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抓住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于是,在课堂上"你想说……""你还想说什么""你来说吧"等充满人文关怀的语句频频出现。但是某些情况下,学生迟迟回答不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尽管教师不停"启发""追问",可就是不能如愿以偿,最终只好全盘告知。在教学中该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我结合案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树的哲理     
锄禾 《高中生》2013,(25):1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向一棵树倾诉自己的烦恼。"怎样才能既按你说的做,又不会迷失自己?"孩子问。"你看我,"树说",我在风中折腰,在雨里低垂,到现在我还是我自己,我仍旧是一棵树。"男人说":我无法改变自己。""你看我,"树说",我每个季节都在发生变化,由青葱变得枯黄,再回到青葱。到现在,我仍然是我自己,仍旧是一棵树。"女人说":我的爱已耗尽,为了爱,我完全放弃了自我。""你看我,"树说",我的树枝上有知更鸟,树干中有猫头鹰,苔藓和瓢虫生长在我的树皮中。它们也许能带走我所拥有的,但带不走我自己。"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改革以后,安静的课堂渐渐热闹起来。教师不再是"一言堂",他们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而且及时地予以肯定:"你的回答很好""你的思维很活跃""你很善于思考""你的发言非常精彩""你的见解非常独特"……教室里充盈着快乐。可是,教师又通过"老师认为……""我的理解……",总结出所谓的正确、标准的答案。一位教师在上《小小的船》时,出示了一幅月亮的画面,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这个月亮像什么?"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像镰刀,有的说像钩子,有的说像香蕉,等等。可教师并不这么想,于是,她对学生的答案给予了无情的"轰炸",终于有学生说出了预设的"像小船",教学得以"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在"教师质量决定教育质量"时代,教育系统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教师培训。今天的教师不是缺培训,而是缺好的培训;今天的培训不是缺理论,而是缺能落到教学且能指导教学的理论;不是缺专家,而是缺能与教师一同在课堂上摸爬滚打的专家。这就要求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实现培训的深度转型,特别是要实现从"我给你培训什么"向"你想要培训什么""我要你做什么",向"你现在能做什么""我能给你什么",向"你我能共同解决什么"转型。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教  相似文献   

5.
晚饭前,我带着我们中班的孩子玩"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我正边做动作边说着"请你跟我这样做",却听到小雨坐在小椅子上说:"我不跟你这样做。"我用眼睛示意了他一下,继续说道:"请你跟我这样做。"但小雨并不买我的帐。而其他的幼儿见状觉得很好玩儿,也纷纷学着小雨的样子,偷偷乐着低声说:"我不跟你这样做……"游戏似乎陷入了僵局。  相似文献   

6.
所谓"双能",是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是指在"双能"的基础上增加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能"在于教师的"行",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行"在于教师的"能",没有教师本身的才能,怎么能让学生地理素养"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张贴法""图纲法""学练法""质疑法""自选法",多法并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四能"的培养。一、"张贴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践的能力在教室里张贴学生已经学习、正在学习或者即将学  相似文献   

7.
正当班主任这几年,我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自己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困难。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孩子心情好,会和家长说几句话;要是心情不好,就一个人坐在车子里看手机,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围着家长问东问西了。也有家长抱怨说,孩子大了,父母说的话他都不怎么爱听。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关注家长究竟和孩子们都谈了些什么。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经常看到这样一些表达:"哎呀,你怎么还在玩游戏呀!""你怎么还不起床呀?  相似文献   

8.
"每次放学去幼儿园接孩子,看到孩子趴在小桌上可怜兮兮地向门口张望,我的鼻子就会一酸……""唉,你还不知道,我们家那位因为孩子问题还跟我发脾气呢,说身为教师只会用爱温暖学生,对自己的孩子竟无爱可施……"这是我下班路上不经意听到的一段对话,让我思忖起年轻教师的生活状态,他们一方面是学校的骨干,另  相似文献   

9.
舒丽群 《江西教育》2011,(11):43-43
<正>近期在听课时,我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少,练习得多,似乎是竭力做到"精讲多练"。教师站在讲台上,俨然是一个"点将员":"你说""他说""嗯"……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说、活动、练习。笔者认为,这些课未必就是"精讲多练",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观察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接着让一位学生上来观察比划,再由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10.
"又是这么烂的饭菜。"我把一盘饭在桌子上就这样"供着",真不想动它"毫毛"。"你哪天不是这么说。这么好的菜你还不吃,你以为你是老祖宗啊?""大肠"说着还故意在我面前挑起几根粉丝在自己鼻子下闻了又闻,"好好吃啊。""大肠"所说的"好好吃"不过  相似文献   

11.
我家有"三国",妈妈是"魏国",爸爸是"蜀国",我则是"吴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妈妈势力强大,常常"兴兵",挑起争端,最后以凯旋做句号,只剩下元气大伤的我和易守难攻的爸爸。比如今天,妈妈买了一个蛋糕,我"玩心未泯",趁她不注意,掀开包装纸,用手指抹了一点吃,不料被"魏国精兵"发现,不由分说,骂得我狗血淋头:"你这孩子还偷吃,这  相似文献   

12.
当下,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同,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崇尚民主,有的秉持严格,有的提倡宽松。但是,每次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殊途同归,无意间说出一些"气话"。这些"气话",深深地扎根在家长心中,是他们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一个家长的教育心态和自身素养。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咄咄逼人。"气话"之一:"你给我……""你给我好好听着!""你给我把作业写了。""你给我把地板擦干净。"……  相似文献   

13.
"你的作业写完没有?拿来给我检查!""去同学家?不行,就知道玩,复习功课去!""这活儿不用你管,去背英语"……这样的话语在现实生活中恐怕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一些家长教育孩子主要就是抓孩子的学习,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学习的拐杖",而忽略了其他,包括"做人的向导".  相似文献   

14.
每每进行完了家庭教育讲座,都会围上不少家长,向你诉说:"我倒是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了,也注意呵护孩子的自尊了,可老师不这样啊!孩子在学校一天到晚挨批评,老师老看着我的孩子不顺眼,什么难听的话都能说出来。您说,我们孩子还能有自尊,还能有自信吗?""老师三天两头请家长,数落我们就跟数落孩子似的。您说,我们回到家能不着急?孩子能不挨打吗?"......看来,教师和家长有时还真的成了一组矛盾。教师和家长应该形成教育的合力,否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正在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因为,在教师和家长这…  相似文献   

15.
10岁的儿子要求爸爸为他买一个臂力器,爸爸问他:"你是‘想要’,还是‘需要’这个臂力器呢?""我想要。""对不起,你‘想要’但不‘需要’的物品,我不能满足你。"听爸爸这样一说,儿子马上改口:"我需要。""你为什么需要呢?""……"儿子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6.
董鸫 《教师》2013,(19):45-46
后进生往往表现出"冷漠""悲观""逆反""虚假""低俗",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对学校和老师的敌视……有育人之心的老师是不会熟视无睹的。多年来的育人实践证明老师敢捧"五心"转化后进生是事半功倍的。一、捧"关爱之心"熔化"冷漠"后进生大多在班集体中做"边缘人",心理障碍严重,人格发展不健全,情绪不稳定,脸上写着"冷漠"。教师以"关爱之心"来熔化这些"冷淡",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将亲近、关怀、理解、尊重、信任、期望等真实地给予后进生,就能使其产生"动情效应",  相似文献   

17.
天使     
"妈妈,"孩子说,"真有天使吗?""《圣经》上说有。"妈妈说。"是啊。"孩子说,"我看过天使的图片。可是妈妈,你见过真的天使吗?""我认为我见过。"妈妈说,"但天使穿的跟画上所画的不一样。""我要去找一个!"孩子说,"我要沿着路跑,跑啊,跑啊,直到找到一个天使。""这是个好主意!"妈妈说,"我会跟你一起去,因为你太小,不能独自跑太远。""我已不是小孩了!"孩子说,"我都能穿裤子了,我长大了。"  相似文献   

18.
正"蓝兔,过来吧!"随着我的一声呼唤,可爱的你不紧不慢地来到我身边。孩子,你知道这样的称呼曾引来多少小朋友的羡慕与忌妒?亲爱的"蓝兔",你知道吗?当你还没来到这个集体时,我已经听说了你,听说了你在小托班几个月的沉默不语,也听说了你在家里的活泼、快乐。孩子,当你来到我身边  相似文献   

19.
<正>"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孩子得到了什么,而是孩子生成了什么,生成了多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从这样的理念来考量我们的课改,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我们常说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我们对主导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主体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具体操作层面总是不能很好把握。我们必须自我拷问: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重研读,明晰学"理",教师的工夫在课前教师研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于学""还教于学",  相似文献   

20.
妈妈总是对我说,要想成功必须"特别能吃苦",可是我只做到了前四个字——"特别能吃"。我承认,我是一个非著名的"吃货",因为,我在这"吃"上是经常丑态百出。"朱一鸣,今天我们一起到外面吃饭!你阿姨请客!"什么?一听"吃"字,我的口水立刻高兴地"蹈达"了出来。"不过,你可得注意你的吃相。"妈妈不放心地叮嘱道,"可不能像上次那样,一见好吃的就……""知道了!知道了!快走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