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长江上游航道每年都进行大量维护疏浚,疏浚产生的砂卵石又直接抛至长江中,本文主要介绍了疏浚产生的砂卵石综合利用可行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航道疏浚是指利用挖泥船或其他机具进行航道浚深或拓宽,它是维护和提高航道尺度的一种有效措施。随着我国水运事业的发展及挖泥船的生产能力日益加大,疏浚在航道工程建设和航道养护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内河航道很多,不同地区的内河航道地质、工况条件差别很大,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的明显,航道是我国水运事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内河航道疏浚是航道建设的重点,但是内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的时间很长,而且工程量很大,在施工的时候容易对水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环保理念在提出和应用实现内河航道疏浚和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13,(22):13-13
长江航道局长江航道测量中心的《长江电子航道图生产与服务系统》荣获“2013年Esri全球特别贡献奖”。左二为长江航道测量中心副主任何明宪。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和标准,根据其初通疏浚工程特点,指出工程施工难、重点,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破坏近些年来对人类生存造成了突出的负面影响,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意。疏浚工程由于具有较大工程量、较长施工时间以及较大扰动的特点,不免对周围水体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分析在生态环境保护的今天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中环保内涵,生态理念下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4)
随着海洋状况,港口环境的复杂化,传统的海洋测绘和通信技术对于航道疏浚工程的弊端越发明显,而随着科技发展,海洋测绘和通信技术也不断在更新。本文介绍了新的现代的海洋测绘以及通信技术在疏浚工程中的运用,旨在保证航道疏浚的测量精度,以便提高疏浚工程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陈志熔  陈雯 《科技风》2015,(2):176+178
三维地形可视化是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热点,在海洋河口疏浚项目中引入该项技术,符合"数字航道"、"数字疏浚"的发展理念。本文结合当前疏浚企业发展需求,在B/S架构下,将ArcGIS和Skyline结合使用,开发了集多波束数据处理、土方量计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三维海底地形系统,方便了用户对三维数据的存储、管理以及发布,同时也为航道疏浚前和疏浚后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国家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方向,掀起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并已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许桂兰  汤宇 《科技风》2015,(5):160-161
长期以来,疏浚土一直被认为是废弃物,经长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疏浚土是一种可利用资源的观点已被社会各界所接受。我国大规模的港口航道建设必然产生数量巨大的疏浚土需要处理。然而,常规的疏浚抛泥方法会对水域生态和海洋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疏浚土的综合利用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契合点。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工程与上海市横沙造地工程的紧密结合,大量疏浚土由外抛改为用以吹填上陆,大大减轻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为缓解上海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作出了贡献;就上海市而言,由于成陆用砂的成本仍较远距离采砂为低,造地成本的降低也是十分显著的。本文围绕长江口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六期),重点介绍疏浚土围内吹填工程,浅析吹填的施工控制和管理,可为工程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22)
在现在的社会状况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航道与港口疏浚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随着如今社会中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航道与港口疏浚业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了一些问题。在文本中,就针对这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针对实现我国的航道与港口疏浚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林斌 《科学中国人》2014,(4S):83-83
由于自然及历史原因我国较大规模城市大多依水而建,水运交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航道疏浚是保障水运畅通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自己经验,阐述了航道疏浚施工的相关技术,希望能相互学习为我国航道疏浚事业做点贡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对2013 - 2019年长江经济带36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通过构建修正引力模型得到城市间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分析法从网络化视角探索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强度处于下降趋势,等级结构特征比较明显;②长江经济带下游城市在空间网络中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而中上游城市处于相对劣势地位。③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集聚板块特征:板块内集聚,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关联。④城市环保、科研投入差异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网络的形成,城市距离、开放、创新水平差异则对其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会有更加艰难的疏浚课题等待我们去解决,环保型疏浚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工程船舶的联合施工,一定会在今后航道疏浚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必将产生更深远影响,带来更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战略地位,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效率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传统企业升级转型成为必然,要实现升级转型就必须树立绿色价值观,进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从而使长江经济带焕发经济活力。在研究总结绿色企业文化和长江经济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提出企业践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行业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航道则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渠道之一。为提高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结合航道运行的特点,对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运用Logistic模型研判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分析科技金融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关系和影响.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下游最先进入快速发展后期;科技金融通过科技资源、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市场融资显著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技术资本化还不能满足长江经济带高技术...  相似文献   

18.
开展税制结构影响专利产出的实证研究。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直辖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直接税、间接税分别与长江经济带专利产出的关系,判别税制结构影响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的合理性。结果显示:现行税制结构不利于长江经济带专利产出水平的提升,直接税和间接税均与专利产出存在负向效应;税制结构对专利产出存在显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单一门槛效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间接税、直接税对专利产出的效应均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当继续深化结构性减税政策改革,降低纳税主体的税收负担;提高税收激励政策的普惠性、引导性和精准性;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城市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城市的相互联系,不是孤立的存在,以皖江城市带的主要中心城市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节点分析、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分析以及地缘经济关系研究长江经济带中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与其他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城市间中心职能指数相差悬殊,皖江城市带城市基本分布在三四级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城市与长江经济带其他沿线城市经济联系量总体呈现随着空间距离的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与江浙沪部分城市基本属于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与中西部大部分城市属于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皖江城市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也要与东中部地区深度合作,形成立足安徽,加强与东部战略合作、联接中西部,努力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20.
骆灿  陆菊春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4):195-203
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对2013—2019年长江经济带36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通过构建修正引力模型得到城市间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分析法从网络化视角探索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强度处于下降趋势,等级结构特征比较明显,下游城市在空间网络中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而中上游城市处于相对劣势地位;(2)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集聚板块特征呈现板块内集聚、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关联;(3)城市环保、科研投入差异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网络的形成,城市距离、开放、创新水平差异则对其有负向影响.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城市看作一个整体,在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时注重城市间的协同关系和联动效应;打破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马太效应,优化整体格局;进一步完善各城市的交通设施,推进路网规划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