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武坛名人录     
温力(1943.11~ ) 武术教授。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学会委员、国际级武术裁判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蠡县人。自幼随父温敬铭教授、母刘玉华教授学习武术。1967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本科。后在山东淄博二中、华中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2.
习武德在先     
我都80岁的人了,也小有成就,但令人终身难忘的是我国老武术家、前辈们对我的教诲和指导,现记述如下。(一)1957年,我参加全国武术比赛时,比赛的地点在北京的北海体育场,露天比赛。比赛场地铺着两块地毯。我当时是练"功力门"的燕子穿林双剑。刘玉华老师是温敬铭老师的夫人,她练双刀,我们都分在双器械组。温老师是双器械组的裁判长。  相似文献   

3.
王炳生 《武当》2007,(1):36-36
2006年9月26日,欣逢中国著名的武术家刘玉华教授九十寿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毕业于武术专业的数届学子,欢聚在东湖之滨,喜庆武德高尚,技艺精湛,桃李满园,堪称当今武术界楷模的刘玉华教授九十寿辰。  相似文献   

4.
本刊去年第9期以《一个满怀师爱之情的创意》为题报道过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学王兴发老师研制的记录小学1~6年级体育成绩的报告单,这是一位体育教师与众多家长的故事。一年过去了,学生家长反应如何?我们接到了王老师转来部分家长的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5.
阎老师又画了一只虎!我不信。阎老师日前生病,在北京三零一医院诊治,出院后,专车送他回老家休养。玉涛先生打开画卷,我不由感到震撼:不仅吃惊于画面气势之美妙,更感动于阎老师借修养之机,竟养了一只气  相似文献   

6.
我刊自刊登了叶华强老师创编的易筋经系列健身操以来,陆续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和来电,其中大部分是请教叶老师怎么进行康复训练的,有一部分是来信介绍他们锻炼了叶老师创编的健身方法以后取得了理想健身效果的。对于读者的来信,我们和叶老师一起做了妥善的答复, 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来信同叶老师的答复一起刊登在我们的杂志上。近日,山东读者郭连鲁致信本刊,介绍了他锻炼叶老师的易筋经健身操以后的心得体会,并做了一首诗来赞扬叶华强老师和他创编的易筋经健身操。在这里,我们将读者郭连鲁的来信刊登出来,希望郭连鲁的健身体会能够为广大健身爱好者带来帮助和启示,我们也希望郭连鲁先生继续坚持锻炼,持之以恒,为广大老年朋友的健康做一个表率。  相似文献   

7.
常有钓友来信说自己或同伴钓上了一种奇怪的鱼,有的同时寄来照片,有的只有文字描述,都希望能够得到科学的答复。本刊编辑自然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只好烦扰鱼类专家指点一二。难得专家们并无怨言,在百忙之中尽可能地为我们答疑解惑。本期我们邀请的专家是何川先生,他就几位钓友的来信,回答了他们"到底钓的是什么鱼",并简单介绍了相关鱼类知识。本刊将陆续登载钓友们的问题和何川先生的解答。另外,专家张玉玲老师也为我们写来文章,回答钓友"鱼鳃可以吃吗?"的问题,特刊登在"我钓我吃"栏目。在此,我们代表钓友们向两位专家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8.
我应武汉体育学院之邀于7月3日参加了该校纪念一代武术大家温敬铭教授诞辰100周年、逝世20周的活动。本人有幸在1982年北京工体武术工作会议期间,采访过温老师.当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他患支气管炎.咳嗽得非常厉害;二是听说他的大刀堪称一绝。更巧的是,1998年在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期间,我又有幸采访过参加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表演的仍健在的三位老武术家张文广、付淑云、刘玉华。  相似文献   

9.
《新体育》1998,(6)
举世瞩目的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前夕,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先生和法国世界杯组委会主席普拉蒂尼先生应本刊总编辑刘猛之邀,在百忙中分别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及为本刊读者题词。  相似文献   

10.
编后     
本刊继《江苏体育科技》更名为《体育与科学》,发行已满一周年,信息的时代节奏之快,一年瞬息过去了。一年前的今天,我们筹划、编好改刊号,发送印刷厂,至今已出完八六年的六期,蹒跚学步一年,其中的甘苦自相知。原中国奥委会主席,北京体育学院名誉院长,本刊顾问钟师统先生在给本刊的题词中,叮嘱我们“体育科学为体育事业服务”,这正是我们办刊的宗旨。遵照老前辈们的指导,努力在体育科学园地里寻花觅果,为读者  相似文献   

11.
师恩重如山     
张福华 《精武》2008,(5):55-55
适值本期《精武》即将付梓之际,山东太极拳家、山东泰安洪传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张福华先生匆匆打来急电:恳请本刊提供版面.刊登一篇为其恩师刘成德先生贺寿的文章。读罢其文后,编辑部全体同仁均为张先生尊师重道之情感动!为弘扬中华武术、表彰和激励重武修德的武林志士.本刊破例调换文章,在刘成德先生七旬大寿的五月,刊发其高足张福华发自肺腑的感恩之作《师恩重如山》,并祝洪钧生先生的得意门生、著名技击大师刘成德先生太极图永寿。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12.
引言:活跃在国内各大经济论坛的东京经济大学教授、著名文学家周立波先生的后人,头顶诸多头衔与光环的周牧之老师今天向我们讲述:一个从未放弃过文学的经济学家眼里的日本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3.
乒乓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系已故的国际乒联主席获村先生生前所著的《乒乓连世界》一书中的一节。现请李友林先生翻译出来,呈献给读者,同时,也表达本刊编辑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对荻村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4.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练大成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拳艺面目与神韵,这是林学伟先生拳学艺术上的一大特点。他在"大成拳教父"王选杰先生的拳法基础上,苦苦研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终于形成了个人的拳艺风格。据其师信阳大成拳家李照山先生介绍:林学伟的大成拳,元气淋漓有叱咤风云之势,拳意恣纵具空洞清虚之妙。他行拳走势时动静分明,巧拙互用,富有强烈的技击节奏感和浓厚的返婴寻天籁的意境。众所周知,李照山先生是王选杰先生的爱徒之一,多年来一直为弘扬大成拳而不遗余力。此番竭诚向本刊推荐其高徒,足见李先生的过人之处。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与一些整日在网络武林里扬已毁人,甚至连老师都敢踩在脚下的"武术家"们相比,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正如一位读者来信所说的一样,《精武》杂志是大成拳名扬海内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很多读者就是通过《精武》当年的大力报道,才结识了王选杰,走上了大成之路……《精武》创刊二十五年来,大成拳拳家在本刊是"高朋满座"。许多优秀的文章、上乘的技法都是通过《精武》的传递,给了莘莘学子。借采访林学伟的机会,本刊再次表示感谢大成拳界的热心朋友给予本刊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本刊衷心祝愿大成拳能够重振雄风,发生大变化,并愿在适当时机提供版面给大成传人搞一次"王选杰诞辰71周年庆典征文活动"协助大成拳的骄子们共同完成王选杰先生的心声与未尽的夙愿。  相似文献   

15.
黄杰 《垂钓》2008,8(5):35-37
继郑博元老师总结出钓大嘴黑鲈的宝贵经验后,台湾擅长玩软虫路亚的黄杰先生也谈了许多用路亚钓大嘴黑鲈的不传之秘。下面,随着黄先生的妙谈,让我们再次领略大嘴黑鲈的奇妙风情吧!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生活暨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调查系列主题论坛编者:2011年11月、12月,"我们的生活"项目组走进成都、石河子两城。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春风般的待客之道。关于创业、未来和交往之道,他们有什么样的独到见解,请看本刊记者发回的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7,(4)
2007年初始之季,本刊记者对汉美公司的郁树胜先生进行了采访。一见面,郁树胜先生首先希望能借《钓鱼》杂志的版面,代表汉美公司全体员工向关注汉美公司发展的中外各界朋友,致以诚挚  相似文献   

18.
吴志泉 《武当》2005,(4):39-41
乙酉年到来的前夕,我们收到了来自江苏常州市吴志泉先生寄自病榻上的文稿。吴志泉先生年近八十,是武当剑重要传人、本会顾问和本刊创始人之一。他德高艺馨,病中仍坚持研究拳学。他所撰文稿既为我们再现了武林前辈的传奇经历和光辉形象,又为我们揭示了许多武学规律。他的行为是我们的楷模,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做人学艺当照先生。为此,本刊特辟版面,连载先生系列文章。  相似文献   

19.
严国伟 《武当》2013,(7):27-28
我所学的是河北武术名家耿继善先生传下来的耿式形意拳,我的老师冯子中先生是耿德福先生(耿继善先生之孙)的弟子,现就本人所了解的耿式形意拳传统练功方法和特点作一个介绍,以供广大武术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董凡 《收藏界》2011,(2):136-137
我认识吴梓林先生已有十年之久,他是我所尊敬的一位文博界老前辈,在许多方面可称是我的老师。在我的印象中,吴先生别无所好,唯对书法情有独钟,耽之愈久,爱之愈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