线力量薄弱,又因受经费和编制的限制,无法增加人手,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充分挖掘报社内部潜力,调动报社科室(部处)行政干部和退休采编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有效办法.(一)各地报社大都设党务、行政等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的行政干部,特别是负责干部,有不少来自采编部门.至于退休的采编人员,都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行政干部和退休人员是报社宝贵的采编人力资源,挖掘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我们加强采编队伍建设,充实采编一线力量的一项任务.下面不妨举几例来看:广西右江日报社的纪委书记曾义明,在担任纪委书记和代管报社办公室的工作中,依然坚持写稿.1995年,他先后三次到田阳县出差办事和参加房改工作会议,采写新闻稿件14篇.这些稿件除在《右江日报》全部见报外,还被《广西日报》《广西经济报》《广西科技报》《广西林业》等报刊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江西鹰潭日报社的原总编辑程关森.退休以后,仍笔耕不辍,每年发表的作品达10万字以上,并多次在省内外获奖,已出版两本新书.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解决采编一线力量不足的问题,需要提高两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泰州日报社在建设好服务于新闻采编和出版系统、内部办公系统(含财务)、广告经营与管理系统、运程办公系统的基础上,近年来,又进一步拓展局域网空间,为在职职工特别是新闻采编人员继续教育与学习、业务研讨与交流、公共政务信息与资料查询,搭建三个优质服务的平台。学习平台:"杂家"的知识库泰州日报社针对70%以上的采编人员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于是十分重视在职职工特别是采编人员的继续教育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