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于璐  李鸣曦 《兰台世界》2014,(1):155-156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宫廷舞蹈的经典之作,以此来探讨唐代宫廷乐舞对宋代队舞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探讨了《霓裳羽衣舞》及宋代队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唐代宫廷乐舞对宋代队舞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唐玄宗时期的《霓裳羽衣舞》便是当时盛唐时期乐舞文化的最高代表,研究《霓裳羽衣舞》对于探析唐代舞蹈艺术风格乃至整个唐代的乐舞文化都有着深刻而且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乐舞《霓裳羽衣舞》的嬗变轨迹,和唐朝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政治状况密切相关,其风格特征亦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霓裳羽衣舞》在盛唐时期充满浪漫色彩,中唐时期显得平实而灵活,晚唐时期具有惆怅抑郁的基调和肃穆庄严的风格。唐朝时期最为有名的、最富有代表性的乐舞作品之中,《霓裳羽衣舞》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品之一。《霓裳羽衣舞》的历史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乐舞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易小迪 《兰台世界》2013,(23):158-159
沉积了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唐代乐舞《霓裳羽衣》不仅在唐代大受宫廷、民间的欢迎,而且对后世影响至深。本文拟探析《霓裳羽衣》在唐代的创作渊源、嬗变与影响,以再现繁荣昌盛大唐文化中的这朵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5.
"队舞"是宋代宫廷歌舞形式之一,属于一种表演性的群舞。宋代队舞是在唐代宫廷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队舞有别于唐代宫廷舞。本文主要谈论宋代时期宫廷食飨歌舞形式"队舞"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谢阿蛮作为唐朝第一舞娘,其所跳的《凌波舞》被后世所传承。可见唐朝的乐舞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唐代很多的诗词中都与乐舞相匹配,如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  相似文献   

7.
陈佳宁 《文化遗产》2023,(1):91-98+2-3
四川省泸县石桥镇新屋嘴村二号墓出土有两件石刻,一为奏乐图,一为舞蹈图,二者虽分刻不同砖石,但实为一组,它们共同构成了宋代《采莲》队舞的表演场景。这件《采莲》石刻的披露对舞蹈史研究颇具价值,作为反映宋代《采莲》队舞的首件文物,它改善了当前队舞研究史料数量稀少、来源单一等问题;并且反映了《采莲》队舞的演出实况,借此可知演员装扮、舞台布置、砌末使用、乐队组成等诸多内容;再者,这组石刻说明,《采莲》队舞至晚在南宋就走出宫廷,流行于民间社会,它是两宋时期宫廷和民间表演艺术传播互动的一个真实写照;而队舞的民间化势必会导致它的演出规模和体量缩小,表演规制不再像宫廷时那般严格,队舞进入杂剧的最大障碍不复存在,它由此具备了与杂剧融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队舞起源于唐朝,在宋朝时成为宫廷乐舞的宠儿。宋朝的队舞,对于前朝进行了较多的保留与继承,并进行了发展与创新,更为注重避俗求雅,增加了大量的诗歌朗诵与对答,同时利用朗诵、歌唱、舞蹈等形式,有意识地加强故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齐娟 《兰台世界》2013,(12):155-156
队舞起源于唐朝,在宋朝时成为宫廷乐舞的宠儿.宋朝的队舞,对于前朝进行了较多的保留与继承,并进行了发展与创新,更为注重避俗求雅,增加了大量的诗歌朗诵与对答,同时利用朗诵、歌唱、舞蹈等形式,有意识地加强故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两宋教坊所演的大曲队舞是古代艺术史上的奇葩,对于古代宫廷戏剧的发展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中《射雕回鹘队》和《抛球乐队》两种还蕴含着一些传统体育和传统民俗的史料,对其作出考察可以得出以下观点:其一,《射雕回鹘队》表现了古代射箭运动的内容,与久已失传的回鹘民俗"射雕盘"有密切联系;其二,《抛球乐队》大曲曲本中的曲辞对古代"抛球"运动的情形有详细描述,是研究这项传统体育运动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1.
王育红 《兰台世界》2006,(22):52-53
本文运用诗史互证方法,论证王建《宫词》所反映的唐代宫廷乐舞史料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元《十六天魔舞》作为写作的引子,从统治者的身心需要角度出发来论述元代宫廷舞蹈。首先对元代宫廷舞蹈的渊源作个简要的概述;第二具体讲《十六天魔舞》;最后归纳说明元代宫廷宴享娱乐性舞蹈。  相似文献   

13.
柘枝舞作为一支由唐朝流传下来的舞蹈,在经历了唐朝数百年与五代十国纷争之后,在宋朝宫廷以新面目重新示人。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由唐到宋乐舞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宫廷舞蹈也在这一时期登顶封建王朝舞蹈艺术之巅。雅乐舞虽不能去俗,但完全能做到雅俗共赏。祭孔舞在明代最终定型,充分展现了封建帝王对仁德治国儒家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宫廷舞蹈也在这一时期登顸封建王朝舞蹈艺术之巅。雅乐舞虽不能去俗,但完全能做到雅俗共赏。祭孔舞在明代最终定型,充分展现了封建帝王对仁德治国儒家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唐朝"第一乐曲"的《破阵乐》,其从产生到演变的过程均贯穿于唐朝始终。《破阵乐》是一首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乐舞,在唐朝宫廷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地运用到军队庆功、朝会、郊庙祭祀等多种场合。  相似文献   

17.
飞花拾零     
杨玉环是一个水平不低的诗人,《全唐诗》载有她的一首诗,题名《赠张云容舞》: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渠袅袅秋烟里。转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张云容是个宫女,善于表演霓裳羽衣舞。有一天,在绣岭宫,她为唐明皇和杨玉环表演,杨玉环看后深为赞赏,就题赠了这首诗。这一首诗能写得如此地好,可见杨玉环写诗是一位高手,她  相似文献   

18.
韩休墓乐舞壁画自出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关于其乐舞演出类型,学界说法不一。本文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史料和相关的乐舞壁画,对韩休墓乐舞图像作了进一步探索,认为壁画演出内容并非胡旋舞或《踏摇娘》。该乐舞图像将传统的"长袖舞"和异域"胡腾舞"置于同一画面,反映出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域外乐舞演出形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过渡,折射出唐代社会对外域及本土乐舞艺术接纳方式的转变,释放出盛唐之后乐舞深度变革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唐代音乐在中国音乐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最为绚烂的篇章。《破阵乐》在唐朝乐舞中可谓是最为繁盛的音乐作品之一,被称为当时的"三大舞"之一。  相似文献   

20.
廉玉柱 《兰台世界》2014,(10):158-159
唐代音乐在中国音乐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最为绚烂的篇章。《破阵乐》在唐朝乐舞中可谓是最为繁盛的音乐作品之一,被称为当时的“三大舞”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