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可”一词在文言文语段中使用较为常见.但许多译者不是把“不可”当作“不可以”理解.就是干脆不译.似乎文言文语段中“不可”一词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不可”.这种做法实为不妥。其实.“不可”一词在文言文语段中除了用来表示否定语气外。还可理解为“不宜”、“不许”、“不能”、“不应”等.细细察之其含义还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科中.物理学科可以说是较难学的一门.特别是农村中学.很多学生的基础较差.要想学好物理真是很难.因为要想学好物理还要先过数学关.很多学生不会做“一元一次方程”、“分式的加减法”等.而且物理本身的理论就很抽象难懂.如课本中提及的“形状”与“状态”、“运动状态”、“力臂”、“功”、“物质”与“物体”等名词.很多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不好.连物理课本上的文字都读错.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将句子读破.通过探究试验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1.认识“狮、整”等10个生字,会写“练、习”两个生字。 2.积累词语,在品读课文中理解“整天”“刻苦”等词语。  相似文献   

4.
一、挖掘教材,激发识字兴趣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有情趣地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趣.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采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罗兰 《小学语文》2010,(5):26-2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积累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7.
一、综合应用题的分类 从总体上看,综合应用题可归纳为两种类型:(1)多题型试题.即在一道题中可能综合了选择、填空、简答、计算等多种题型.(2)科学探究的多环节试题.即在一道题中综合了科学探究的多种能力要素,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本文侧重阐述第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运动教学法”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不断探讨、不断发现问题,自由组合或组织组合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突出动腿、动手、动口、动脑去解决学习中突出的问题,“动”中有“议”,“议”中有“动”,师生互动.互相交流,相互帮助,加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突出“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跃、热烈、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参与,掌握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变“教堂”为“学堂”,变“讲堂”为“议堂”的运动教学方法.没有“运动教学法”就没有愉快教学,愉快教学又反作用于“运动教学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9.
尹亿民 《湖南教育》2011,(12):60-61
在“为先在线”网站(http://hnjy.com.cn/)里,在“新闻”“评论”“视频”“期刊”“健康”等栏目中,聚集着一群热爱教育、关心教育、渴望提升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创新的肥沃土壤,积极开展班集体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是一株株嫩绿的禾苗,他们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沃土.我积极开展了“手拉手”、“新世纪我能行”、“绿色的呼唤”、“向科技进军”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  相似文献   

11.
刘克风 《教育导刊》2013,(12):55-56
在我国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修身”、“仁爱”、“自省”、“慎独”等卓越的教育智慧,以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教育内容,始终根植于中华民族厚实的土壤,生生不息。当今时代,在学校教育中弘扬儒家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中,“宣传”这个词十分常用.但译成英文时总存在误用的情况。汉语的“宣传”在英语中可以表示为propaganda、publicity.drumbeating、disseminate.flack等.接下来我们一一研究.看看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3.
1.认识“帘、另”等1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女、气”等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8自然段。3.结合图片,在语境中理解“商量商量、照顾、悄悄”等词语。  相似文献   

14.
段立珠 《今日教育》2004,(12):27-2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两备”.即备教材、备学生.这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将“两备”的工夫做扎实.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确是大有裨益的。通过对几届学生的归因分析.对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做好“两备”的思索.我发现“两备”中其实蕴含了一个核心问题——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指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语文材质”.又指语文教学的教材、知识等.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可以从“开放”中寓新,“玩”中创新,“实验”中求新.“质疑”中出新等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杜蕾 《成才之路》2009,(27):50-51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感叹词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可是,感叹词在英语口语中出现的频率一直比较高。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一、Oh:表示惊讶、指责、痛苦、称赞、懊恼等a.“Oh.who was that?”Mr.Black asked。“哦,是谁?”布莱克先生问。b.“Oh,how blind you are!”he cried。“哎呀,你们真瞎!”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所谓“错误”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特别是“错题”.学习中有“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错误”的负面作用,学生由于害怕“错误”,长期在焦虑、烦恼、忧郁、惧怕、无助等情绪状态下学习,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知识活动受到压抑,形成学习障碍,跟不上学习的节奏,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教育实践活动家陶行知就曾对“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作出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学合一”的精辟论述.构建学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之间相互渗透,有效融合的统一整体.教师的有效“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高效“学”,达到“以教导学”.反之,学生的深刻“学”是为了推进教师的深入“教”,达到“以学促教”,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教学共赢”的目标追求.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主体实际、教材内容要义等因素,确定好“教”的策略.通过“以教导学、以教引学”等指导活动,讲解传授数学知识技能.学生主体在此进程中,积极呼应,配合策应教学活动,深入参与师生互动、探知分析数学知识、问题活动.高中生学习习惯逐步树立,学习要求逐步提升,需要教师“拿捏”好教与学之间关系,做到“教学合一”.本人现对“教学合一”理念在三角恒等变换章节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某杂志读到《不妨为学生的数学课本打些“补丁”》一文.文中提到的“补丁”是指根据所学内容.把课本上没有而实际练习时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牢记的一些概念、定义、规律和方法等.让学生工整地摘录在课本的相应章节.用“补丁”来形容非常形象.且有创意。在课堂教学中,“补丁”除了在记录概念、定义、规律和方法等结论性知识使用之外.有没有其他的用武之地呢?  相似文献   

20.
1.理顺教学基地建设与“211工程”建设的关系。基地建设与“211”工程建设侧重点不同。“211工程”侧重于硬条件建设.建设项目需要转化为固定资产;而基地建设既有实验室等硬条件建设.又有教学改革、师资队伍、运行机制等软条件建设.涵盖面非常广泛。因此在实施建设中应软硬条件并重.避免“重硬轻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