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高尚师德"一个合适的说法 只是遵章守纪,不迟到不早退,甚至还加班加点,就是师德高尚吗? 只是照本宣科完成自己的讲课任务,备课批改作业都不漏,就是师德高尚吗? 只是能在学生偶尔未吃一顿饭而掏腰包为其买几元钱的盒饭,就是师德高尚吗? 只是在下雨天把自己的伞让给学生,或亲自把学生送回家,就是师德高尚吗?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曾尝试让学生背"循环小数"的定义.结果,只有少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理解了"循环小数"的意义,并当堂记住了这个定义:而大部分学生是在课后通过不断地重复背诵,才把它记下来: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背的遍数更多,但无论如何就是记不全、记不牢.  相似文献   

3.
农村初中的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在于激励,能激励数学"学困生"热爱学习,引导数学"学困生"学会学习,而首要的就是让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情境,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这里所说的"三沟通"指的是与学生、任课教师以及家长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一、捕捉契机与学生沟通我们都非常欣赏叶圣陶先生提出的"爱满教育"。对学生的爱,体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我认为就是要善待学生。而善待学生,就是要不放过每一个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细节。⒈幽默——师生沟通的"润滑剂"幽默的运用,不但可以化解尴尬的气氛,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有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数学新课标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 "做数学"而不是教师"教数学"。在数学教 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把现成的数学知识"教"给 学生,而应为学生提供必要材料信息,让学生通过自 主、合作、探究把所要学的知识给"做"出来。 诚然,从数学学习的本质来说,学数学就是"做 数学"。可是,作为现实的课堂教学,它却是立体的、 多元的,关注数学学习的本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当 我们以一种理想的"做数学"的心态来诠释数学教学 时,就很可能陷入一种误区,从而偏离真正的数学学 习。 下面就以我教学"时分的认识"的经历为例,来 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做"出来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要求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要从"人本"理念出发,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转变为以"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就数学学科而言,因数学知识抽象,逻辑性强,不少数学教师教学时感到自己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究其原因,就是数学教师关注知识的"教"多了点,而关注学生的"学"少了点.那么,我们数学教师如何从"文本"走向"人本",为学生创设良好和谐的发展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而达到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能力呢?笔者做了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7.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真正在"导"字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要有一点是新的东西或是自己的东西,哪怕并不完善,也要给予鼓励.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一点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在的只是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会受益终生.可见,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给学生渔而不是鱼.怎样把学法知道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达到似春雨润物,随风潜入的思想境界关键是解决好"导"和"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前不久上海市虹口区幸福四平实验小学在进行小班化教育中,赋予了学生六项课堂权益,其中之一就是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插嘴",老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权益,就是违"法".这种打破传统的做法,引起了众多媒体的争议和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一)"启发式"="提问式"?启发式教学,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最古老的论述,至今仍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在这段论述中,其要义有二:一是要启发学生,首先必须把学生置于"认识主体"的地位,学生"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然后启发"。所谓"心愤愤",就是"心求通而未得";所谓"口悱悱",就是"口欲言而不能"。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本位",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创设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明确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新的语文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说文训练",简言之,就是让学生进行"口述成文""出口成章"的训练.具体地说,是指教师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而口述成文,培养学生说和写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相应的理论研究也日益丰富.但这些研究往往仅仅侧重于"如何教"而忽略"如何学",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学者研究多,学生了解少、实践少"的一热一冷局面.而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学生第一",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明确地提出一些有关大学生涯规划的理论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对此,本文将尝试着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对以"做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涯规划的传统内容作新的解释,着重论述"如何做".  相似文献   

14.
日前,笔者在一次语文阅读教学评优课活动中听了一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执教者为对学生升华"忍辱负重"这一高尚品质的认识,给学生补充阅读了"卧薪尝胆"、"苏武牧羊"及"胯下之辱"这些历史故事,一堂课下来,执教者海阔天空,但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与文本对话,去理解和体悟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使听课的学生有如一头雾水,给人一种吃了夹生饭的感觉.而在之后的评课中,这位执教者在表述其设计意图的过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就是"用教材教",并对自己给学生补充那些历史故事的环节颇为得意.  相似文献   

15.
课程人人会教,但未必每一个人都能教好,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通过形象而缜密的语言,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设备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生动地"再现"出来,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传递给学生。 所谓知识的"再现",我认为,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原版"传递知识信息,而是教师在吃透  相似文献   

16.
如今,一些学校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学校里有太多的"禁"字. 学生中出现了某种不良现象,学校的第一反应就是"禁止".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发现有学生沉迷于网络,就开始禁止学生上网;发现学生在校外租房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就出台禁止学生校外租房的规定;哪里的学生在旅游中出现了安全问题,主管部门立即发出通知,禁止组织学生旅游;还有以安全为由,禁止学生玩单杠……  相似文献   

17.
"走"与"跑"     
在每天的晨会上,我安排了"作文点评"栏目,内容是把学生的日记或小练笔抄写在黑板上(前提是学生同意的情况下),由全班学生评改。就是这个小小的点评栏目,却令我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18.
日前,笔者在一次语文阅读教学评优课活动中听了(轮椅上的霍金)一课的教学.执教者为了升华学生对"身残志坚"这一高尚品质的认识,给学生补充阅读了"海伦·凯勒"'张海迪"及"史铁生"等相关故事.一堂课下来,执教者海阔天空,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与文本对话,去理解和体悟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而在之后的评课中,这位执教者在表述其设计意图时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就是"用教材教",并对给学生补充相关故事的教学环节颇为得意.  相似文献   

19.
课余闲谈时,常常听到老师们埋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老师苦口婆心说的一大堆道理总是听不进去,明知故犯。"究其原因,其实是老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犯了个大错,那就是光顾"言传",却忽视了"身教"。常言道:教书育人,要言传身教。言传,即通过语言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白事理;身教,即以行为举止来影响学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清晰的学习流程呈现给学生.课前,学生就按照学习流程进行充分的预习.课上,学生依案而学,教师凭案而导,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教案"和"学案"一体化.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案"变成"学案",把"讲堂"变为"学堂",把"教材"变成学生自学的"蓝本",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在与教师、文本的多元对话中逐步形成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