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广告协会广播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在作为“广播发展年”的2003年里,全国各广播电台的广告经营收入普遍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超过5000万元的多达十几家,广告收入过亿元的有6家。其中北京台着力建立激励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通过运行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创收近3亿元的佳绩再次拔得头筹。广东台在调整中打好发展基础.积极在节目策划、设置上下功夫.以节目质量推动创收.2003年广告比上年同期增加了近300万元。深圳台以提高收听率、增加广告创收为经营理念,实施“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发展模式,办“看得见的广播”,广告经营创收达到1.3亿元,比前年增长30%.  相似文献   

2.
徐蓉 《新闻前哨》2005,(9):100-101
作为广播广告行业来说,只有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强化广播广告的规范化经营,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一、广播广告经营现状广播电台的经营,包括广告经营、节目经营、产业经营和多种经营,广告经营是广播经营的重中之重。许多电台90%以上的经营创收来自于广告。广播广告的经营,主要是出售广告时间,让广告客户来购买。从目前广播广告结构来看不太合理,医疗广告,热线咨询占到整个广告时段的70-80%,有的台甚至占到90%以上,由于广告业是一门新兴的产业,我国在广告监督管理上还存  相似文献   

3.
随着县(市)级广播电视体制的全面改革,广告创收从多个部门到一个部门,广告部主任从任命制到投票表决产生,创收指标从下达任务到投标招标风险责任制,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县(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广告潜力得到了充分挖掘,经营创收大幅度增加。然而,要完成大幅度增加创收指标,每个台必须有一套更具体、更可操作的方法和措施。我们临安市广播电视广告中心总结以往的工作实践经验,确立了经营创收三个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李俊健 《河北广播》2007,(2):56-56,53
广告创收是广播媒体经营创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的将广告时间销售出去一直是广播传媒的战略核心。但是,目前广告作品在媒体中所处的状况与其地位极不相称,在广播媒体的所有节目中广告成为了一只“软肋”,当人们提起广播媒体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类不切实际的广告,这严重影响了广播媒体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广播2007年的广告经营创收,取得了可喜成绩,并于2008年1月荣获"2006年~2007年度全国广告文明单位"称号,这是湖北省级、市级广播媒体中惟一获此荣誉的单位。  相似文献   

6.
实现节目内容为王,经营渠道扩张,对于广播频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广播专业频率,不能按照行政机关进行管理和运作,广播应坚持在“导向正确、当好喉舌”的前提下,突出自身特色,优化运营模式,围绕市场去经营广播。目前,我吲大多数广播媒体经营中主要收入依靠广告,广告创收是广播不可动摇的主业。但广告收入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7.
传统媒体创收下滑的趋势下,广播有必要整合资源,探索多元化广告创收和产业经营新模式。另外,在经营机制上也应当进行改革探索,增强运营的活力,进行事业产业的分离,理顺广播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广播媒介已进入品牌营销时代,广播品牌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广播媒介的生存,关系到广告创收。在国家有关部门压缩和整治医疗广告的大环境下,依托广播品牌经营广播广告,是大势所趋。广播品牌对广播广告经营的影响和作用1.广播品牌是受众注意力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注意力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虞怡 《视听纵横》2005,(1):82-83
说起电视媒介经营,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广告创收。的确,在当前中国三级办台框架下,广告创收在各个台的年收入中一枝独秀,占到了各台年收入的八至九成以上(业内人士称广告是电视媒体的生命钱),广告创收为电视媒介的壮大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特别是电视经济学的提出及电视媒介所面临着的集团化、市场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广播广告经营.继2003年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的基础上.又以近30%左右的速度递增.有些电台还达到了40%的增长速度。在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全省地级以上城市有15家电台去年的广播广告创收超过了千万元。浙江中部的金华市.经济发展水平在浙江全省处于中偏下的水平,而广播广告却在2004年首次超过千万元.增长率达到了40%。  相似文献   

11.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对于广播媒体来说,客户是听众和广告主,而现有的广播商业模式主要是以单位时间的收听率吸引广告主,产生效益,完全放弃了对听众这一客户群的经营。这种传统的以单一广告创收打天下的商业模式因为广告播出时间的有限性和广播媒体自身的局限性,形成了广播经营创收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12.
祝兆平 《视听界》2008,(1):52-54
笔者自1986年秋从电台抽出筹建《苏州广播电视报》,至今已逾20年。前8年以负责采编工作为主,后12年以协助报社主要领导分管广告创收工作为主。广告经营从接手时的年创收400万元左右,发展到最高达到2000多万元。这里,我把十多年来关于广电报广告经营方面的点点滴滴体会,以随想的形式写出,以为交流。  相似文献   

13.
《河北广播》2006,(C00):21-21
河北交通广播自一九九六年开播伊始,广告经营就确立了以品牌广告为主,专题广告为辅的经营战略。在这一经营方针的指导下,河北交通广播品牌广告的创收额度年年大幅度攀升,从最初的年创收“硬”广告额度几十万元到今年的近千万元实为不易。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广告协会广播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在作为“广播发展年”的2003年里,全国各广播电台的广告经营收入普遍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超过5000万元的多达十几家,广告收入过亿元的有6家。其中北京台着力建立激励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通过运行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创收近3亿元的佳绩再次拔得头筹。广东台在调整中打好发展基础,积极在节目策划、设置上下功夫,以节目质量推动创收,2003年广告比上年同期增加了近300万元。深圳台以提高收听率、增加广告创收为经营理念,实施“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发展模式,办“看得见…  相似文献   

15.
孙宏利 《中国广播》2006,(11):33-36
近几年来,国内广播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频率专业化建设成效显著,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广告创收保持了年均20%左右的增长速度。2005年,国内已有12家电台经营创收突破亿元大关,北京电台更以4.3亿的广告收入写下了中国广播发展史上的奇迹。但同时,国内广播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经营模式没有本质的突破,广告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传统广播传播方式的局限性,也使  相似文献   

16.
阚平 《中国广播》2005,(8):56-57,69
随着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经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经营到多种经营,正在不断发展完善。目前,我国广播广告依然是广播经营的主体,那么,未来广播的经营主体是否会有变化?其发展走向如何?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中国媒介发展报告》预测,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广播广告经营额会从2001年的21.9亿元人民币,上升到61.5亿元人民币,广播广告在我国广告总金额当中的比重也会由2001年的2.6%上升到5.6%。而近几年发展  相似文献   

17.
白玲 《中国广播》2007,(1):14-16
2003年初,广东台提出要实现广东广播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在短短的几年内,广东台开创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目前不仅拥有9个广播系列频率、两家报纸、一个影音公司,还有了由广播人自己办的两个数字电视频率;广东台的经营创收增幅近几年都超过了20%,2005年达到3、2亿元,提前实现了广电总局提出的翻一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前,广告收入仍是我国广播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此,如何面对其他媒体的威胁,在各类媒体的广告经营竞争中夺得市场份额,谋求自身发展,已成为广播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对于国际上先进国家广播广告经营所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我国的广播广告从经营理念到具体操作都还比较稚嫩,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广播媒介已进入品牌营销时代,广播品牌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广告创收,关系到广播媒介的生存。下文将着重讨论广播节目品牌与广播广告经营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惠龙和 《视听界》2009,(2):66-67
纵观全国地市级广电报,唐山广电报的广告经营可谓一枝独秀,发行量15万份,全年经营创收4000多万元。在江苏地市级广电报中,只有南通广电报经营创收超过了2000万元,大多数地市级广电报的经营都是步履维艰,经营惨淡。徐州广电报经过2006年的探索、2007年内容的整改、2008年发行的创新,拓宽了经营渠道,突破了发展瓶颈,实现了经营创收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20.
《河北广播》2010,(1):27-27,3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是媒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刚刚过去的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日渐显现,媒体和广告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广播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竣挑战。河北电台在局党组、台分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台上下共克时艰,实现了经营创收的逆势增长,首次突破1.4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