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海群 《青年记者》2005,(10):44-45
8月15日、16日,《读新报》连续在头版刊发了致读的信:“为做大做强《读新报》,我报社拟剥离经营部分组成传媒公司。在资本运作期间,我报从即日起休刊。从8月22日起至8月28日止,《读新报》的整订用户,可凭订报收据改订《生活报》、《老年报》或《家庭保健报》,如不希望改订,可凭订报收据到《读新报》社退取从休刊之日起到年底的订报费。在邮局订报的用户凭收据到邮局退取订报费。  相似文献   

2.
邓国超 《新闻窗》2005,(4):13-15
今年9月3日,《新报——消费购物指南》创刊一周年。由于《新报》准确定位,精心策划,开拓市场,着力打造《新报》核心竞争力,编辑、广告、发行既各自独立运行,又能有效地整合资源,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今年3月,创刊仅7个月的《新报》已实现盈利,上半年不仅补足了去年创刊时期的投入性亏损,还实现了8.6万元的赢利。短短一年时间,《新报》巳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实现了办报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铭 《新闻窗》2006,(4):13-15
一 2004年9月,当印刷精美、内容新颖的《新报——消费购物指南》(以下简称《新报》)出现在贵州的报摊上时,并非每个人都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4.
李时新  张佩琪 《新闻知识》2023,(8):67-75+95-96
1932年,《时事新报》因代印《大晚报》违反上海报界工会“一报不印二报”的规定,引发争执。《时事新报》趁机提出废弃劳资契约、填具馆方拟定的志愿书等复工条件,最后多数工友妥协,得以上工。虽然报界工会对《时事新报》的挑战深为愤怒,并采取各种办法争取少数被迫离馆工友复工的权利,但《时事新报》无视社会压力,不为所动。即便由中国共产党暗中领导、报界工会“配合”的声援《时事新报》工友的《申报》《新闻报》和《时报》工友同盟罢工,也未改变馆方态度,直至帮会出面调停,这场劳资纠纷始告结束。此次纠纷反映上海报界“资强劳弱”的关系格局,同时表明帮会在劳资纠纷中左右局面的强大能量。  相似文献   

5.
王雅鹃 《现代传播》2023,(11):31-38+54
创办于1861年11月26日的《上海新报》是上海近代中文商业报刊的胚胎形式,也是西方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上海新报》与其他中国近代报刊一样都是英美报刊传统的“移植”或“移栽”,但《上海新报》的创办有其历史特殊性,它代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利益,是19世纪英美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和文化渗透的一部分,是伦敦“嵌入”上海的代言者。反映了英美西方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经由《上海新报》“中介”实现所谓“文明”和“启蒙”的“自我塑造”与“自我肯定”,是英美西方国家“不在场的在场”。  相似文献   

6.
《花图新报》创刊于1880年5月(清光绪六年四月),比《小孩月报》晚出五年,同为美国北长老会教士范约翰(John Marshall Willoughby Farnham)所创办,上海清心书馆印行。该报用上等连史纸精印,配以美妙的绘画,图文并茂,与《小孩月报》堪称为“姐妹花”。《花图新报》第二卷起改名《画图新报》,两者已不多见,《花图新报》尤属难得。潘诒准在此报第一卷上作了一  相似文献   

7.
《农村新报》(原《湖北农民报》)去年元月改版更名以来,受到读者好评。前不久,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对农村订报读报用报情况进行专题调查时,许多地方的干部群众把《农村新报》与《半月谈》列入他们最喜欢的报刊之列,这是报纸改革的成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商品属性愈来愈受到重视。 作为“《湖北日报》农村版”,《农村新报》具有省委机关报的属性,承载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功能,是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但如果它面孔呆板,引不起受众的阅读兴趣,这些功能都无从谈起。因此,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爱好者》2000年第4期发表刘思的《假如鲁迅编副刊》一文,作者认为鲁迅没有编过副刊。其实,鲁迅不仅有几百篇杂文发表在各种副刊上,而且在1925年曾编过《国民新报副刊》。这份副刊,没有刘思所假设的漫画,也很少连载作品,也没有催出传世之作,《国民新报副刊》只是一份非常重视发表文学青年作品的文学副刊。 《国民新报》创刊于1925年8月25日,是国民党左派在北京发行的一种机关报。该报以“主张国民救国,宣传民族自决,打倒帝国主义,锄除黑暗势力’为宗旨。总编辑是邓飞黄,他与鲁迅曾有交往,故聘鲁迅担任副…  相似文献   

9.
《花图新报》创刊于1880年5月(清光绪六年四月),比《小孩月报》晚出五年,同为美国北长老会教士范约翰(John Marshall Willoughby Farnham)所创办,上海清心书馆印行。该报用上等连史纸精印,配以美妙的绘画,图文并茂,与《小孩月报》堪称为“姐妹花”。《花图新报》第二卷起改名《画图新报》,两者已不多见,《花图新报》尤属难得。潘诒准在此报第一卷上作了一篇序言,仿中国古籍依笔者原稿手迹刻印。原稿用行草体书  相似文献   

10.
一、序论“《香港中外新报》创刊于1858年,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化日报”——这一说法,在中国新闻史学界大体已成为“定论”。可是,早期的《香港中外新报》是一份怎样的报纸?说它创刊于1858年有何根据?它之成为日刊报纸又在何时?……  相似文献   

11.
一张地方报纸,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进而谋求长足发展,关键是具备怎样的“抓地功能”。在市场经济成熟发展的义乌,可渭是一座新闻“富矿”。做好“地域文章”,服务地方经济,既是《浙中新报》的追求,也是这几年新报在义乌有长足发展的关键。而其中,打造品牌、精品栏目既是新报的诉求,也成了报纸树立形象的拳头产品。借着义乌市场发展的“蝴蝶效应”,《浙中新报》根扎义乌,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2.
在这里,想先谈几点作为本文的“开篇“:(一)就中国近代新闻史说来,《时事新报》应说是一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报纸。我们曾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该报工作过;抗日战争前,黄卓明还曾在张竹平经营的“时事新报、大晚报、大陆报、申时电讯社四社联合处”及申时电讯社工作过,故愿写下一些所见所闻,提供研究中国近代新闻史的同志参考。(二)既是属于所见所闻,当然就并非全面地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13.
张铃鹿 《传媒》2015,(16):56-58
《北方新报》创办于2001年3月20日,是《内蒙古日报》的子报,也是内蒙古地区第一份都市类报纸.自创刊以来,无论是在发行量、广告收入、覆盖范围、本地读者的认可度还是在新闻人才占有方面,《北方新报》相对于内蒙古地区其他报纸来说,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北方新报》反映本土新闻、都市生活,提供丰富的生活资讯,宣扬蒙古族文化,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已经成为内蒙古的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4.
《上海新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纸。19世纪60至70年代初,它一枝独秀,成为当时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份中文报纸。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历经战乱,那一时期的中文报刊资料已十分罕见。因此,保存相对完好的《上海新报》,其史料价值就显得尤为珍贵。深入细致地考察《上海新报》,对于研究近代中文报刊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新报》创刊于1861年11月,初为周刊;1862年5月7日改为周三刊(逢二、四、六出版,星期日无报);1872年7月2日改为日报(星期日仍无报);1872年12月31日终刊。该报由英商字林洋行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7,(2):38-38
1918年3月4日创刊于上海。《学灯》是上海《时事新报》的综合性学术副刊。以评论学校教育和青年修养为主,同时也是五四时期新文艺创作的主要阵地之一。1925年11月《,时事新报》“教育栏”并入《学灯》,不再刊登文艺创作,而以教育和新闻为主。1928年4月4日起,改为《学灯教育界消  相似文献   

16.
张铭 《新闻窗》2007,(3):29-30
升华风格迎接爆发一位著名的报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人的命运,风格决定报纸的命运。”《新报——消费购物指南》(以下简称《新报》)以独特的风格在贵州报业市场中塑造了独特的风景。《新报》将目标受众准确定位于时  相似文献   

17.
《华北新报》是日本投降前华北地区颇具影响的最后一份汉奸报纸,是汪伪政权以节约物资、强化宣传为核心内容的“新闻新体制”的产物。它由若干份报纸集合而成,其重要使命和全部任务就是唤起国民“决战情绪”和“必胜信念”,使沦陷区民众与日本侵略者同甘共苦,同生共死,为日伪“兴亚建国大业”服务。该报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它有着一套完整的办报理论,试图走职业化的道路,但是它创办的前提就决定了它的依附性和浓重的军国主义色彩。《华北新报》的矛盾性或日报格分裂,是该报社长管翼贤人格矛盾、人格分裂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8.
蒋建国 《新闻大学》2013,(1):113-118
《上海新报》广告代表了早期中文报刊广告的较高水平,其刊出的大量洋货广告,展示了洋货消费的大众化进程,尤其是一些西方奢侈品广告,体现了有闲阶层的崇洋之风,而一些娱乐广告,则反映了西方休闲方式的深刻影响.这些不同类型的广告,对于探究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消费文化在上海的传播过程具有历史见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今年初,天津日报创办的《每日新报》在百舸争流的晚报与生活类报纸中脱颖而出。 《新报》和晚报相近,是一份4开多版次的生活类报纸,每天以32个版为基数,最多时48个版,一版与末版为彩印。《新报》至今已出版近200期,通览7月上旬10天的报纸,总体印象是:  相似文献   

20.
《格致新报》是清末以编译和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期刊.通过考证原始文献,本文指出《格致新报》视科技为治国、兴国的根本,以普及科技为办刊目的;认为该刊具有编译西学、图文兼备、题材丰富和互动化民4大特色,在开启民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