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目前中学语教学中,往往中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因而,中学生听说能力普遍低下。原因主要有:传统教育的影响;思想认识不足;教材本身的缺欠。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对听说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教材要配套;采取种形式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的“口语交际”与浙教版“听说训练”的教学究竟有什么不同?本文想谈谈最基本的看法。一、注意一个根本区别“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它是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浙教版教材把“听说训练”系统地编入教材,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大创举,试图打破“重书面轻口头”的应试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但听说训练是单向的静态的自我式的语言表达。如,浙教版第二册“听说训练”10《小白兔搬南瓜》,要求学生看几幅图,连贯地说一段话,懂得遇到困难要开动脑…  相似文献   

3.
丁金香 《青海教育》2002,(12):27-27
读写听说,读写是吸收,听说是表达。作为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合理吸收的本领,又要训练他们具有准确表达的基本功,培养、训练必须讲究阶梯性,要拾级而上,切不可拔苗助长。教材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依据,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必须洞悉教材中各类课文的个性,充分发挥其作用,只有如此,方可有效地训练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在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时,就要把“文字技巧”和思想情操双方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文化素养。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点拨、开启,把学生教得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首先应增强自身的听说意识,然后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倡教师多听多说,以教材为依据,有计划地进行听说训练。学生要加强朗读,提高口语的流畅性。要善于观察提高听说训练的丰富性。要不断变换角度,提高听说训练的求异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电教手段提高语文听说能力沈丽娟《大纲》指出:“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义务教育新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安排了听说训练的内容,将它贯穿于全册教材之中...  相似文献   

6.
听说能力训练谈内蒙古化肥厂子弟学校张建平一、掌握教材特点,教给学生“听”话的方法。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能力是小学生口头语言训练的主要任务。小学阶段听话的要求是:专心听别人讲话,能理解听到的内容,养成边听边想的习惯。所以,首先要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培养学...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重在课堂上要采用“听、说”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课后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同时还要高效率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8.
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巩义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用的语文教材,系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该教材尤其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综合训练,特别安排了四个独立的听说训练单元(介绍与解说、交谈、讲演、辩论),体现了教材的科学化、序列化、系统化。近年来,笔者在使用该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改变了以前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把听说训练提到与读写并重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安排的听说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听说训练的指导。引导小学生熟练掌握必要的技巧和最基本的方法,把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心的需要,逐渐养成一种习惯,促进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重视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而小学语文“听说训练”这一课题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大纲》对学生提出的听说要求,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促进语文整体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听说训练课”与语文课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以听贯穿全过程的技能课,教材的总体设计以系统整体  相似文献   

11.
加强听说训练,增强学生听说本领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为此,要强化朗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要设置“听说训练课”,加强听说能力培养;开展“我是小小演讲家”活动,培养学生讲话能力。  相似文献   

12.
罗秀娟 《新课程研究》2009,(7):101-101,10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不仅包括“听话·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还提出了“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等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强化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训练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要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在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四种能力之中,听说能力的训练,是最基本  相似文献   

14.
一、培养听说能力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听说训练专课从发展语言来说,就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低年级儿童“听”、“说”普通话的能力。儿童无论是听别人的言语或是说出自己的言语,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思维活动。儿童语言信息接受的快慢,表达的好坏,都依赖于他的思维水平的高低。在听说训练中,把培养听说能力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是提高听说训练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训练听的能力主要是练耳,要求儿童能听得清楚,听得完整,并能把握别人说话或故事的主要内容。听的过程,是儿童把感受到的语言声音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所以,要提高听的能力,训练的  相似文献   

15.
如何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历来是语课堂教育改革的焦点。长期以来,受教育现实中诸多因素的制约,语教学普遍注重于读写,偏废学生说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中学生普遍存在口头表达能力差,课堂发言胆小;公众场合说话胆怯,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的现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浙江省编初中语教材虽然在说听能力的培养方面作了努力和体现,教材的每个单元训练中已专门列出了“听说训练”,  相似文献   

16.
《过新年》是人教社小学语支第.册教材的第8次口语交际训练。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两幅图。第二部分有两个提示性问题:“你是怎样过新年的?”“把你最高兴的一件事说给同学听。”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听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3.感受新年的快乐,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 ,语言交际能力是听话、说话的发展 ,这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 ,而且要在口语交流中 ,规范口头语言 ,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一、“延伸”教材 ,加强训练人教社修订版教材 ,为了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每册书都安排了八个口语交际。这些内容不仅比较贴近学生生活 ,使学生有话可说 ,而且容易激发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欲望。教师除合理使用这些教材 ,达到口语训练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配合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 ,我社最近推出了《大学体验英语》立体化系列教材。该套教材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精神和我国当前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以及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具有很强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的要求 ,加强了实用性英语教学 ,特别突出和加强了学生的听说与交流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实现形式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2002年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立项教材。该套教材…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首要的任务。外语要实现交际的目的,首先听说要过关。传统的外语教学中都把听力、口语分为两门任务不同、教法不同的课来对待。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和训练。“韩语听说两课合一”有效的避免了以往教学中的缺陷,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实践证明“韩语听说两课合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如果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就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本文笔者从要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明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