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检验报告单的带菌情况,并行菌属及菌种类型分析。方法:在检验报告单上直接取样增菌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培养,用形态学检验及生化反应鉴定到种。结果:1 000份检验报告单,血琼脂平板共生长细菌719株,其中葡萄球菌属518株占72.04%,肠道杆菌175株占24.34%,枯草杆菌26株占3.62%。麦康凯平板共生长细菌369株,其中葡萄球菌属299株占81.03%,肠道杆菌70株占18.97%。结论:检验报告单主要带菌为葡萄球菌和肠道杆菌,其中葡萄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道杆菌以耶氏菌和志贺氏菌为主。  相似文献   

2.
金龟子绿僵菌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icroRNA能调控基因表达,继而调控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各个重要环节。本研究采用特异的茎环RT-qPCR方法,对15个绿僵菌miRNA进行不同诱导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蝉蜕诱导过程中,15个绿僵菌miRNA的表达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在血淋巴诱导过程中,15个绿僵菌miRNA的表达量差异存在以下2种情况:即man-miR-2等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或者man-miR-6等显著下降。这些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在绿僵菌侵染昆虫的过程与定殖于昆虫体内发挥相应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肖雪 《考试周刊》2011,(46):222-222
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昆虫知识、欣赏昆虫图片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多种绘画表现形式,使美术课程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教学目标(一)认知领域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外形特征,感受和体验画中可爱的昆虫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引导学生认识益虫和害虫时,我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等观念出发,不再一刀切地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而是与学生进行漫谈。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昆虫资料带到课堂上。在复习完昆虫的共同特征后,我问学生还知道哪些昆虫,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以下是课堂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5.
《昆虫》     
《昆虫》(第二册十四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几种昆虫形态的观察,指导学生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初步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逐步培养儿童研究昆虫生活习性的兴趣和能力。本课属于观察课型,教学设计思路是:在对蚂蚁和其它昆虫形态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昆虫的三个特征,建立昆  相似文献   

6.
在引导学生认识益虫和害虫时,我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等观念出发,不再一刀切地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而是与学生进行漫谈。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昆虫资料带到课堂上。在复习完昆虫的共同特征后,我问学生还知道哪些昆虫,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以下是课堂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7.
《昆虫》一课,主要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教学时,应从观察入手,通过“捉一些虫子”作为标本,进行比较归类,概括出昆虫外形的共同特征,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并帮助学生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虫子是不是昆虫。  相似文献   

8.
饲养昆虫,观察昆虫的生长发育和变化,是学好小学自然第二册《养蚕》和《昆虫》两课的重要一环,对学生了解昆虫的科学知识,学习饲养本领,培养他们研究昆虫的兴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饲养昆虫,大多以养蚕为例。桑蚕虽然易养,但要天天采桑喂食,星期天也需有学生喂食照料。我们采取就地取材,用简便的方法饲  相似文献   

9.
[课例简析]《昆虫》(“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八课)一课,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了《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通过对虫子的观察和分类活动,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昆虫》(第二册14课)是在学生通过对几种昆虫的形态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使他们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培养学生研究动物生活习性的能力和兴趣.教学时应通过这些实例,生动地学习昆虫知识,其愉快教学片断举两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本次阅读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通过阅读交流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通过制作昆虫名片、昆虫标本、昆虫小报等活动,加深对昆虫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徐丽 《生物学教学》2012,37(4):58-60
介绍了校本课程《我的昆虫记》,带领学生在昆虫王国中翱翔,学习昆虫的知识,了解昆虫的生活,感受昆虫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昆虫,它们为自然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生机。本课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生活中昆虫的形态和花纹,了解其特点,使学生从感官的满足引发表现的欲望,促进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本课教学内容偏重于对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特点的认识和表现,通过对昆虫的观察了解,将观察体验和绘画、手工制作融为一体,画自己喜爱的昆虫,制作自己熟悉的昆虫标本,帮助学生建立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第二册《昆虫》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及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把握昆虫的共同特征;研究动物生活习性,引起学生观察和研究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为以后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昆虫是学生常见的动物。他们经常听到昆虫的叫声,也经常看到昆虫吃东西的形象,至于昆虫如何进行呼吸,他们一般没有注意过。“昆虫有鼻孔吗!”“昆虫是用什么东西进行呼吸的呢?”……我在学生课外生物兴趣小组上,提出了这些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动手探求这方面的知识。首先,我发动学生■捉蚱蜢、蟋蟀,知了、蟑螂等昆虫,指导他们把两个同样的活昆虫,分别放进两只盛满水的小口瓶瓶颈里。一只把头完全浸没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自然课本中,有不少有关昆虫知识的教学内容。制作昆虫标本,既能使学生学好昆虫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制作昆虫标本的传统方法是,先要用毒瓶或毒药把昆虫毒死,然后展翅或定型。但使用毒瓶或毒药,对小年龄的学生来说不很理想,一不注意,就会污染。使用起来也不  相似文献   

17.
昆虫分类学是所有昆虫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基础,实践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昆虫分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随着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手段的推广和运用,实验和实践教学部分的不足之处日益显现。结合十余年的昆虫分类学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基于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考核方式两方面,对大学本科昆虫分类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旨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造就更多的创新型昆虫分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8.
虫生真菌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虫生真菌的资源分布论述,在我国已发现的昆虫病原真菌涉及40多个属400多种,其中虫草属真菌80种,捕食和寄生线虫的真菌10种,寄生昆虫的真菌215种,报道的新种有24种,生物防治中应用较广主要为绿僵菌、白僵菌和蜡蚧轮枝菌等;其次概述了入侵及致病机制,虫生真菌的入侵主要分四个阶段,入侵是机械压力和酶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对毒力稳定性,菌株来源对同种昆虫毒力往往差异较大,同一菌株对不司寄主或同一寄主不同虫龄的毒力也有所不同.介绍了虫生真菌的发展的历史、研究现状与展望,对近年来我国虫生真菌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也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9.
郑松龙 《教师》2014,(7):102-102
正问题解决能力,是智力教育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目标,但不是智力教育的全部目标,当然更不可能是整个教育的全部目标。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开设了《昆虫小世界》的校本课程,把"昆虫研究"作为面向我校小学生的一项课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认识昆虫、捕捉昆虫、饲养昆虫、制作昆虫标本和艺术品、撰写科学小论文等实践活动,从而引导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然、接近自然,提高学生科普意识,培养科学技能、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能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昆虫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美丽的昆虫》是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以后和大自然更加贴近的一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仔细体会并口头描述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和色彩的丰富性,强化视觉印象,帮助学生认识昆虫的共性和不同特点,掌握自己熟悉的昆虫画法和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