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与侵权人在诉前达成和解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对节约诉讼资源、促进纠纷多元化解决、及时保护公共利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面临理论依据不足、启动程序缺失及和解协议缺乏监督等问题,制约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构筑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和解机制,不仅要完善案件审查、听证程序及司法确认程序,也要明确其适用范围、启动方式及鉴定方法,从而提高环境侵权纠纷解决的整体效率,进一步健全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包括是诉讼和非诉两种方式,而和解是非诉中最简便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那么和解协议的性质应该怎样认定?在生活实践中,常出现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又不履行协议内容的情形,这时应该如何保护对方当事人的权利?如果在此时再选择诉讼,那么起诉的内容是什么,究竟应该是原事由还是和解协议?本文将从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对比中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在生态环境侵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但是其适用范围仍有争议。随后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明确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可有关惩罚性赔偿数额如何量定并未给予清晰的指引。惩罚性赔偿数额的量定是关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功能实现的重要环节,其中基数和倍数作为惩罚性赔偿数额的构成要素尤为重要。依循惩罚性赔偿的制度功能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基数与倍数认定规则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针对现有规则认定中基础概念不清、估算方法不明、司法审查不足的问题,建议从外部对惩罚性赔偿数额进行限制,合理平衡惩罚性赔偿的数额,以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同质补偿是民事赔偿责任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对于许多虚假广告恶意侵权案件,同质补偿原则显现出诸多局限,不能有效发挥法律责任的教育、预防以及制裁功能,将惩罚性赔偿引入虚假广告侵权领域已具备相应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船舶油污民事赔偿责任中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船舶油污民事赔偿责任法律体系中法律适用较混乱的情况,在分析我国现行几部调整船舶油污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及《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公约》之后,从国际条约法和国际私法角度阐述法律的适用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在我国船舶油污民事赔偿责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院应严格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中的冲突规范指引找到正确适用的准据法,并应严格适用该准据法审理案件.  相似文献   

6.
民事简易程序作为快速、经济地解决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适用.民事简易程序并不仅仅是法院为提高办案速度的权宜之计,还是诉讼法理之必然要求.而且,在对其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时,必须遵循诉讼法理并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面对逐渐增多的损害公共利益而又得不到正确处理的案件,笔者认为,在我国法律中,应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因为检察权的权力内容就应当包括法律监督权和公诉权。同时,解决纠纷要有相应的诉讼理念和诉讼形式与之配套,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相关程序设计也是关键一环。从提起的案件范围、提起的方式以及检察机关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实体法理论基础是惩罚性赔偿的制裁与威慑功能理论,程序法理论基础是诉讼担当理论。适用惩罚性赔偿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审慎原则和适度原则。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应当以法定倍数赔偿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过错、造成后果、获利情况、经济承担能力、将要承担的其他财产责任等进行综合考量,确定相对合理的惩罚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9.
现行法律多是用人单位违反法律应向劳动者赔偿责任的条款,鲜有涉及劳动者履行职务过程中因自身过错造成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规定.劳动者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多大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引发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还是劳动纠纷等等,在立法上语焉不详,实践中也颇有争议.本文试以某公司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赚取差价被判赔偿损失一案为例,梳理、评析此类案件的几个常见疑难问题,以期立法者改进,并供劳动法实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交通肇事罪中,被告人足额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量刑时可作为酌定情节予以考虑,即民事赔偿充分可以减少肇事者的刑罚,司法实践中也有大量案件遵循此项规定。该规定使人们形成了肇事后只要赔钱就可以买刑赎罪的误解,有损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探讨该项制度的合理之处有助于明晰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动产登记错误致害的赔偿义务人为登记申请人或登记机关,但必须清晰区分不动产登记错误的原因来确定赔偿义务人承担的具体责任形态。对于因登记申请人恶意导致登记错误而造成受害人受损的,实属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对于因登记机关的过错导致登记错误而造成受害人受损的,其承担的是民事侵权责任还是国家赔偿责任,可赋予被害人自由选择行使救济权利。现阶段,登记机关暂不适宜承担无过错责任,宜采过错推定责任,另外,登记机关承担赔偿范围既包括受害人的直接财产损失,也包括间接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2.
法院调解结案率在2000年前后出现了剧烈波动,从起初的逐年下滑转而不断向上攀升,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当事人的诉讼观念转变及法院案件压力增大等因素均成为导致法院调解结案率下滑的主要原因。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也引起了司法政策的转变,又使得法院调解制度重新受到重视,法院调解制度成为民事司法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偷逃高速公路通行费之违法行为日趋严重,尤其是经营与管理相分离的今天,不但出现查缉难、处罚难和执行难,且反遭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侵权赔偿诉讼也屡见不鲜。本文针对偷逃高速公路通行费案件的现实状况及治理困境,提出完善制度、给予刑事规制、形成长效联合机制、程序与实体正义并重、指定停放与留置处罚并重等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4.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创建的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是一种重要的诉讼理念,对刑事检察工作的改革创新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从检察环节适用当事人和解诉讼程序的视角,对当事人和解诉讼程序的理解适用与完善进行探讨,以期对实践适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环境诉讼因其专业性强、复杂程度及诉讼成本高等原因,导致公众对于通过诉讼的方式主张权益心生畏惧.律师费转付制度,可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环境诉讼的热情,激励合法诉讼,从而促进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当前在环境诉讼中施行律师费转付,应基于原告"获得某种程度的胜利",不适用于被告,且律师费的标准应该由法院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判定,而不能按照实际支出的代理费用赔偿.  相似文献   

16.
鉴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保护应成为民法的价值取向。而同质赔偿在应对公害民事侵权时表现出的缺陷与不足,及惩罚性赔偿特有惩罚性、预防性的特点使公害民事侵权有必要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未来《民法典》与相关立法应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如此才能充分保护受害人的权利,彰显民法正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1933年《证券法案》开始,就建立了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看门人的虚假陈述诉讼制度,这一制度在此后的80多年中几经风雨,曾被认为是证券法遏制看门人虚假陈述并保护投资者的利剑,但在理论的演进和司法裁判的发展中终被废止。2001年安然事件中,看门人制度失灵,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美国学者再一次对这一理论展开讨论。我国也在2003年通过司法解释将看门人纳入虚假陈述诉讼当中,这一制度对于不成熟的我国证券市场有着积极的一面,但是目前司法实践中鲜有此类案件。借鉴美国这一制度的发展,作者认为对于发行人和看门人的区分保护将是我国未来司法和理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执行和解是化解"执行难"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司法实践中受到执行法官和当事人的广泛青睐,并能有效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让执行案件在执行过程中尽量促成执行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认真履行,成为当前法院执行机构共同追求的工作目标。在新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下,对执行和解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环境侵权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证据难以收集保存、专业技术性强等特点导致取证难、举证难、质证难成为制约环境侵权案件审理的瓶颈.在环境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中充分考虑环境侵权案件的特点,均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针对不同的案件进行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解决举证难问题.科学地设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完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法律体系、技术标准和收费标准,解决取证难问题.明确环境侵权诉讼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证据属性、参与诉讼的程序,弥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的不足,解决质证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和解与调解都是追求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下的合意,只不过调解中有了第三人的指导,但纠纷的最终解决还是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调解只是和解的一种形式,在民事诉讼模式逐渐向当事人主义改革的今天,应当逐步取消调解制度,建立包含调解下和解的和解制度。具体思路是:以现有和解制度规定为基础,吸收调解制度的合理内核,摒弃调解制度的不合理因素,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完善我国现有的民事纠纷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