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展立新和陈学飞的长篇文章《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以下称"理文").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否定潘懋元关于高等教育"两个规律"的理论,否定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论",作者认为"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无奈的历史选择",导致两大失误:一是"颠倒了认知理性与各种实践理性的关系,使国内高等教育难于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二是"不惜压制其他实践理性的发展,以至于在高等教育的各种目标之间、不同的目标之间与手段之间,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和冲突".因此"突破与超越适应论,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理文"在竭力否定和贬低高等教育"两个规律"理论和"适应论"的同时,鼎力推崇和提倡所谓的"认知理性",认为高等教育要摆脱"适应论"的思想束缚,必须"回归认知理性,建设完善的学术市场",认为"高等教育本质上是发展认知理性的事业"、"高等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应该是认知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展立新和陈学飞的论文《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认为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历史误区,超越"适应论",回归"认知理性",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高等教育适应论是历史误区还是发展规律"这一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部分师生展开了讨论,取得了如下共识:高等教育"适应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是高等教育基业长青的前提,回归"认知理性"不仅不会突破或超越"适应论",而且要求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循"适应论"。回归"认知理性"包含在了"适应"社会之中,与"适应"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铺开,国际化成为日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东京大学作为日本世界一流大学的“旗舰大学”,其国际化战略及实践最具典型性.文章通过分析东京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导向动机、愿景目标、管理模式以及实践途径,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助推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多国高等教育发展要务.2013年,俄罗斯政府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5-100项目”.该项目实施4年来,在提升21所项目大学世界排名、国际师生数量、国际论文发表量等方面成效显著.俄罗斯项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经验包括:组建国际委员会,实行专家治校;选取适切参照大学,进行理性追赶;增设双学位/全英文课程,加速课程国际化;提供论文发表支持,提高成果国际“能见度”.国家政策支持是俄罗斯建设一流大学的首要条件,师生来源国际化是其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理性看待世界一流大学与大学排行榜之间的关系,厘清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关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同时,更要重点关注发展我国健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危机和挑战,诸如过度强调科研可能会导致对教学质量的忽视、对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视可能会进一步强化精英主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如何形成中国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占侃 《高教论坛》2021,(9):105-107
19世纪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高等教育,以认识论为基础,坚持纯粹学术旨趣的高深学问研究,使德国成为世界学术研究中心,并由此使科学研究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20世纪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美国赠地学院的崛起,则是以政治论为基础,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产生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并使社会服务成为高等教育新的职能。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步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高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应对认识论和政治论进行有效融合,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哲学理念,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50周年的时候 ,中国人民大学确立了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李鹏委员长出席了校庆纪念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正式向全国人民宣布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这一目标。一、为什么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从世界范围看 ,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 ,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 ,是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可以说是个大国 ,但并不是强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才逾1…  相似文献   

8.
以认识论为基础和以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之分野是高等教育主旋律下的多重变奏,二者从不同方面深化并发展了高等教育哲学,尽管都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历史合理性,但也都具有各自不足之处。高等教育哲学的走向是整合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即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进而寻求“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 2 1世纪是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多次强调的问题 ,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战略课题。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科技形势的发展变化 ,高等教育如何改革和发展才能适应新世纪新形势的要求 ,值得教育专家和教育理论工作者探讨。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对某些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要把“强强联合”落到实处 ,“抓大放小”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好高等教育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国家实施了“2 1 1工程” ,并推出了高等学校“强强联合”的新举措 ,这是根据国际科技教育的发展形势和我国经…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一流大学”并不仅仅意味着极高的学术声望、诺贝尔奖等荣耀,它同样是西方知识型的“理性”排斥非西方知识型的“癫狂”的工具。以消解自身为代价,单向融入西方知识型中,盲目追逐“世界一流大学”的外在符号,这对中国高等教育是极其危险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重新考虑中国的“一流大学”究竟应当具有何种价值特征了。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必须要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教育观念必须随着更新,要树立起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观念、高等教育发展的观念、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的观念以及以人为本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春明 《高教论坛》2003,(2):7-9,14
本文论述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新形势下,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抓好师资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建设有着战略性的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思路,正确处理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坚持改革,在改革中谋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建设有着战略性的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思路,正确处理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坚持改革,在改革中谋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高等教育要实现创新,首先要创新其教育理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坚持人本理念、质量理念、社会化理念和开放化理念。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等方面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知识+技能”复合能力人才的培养.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不断变化,对高职院校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具有完善知识结构,如高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适应快速发展社会的需要。但是现在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机制还很不完善,教师的主动性还有等进一步提高,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发展,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关注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不断完善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管理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发展区域高等教育要充分认识它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本文立足于科学教育发展观,从政策、经费、高校自身三个方面就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高校最重要的管理理念,是高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是高校管理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要求。具体体现在高校管理中就是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丁莉婷 《成人教育》2019,39(5):11-14
智慧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智慧教育应用于继续教育时,要在理念上高站位,在整体规划上长远布局,在系统性建设上统筹管理、教学、学习和评价四个系统协同推进。随着融合的深化,智慧教育将推动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快速普及、驱动继续教育理念创新和内涵拓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C I策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方法。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对高等教育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C I理念引入高校管理之中,是高等教育产业和高等教育市场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是高校自身发展过程的必然。同时要结合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质,调动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积极性,进行C I策划并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