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我撰写的言论稿件《意志是成功的保障》登上《人民武警报》“自学园地”专栏时,当我采写的新闻稿件连续三篇被《江苏自学考试》报采用时,我要高兴地告诉《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是《新闻知识》使我跨上了这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一组反映农村变革的“中原农村新事”,经新华社国内部精心编辑,并配发编者按于5月中旬、下旬播发后,受到媒体广泛欢迎。《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中央电台、河南电台等都纷纷采用。特别是《新华每日电讯》开辟“中原农村新事”专栏连载这组稿件。人民日报采用三篇稿件,还为《抢财神新篇》加了《重视农民财神》的言论。《硕士村长和学士村民》等在报纸刊登后,《文摘报》在显要位置予以转载。这组稿件特别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一些领导同志打电话向记者索要整组稿件。有的基层干部将这组稿子剪辑下来,用作工作参谋。这组短小精悍、小中见大、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稿件,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我有机会与新华社驻江苏的记者袁养和同志合作,对无锡县的农业服务体系和全县经济发展情况作了较深入的调查,写出了《田野上的希望》、《无锡县推广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经验》、《思想解放天地宽》等稿件,陆续刊登在新华社的《内参选编》上。由于稿件份量较重,刊出时地位都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4.
由于本刊偏重新闻业务研究的特点。所发文章来自全国各地,经常就会收到四面八方热心读者意欲“再研究”的稿件和信件。1999年第五期本刊刊登柴沛霖、兰建国二同志《这样的写法,高!》一文,对彭嘉陵同志所写稿《关井压产看大同》进行了评析,彭嘉陵读后回信谈了《关井压产看大同》的采写经过,使我们感受到一篇好的稿件看似信手拈来,实经反复锤炼的辛勤劳动过程。我们将此信摘编发表,想必从事新闻写作的同志一定会有同感。  相似文献   

5.
1958年末,百花文艺出版社诞生不久的一天,社长林呐同志把两册油印稿件交给我,嘱我负责编辑发稿工作。这两本稿件,就是1941年王林同志整理资料时发现的《冀中一日》第一辑《罪与化》和由河北省文联征集到的《冀中一日》第二集《铁的子弟兵》。接过这两册1941年用冀中区造纸厂自产的“麦秸纸”印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群众集体创作,我的心,立刻沉入往事的回忆之中。《冀中一日》是在当时任冀中军区政治  相似文献   

6.
许多同志认为,通讯员上稿难,想上重要稿件更难。我以为,“难”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善于总结,勇于探索新闻的规律性,牢牢掌握写稿的主动权,重要稿件是完全可以抓出来的。1983年以来,我先后在《工人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西安晚报》等新闻单位发表头版头条稿件20余篇。我想结合自己的写稿实践,谈谈通讯员抓重要稿件的几个要素。要善于钻研和分析问题,增强新闻敏感性抓重要稿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钻研和分析问题上多下功夫,不断增强自己对新闻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秦殿杰 《今传媒》2005,(10X):37-38
《今传媒》9月号(下半月刊),登载了郗望同志写的《怎样写出可读性强的新闻》一稿,读来受益颇多。这不由得引起笔者的联想。新闻稿件为什么“可读性不强”呢?如果能防止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那么自然就能增强稿子的可读性了。因此,笔者写了《论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一文,求教于新闻同行。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前后,我采写的几篇反映基层干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稿件在人民日报连续刊登出来,分别是《县委书记与“背篓公寓”的故事》(8月29日)、《“党员形象是干出来的”》(9月2日)、《挑担稻谷谢支书》(9月5日)、《“背包警察”进山村》(9月30日)、《巴中建新村农民尽开颜》(10月7日)等。这些稿件,记者部编辑组作了精心修改,总编室在版面上作了突出处理。稿件刊出以后,编辑组和总编室的同志分别两次给我打电话,认为这些稿件“以小见大”、“可读性强”,鼓励和要求我多抓一些这样的稿件。与此同时,每…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责自负要不要盖章,许多同志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在此,仅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建议。首先,我认为《新闻知识》第一期上王清平、彭安怀和第四期上李小友同志的意见值得重视。有的同志认为文责自负也要盖章,否则就会造成更多的失实稿件。实际上,对于多数稿件来说,审稿盖章者并不了解稿件的真实与否。因为,每篇真实的稿件都要通过新闻作者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来获得。因此,可以说,目前新闻单位的稿件送审制度在多数情况下只是走过场而已。将稿件必须送审盖章作为防止报道失实的手段似乎作用不大。这一点也可从反面得到证实:当前报刊上披露的报道失实的稿件,并非因未盖公章而  相似文献   

10.
读了《新闻知识》第十一期李践同志写的《文责自负何必盖章》一文,我有同感。我还认为不是“松动”一下的问题,而是新闻改革的一个环节。应当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稿件审查制度.给基层通讯员松绑。我认为盖公章往往是造成稿件失实的原因。据我所知,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我是农场修造厂的业余报道员,从1988年下半年起学习写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采写的稿件先后被《绿原报》、《巴音郭楞报》刊用了40篇。  相似文献   

12.
我同意《新闻知识》今年第1期上王清平、彭安怀同志的意见。我是县供销社秘书科副科长:“掌大印”的。稿件实行审稿盖章的关键弊端在于:(1)审稿者往往不知稿件内情,如是正面报道,草草盖章,实属走过场,如是批评稿件,不一定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广东省海南岛国营南海农场宣传科,从1986年开始为报道组的同志订阅了《新闻与写作》,通讯员将《新闻与写作》介绍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写作水平明显提高。1986年,全场有270篇稿件被  相似文献   

14.
六月二十五日,本刊编辑部举行了部分作者座谈会.北京市新闻学会、市记协的部分领导和热情为本刊撰写稿件的四十多名作者应邀出席. 会上,首先由《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同志向大家介绍了《新闻与写作》出刊和发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6.
2009年5月,《中国军工报》增期改版。其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推出了"深度报道"专版。两年过去了,经过报社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我们先后完成了150多个深度报道专版的策划和采编任务,其中多篇稿件受到总装首长和部队官兵的好评,20多篇稿件被评为优质稿件。  相似文献   

17.
听到我和杜长运同志合写的来信《十二矿小学遇险情师生失去安全感》(原载《平项山矿工报》)荣获全国煤炭系统1993年度报刊好新闻一等奖的消息,不胜感慨.回想稿件见报的波折,心中似有许多话,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8.
《辞海》(合订本)处理稿件的几点具体意见,涉及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特此发表,供各出版社的同志处理有关书稿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阳县黄台岗乡去年订阅《新闻爱好者》37份,持有该刊的通讯员和做文秘工作的同志写作水平明显提高。轧花厂青年刘东林,原来爱好写作,苦于没门道,投稿不少,效果不好。去年他和《新闻爱好者》交上朋友,摸到了写稿门路,稿件不断被《南阳日报》和南阳县广播站采用。营业所邢克  相似文献   

20.
楚天都市报记者苏永华在美国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担任访问学者期间,除旁听《融合报道》、《媒介销售》、《报纸运营》课程外,还先后走访了《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芝加哥论坛报》、《圣路易斯邮报》、《四城时报》、《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6家报社和李氏报业集团、斯克里普斯公司、论坛公司、芝加哥太阳时报集团4家报业集团,并在《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实习两周。为了介绍国际传媒的运作经验,开阔编辑记者的办报办刊思路,拓展传媒业发展的国际视野,本刊特开辟《走进国际传媒》专栏,约请苏永华同志结合个人的访问和观察,撰写相关稿件。我们也欢迎其他传媒人提供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