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企业隐性技术知识吸收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隐性知识是技术知识的重要侧面,对于技术追赶中的企业,其隐性知识的吸收能力决定了技术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回顾了有关隐性技术知识的重要理论研究,指出隐性技术知识(TTK)吸收对于企业技术学习的战略意义,并提出了企业隐性技术知识吸收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企业隐性技术知识有三类外部知识来源:科学群体、跨国公司全球网络及区域价值链组织;三类主体以多种管道向当地企业传输TTK,制度环境与技术市场格局影响主体间知识流动管道的选择及其中的TTK流动;企业研发管理等内部因素等决定了外部TTK的吸收能力;研发过程中对外部TTK的整合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一模型的提出为深入研究行业技术学习及企业研发管理战略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企业集群中的技术学习分工和知识流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文章论证了从集群内部学习是集群中企业技术学习的主导途径,继而又指出,集群外部知识资源对于整个集群技术能力的更新和增长有着重要意义,因而需要集群中企业各级开展外向于集群的技术学习活动。考虑到集群中企业在经济实力和吸收能力上的差异,提出了学习的分工模式,即集群中的强势企业瞄准集群外部高新知识进行外向型学习,而弱势企业则从这些知识在集群内部的后续扩散中学习,从而形成“外部引进--内部扩散”的良性知识流动,以此推动集群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建立分析框架,探讨技术能力构筑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演化路径。通过对杭州A公司的观察研究,发现其在各技术能力水平,技术学习的外部知识源和内部主要学习内容有很大不同,指出子公司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转换知识积累的内容,最终把技术能力演化路径理解为知识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循环过程,对指导我国制造型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有启示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外部知识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晓庆 《科学学研究》2004,22(4):399-404
通过理论研究,深入探讨企业在技术能力演化过程中三个不同阶段的外部知识源特征;然后,通过实例分析,比较几个我国典型企业的外部知识源特征,归纳出两种基本的知识源模式,为我国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可沿引的模式和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外部知识源和内部学习网络共同构成区域技术知识学习和扩散,进而成为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的双翼。本文基于ODI和区域内部学习网络的多主体仿真,动态模拟了地理临近性、知识异质性和吸收转化能力三大影响因素在区域企业进行技术学习及知识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因素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源的演化趋势与战略要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企业外部技术来源是近年来技术管理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变化,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有效地将内部研究开发和外部技术源有机结合起来。在分析国际上外部技术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源的类别进行了比较,主要讨论了技术购买、战略联盟和技术并购。说明了有效的技术源模式对于过渡时期我国企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企业外部技术来源是近年来技术管理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变化,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有效地将内部研究开发和外部技术源有机结合起来.在分析国际上外部技术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源的类别进行了比较,主要讨论了技术购买、战略联盟和技术并购.说明了有效的技术源模式对于过渡时期我国企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柏洲  周森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64-1572
以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企业外部知识获取、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能力、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转包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提出了11种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我国20家实施航空产品转包生产的航空制造类企业进行调查访问。运用SPSS17.0和AMOS7.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232份问卷中的各项指标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和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面对面交流和编码信息共享的知识获取方式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方式和企业技术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虚拟对话交流的知识获取方式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方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方式与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转包绩效之间存在显性正向影响;企业技术能力与企业转包绩效之间存在显性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技术能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概述了技术能力评价研究的最新进展。技术能力评价研究从局限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资产,到相应的技术组织和管理,再到外部的技术知识连接,极大地丰富了对技术能力内涵的认识。技术评价的期权方法的引入,进一步揭示了技术资产多方面的价值,加强了企业应对未来技术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将内部研发分为探索性内部研发与开发性内部研发,研究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探索性内部研发与开发性内部研发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呈倒U形关系;在外部技术获取前,企业进行探索性内部研发正向调节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外部技术获取后,企业进行开发性内部研发正向调节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因此,企业在获取外部技术前应保持与内部技术知识适中的相对异质性,并在外部技术获取前后采用不同类型的内部研发.最后,为企业利用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以及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类型内部研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