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理论的研究来分析刘震云小说创作中的存在主义因素,阐述其作品中出现的人的生存价值的主题和人的异化现状,并进而探讨小说中权力异化的场景和荒诞化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二战后出现的战争文学中,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1948)被美国学术界认为是二战后最著名的战争小说之一.小说选择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战争的表象探讨了人性和社会的深层问题,通过对军事细节和战争性质的关注,焕发了人们对人性自身的觉悟和思考,从而使人性的真实状态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本文以这部小说中的人性的特点入手,通过对人性的描写和裸文化意象的运用来探讨战争和人性的纠结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大江健三郎的早期作品<死者的奢华>反映了战后日本青年虚无的一面,是地地道道的萨特存在主义风格的小说.但事实上,从<死者的奢华>开始,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已经流露出与萨特存在主义异质的东西.存在主义与战后民主主义的二律背反性,使这篇作品具有了很强的张力,从而使他超越了对萨特的简单模仿,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相似文献   

4.
<黑暗的心>是英国杰出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评论家们大多从神秘、象征、精神分析和殖民主义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对其荒诞的主题则鲜有涉足.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探讨和关注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小说中自然环境、人物以及人际关系和事件描写的分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荒诞;同时指出康拉德在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他所预见到的现代人荒谬而可怕的生存状态,是源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的关切和忧虑.  相似文献   

5.
小说<喧哗与骚动>通过康普生家族的分崩离析反映处在历史性变革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以及南方人的精神危机.本文作者通过对作品主人的分析,反映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相似文献   

6.
在二战后出现的战争文学中,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死者与裸者》(1948)被美国学术界认为是二战后最著名的战争小说之一。小说选择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战争的表象探讨了人性和社会的深层问题,通过对军事细节和战争性质的关注,焕发了人们对人性自身的觉悟和思考,从而使人性的真实状态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本文以这部小说中的人性的特点入手,通过对人性的描写和裸文化意象的运用来探讨战争和人性的纠结关系。  相似文献   

7.
罗旋 《文教资料》2012,(11):18-20
《诺斯托罗莫》被评论家们誉为康拉德最杰出的小说。这部小说以其宏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独特的叙事结构,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揭示著称,同时也因此而显得错综复杂、深奥难懂,引发后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认为《诺斯托罗莫》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小说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探讨。本文紧扣《诺斯托罗莫》中的存在主义思想,运用萨特的荒诞、自欺等存在主义理论分析小说中世界的荒诞性,以及小说人物在荒诞世界中的存在状态和所经历的自我异化,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苦难、荒诞与积极的自我承担精神是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真切概括。中国当代作家阎连科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无神论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文章将阎连科的小说与萨特、加缪的小说进行比较研究,阐释阎连科小说的存在主义特征,亦即本真的苦难精神和西西弗式的人生困境。  相似文献   

9.
裸者与死者》是美国当代文坛四杰之一——诺曼·梅勒的处女作,也被普遍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以战争为背景,突出地反映了权欲使人丧失理性,战争使人变得更加贪婪的现实,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小说主要人物自身身上的不和谐,军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不和谐,以及美国与世界的不和谐。本文拟从以上三方面剖析小说所描述的种种不和谐。  相似文献   

10.
伊藤计划的《屠杀器官》通过刻画置身于战争阴影及监控社会下现代人的焦虑与异化,来探索生存困境中的救赎之路,传承了存在主义的衣钵。然而,小说对现代人的境况的思索并不仅仅停留在对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模仿上,更结合了东方特有的语境对存在主义进行了东方化重构,丰富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内涵。通过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荒诞现实以及置身其中异化的人如何选择及承担相应责任,来寻回缺失的主体性的过程,探究作者对工具理性主宰下的现代社会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小说《辛德勒名单》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托马斯·基尼利的代表作.文章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指出《辛德勒名单》凸显了存在主义文学的特质,进而从两部分——小说主人公所处的荒诞的处境及其做出的自由选择对《辛德勒名单》进行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受萨特存在主义思潮影响,大江健三郎成为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作为新文学的旗手,大江健三郎在日本文坛及世界文坛的地位主要归功于他早期对萨特存在主义的接受,晚期对"荒诞-反抗荒诞-超越荒诞"的发展和创新并最终成功地超越了萨特,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江存在主义,因而大江健三郎的成功是域外影响与自主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以往对德拉布尔的《磨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主义、作品主题以及创作手法等视角。而本文以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第三部作品《磨盘》为切入点,以存在主义思想为基础,从"荒诞""异化"和"自由选择"这三个基本概念进行分析,试图证明,虽然知识女性生活在一个充满荒诞和异化的世界,但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真实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郑克鲁主编的<外国文学史>把存在主义文学和萨特定性为后现代主义,这是理论和批评的双重错误.存在主义典型地代表着现代性和现代主义.萨特的文学思想以及他的创作实践本身就是存在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萨特是现代主义,而非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5.
诺曼·梅勒的成名作《裸者与死者》是一部"二战"小说,但小说主要再现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期间美国社会存在的性别歧视与反性别歧视、种族主义与反种族主义以及极权主义与反极权主义之间的冲突与对抗,这些冲突与对抗体现了战争期间美国国内在种族、性别及阶级等方面的各种法西斯主义思想与行为,这些思想与行为表明,虽然美国打着反法西斯主义的旗号参与海外战争,却无法遏制并消除国内十分猖獗的各种法西斯主义意识与行为。通过再现战争期间美国国内各种权力意识与反权力意识之间的冲突与对抗,梅勒不仅表达了他对人类平等、自由与和平的倡导,而且告诫人们,真正威胁人类自由、平等与和平的不是军事战争,而是各种权力意识。  相似文献   

16.
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被视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本文以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以及弗罗姆的异化理论为依据,从分析小说主人公别格异化的原因出发,探讨其内心所遭受的异化苦痛及其为摆脱这种苦痛、消除异化、实现自我所做出的努力。旨在揭示别格从一名自然主义的受害者成长为一名存在主义的英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诺曼·梅勒的《一场美国梦》描述了主人公罗雅克在一个完全异化的社会中对抗主流价值观、找寻自我与存在价值的经历。站在梅勒的存在主义伦理观立场上,分析了罗雅克思想和行为上的三大特征:信仰性和自我感觉、膜拜勇气和力量、崇尚暴力的反抗。认为他是梅勒笔下"希泼斯特"式英雄的典型,他的经历也表明反叛是存在主义者走出异化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裸者与死者》是美国当代文坛四杰之一———诺曼.梅勒的处女作,也被普遍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以战争为背景,通过主要人物卡明斯将军、克洛夫特上士等人的权力观,对权力的追求和滥用的描写,揭示了美军内部专制、集权的官僚体系和蔑视人权践踏人格、摧残人性的野蛮行为,并以此揭露美国的强权政治。对当时的社会和现在的世界局势具有警世与预言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加缪的荒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是现代西方哲学、文学和艺术中的一种普遍的意识,特别表现在存在主义及其以后的荒诞派戏剧和黑色幽默小说中.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也被誉为"荒诞哲学家",他将荒诞以文学形式表现并加以哲理化,荒诞构成了加缪全部哲学文学的基础和主题.本文就加缪的荒诞这一主题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20.
萨特与加缪     
萨特和加缪是现代派文学中“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两人互存异同。他们都认为“小说从来都是形象的哲学”;都承认世界的不合理与荒诞性,都对人类命运持悲观看法。但萨特的思想较之加缪要进步得多。虽然都认为世界荒谬,人生虚妄,但萨特不提倡与世隔绝,有一种抗争精神。加缪则认为人类无法与之抗争,因而只能以超然的态度处之。本文试图就萨特和加缪的思想和创作勾划出一个轮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