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永州十年,是柳宗元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形成了自己诗文的艺术特色的审美风貌。柳州四年时期的创作在风格上是永州的沿袭,是一脉相承的,但有一些变化和发展,形成了个人特色。本文从柳宗元被贬永州和柳州两个不同时期入手,着重探讨以这两地为代表的贬谪时期诗文创作风格上的异同,从而深化柳宗元整体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的赏析。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在柳州创作了10余首寄赠诗,这些诗歌真实地反映了柳宗元在柳州期间的心态,即对柳州地域的痛苦心境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些诗歌是正确认识柳宗元在贬谪柳州之后的特殊心境的文本.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以自己的政迹惠及生民,对开发柳州地区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他的这些思想和行为在他的柳州诗文中有明显的反映,本文在分析这类诗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惠化”这一思想行为对柳宗元后期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骈文研究 骈文的文体语言结构的语盲文化学札记 刘绍卫(1.1) 论《诚斋诗话》中的四六话 莫山洪(2.1) 文学自觉与骈文之兴起──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六 力 之(3.1) 试论初唐骈赋的哲理内蕴 陶绍清(4.1) 柳宗元研究 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诗文创作 谢汉强(1.7) 从柳宗元诗歌看中唐五盲排律的创作 鲁水良(1.12) 论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户崎哲彦著,陆建林译(2.7) 关于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的几个问题 徐海生(3.6) “钴 ”不是熨斗而是釜锅之属──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与西南少数民族的…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诗文创作的繁荣,柳宗元与佛教的深入接触,都发生在其被贬永州时期.贬谪之后,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他更多地从切实的内心感受的角度体认佛学义理的境界;同时,柳宗元的诗文创作出现许多新变,从题材内容、创作手法到文学风格,都受到佛教影响并留下很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梅培军  马国军 《广西教育》2014,(4):36-37,47
柳州是柳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本土学者身体力行,为弘扬柳学精髓、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发掘地域文化宝藏等勤心劳力,终使柳州成为全国柳学研究的"实地考察中心和思想文化中心"。柳州市在高中阶段开展《柳宗元在柳州》地方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与乡土情结为宗旨,以历史文化名人柳宗元为重点,以柳侯公园为课程实施平台,以柳宗元诗文诵读鉴赏活动、柳宗元在柳专题文化研究为手段,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等综合素质为目的,成功地填补了柳州市乃至全自治区地方性课程建设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最后的诗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柳宗元柳州计作进行研究,指出在柳州,柳宗无真正发乎本心的创作只有诗,而这也使柳宗元成为了一个比较纯粹的诗人,从永州到柳州,对于柳宗元来说,是从文到诗的转变,是从永州时期的政治情感、文化情感中走出来,进入现实情感,从而形成了柳州诗作最集中的风格--郁结。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答刘连州邦字》、《登柳州峨山》、《柳州寄京中亲故》、《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等等在柳州的名篇,在近年来出版的柳宗元诗文选注或赏析著作中多有收入。对于这些诗文中有关柳州地理方面的注释,许多是经过严密考证而准确无误的,也有不少是不够准确或明显错误的。如有些与有关地方历史沿革不相符,有的与柳州地理面貌的实际状况有出入,有些问题不是亲到柳州进行实地考察是很不容易发现的。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以查考文献资料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供治柳学者参考。龙城·柳州·马平龙城:柳州原为龙城郡,唐高祖武德初改郡为柳州。——《柳宗元诗选注·柳州寄京中亲故》,漓江出版社1993年6月版,194页。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政治家诗人,可以看出他对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钟爱。毛泽东同志不仅酷爱柳宗元的诗文,深究其诗文含蕴,吸收其诗文创作精华,还可以看到柳宗元所具有的深层的精神引起了毛泽东的巨大共鸣。  相似文献   

10.
中唐文人刘禹锡、柳宗元在连州、柳州的诗文展现诗人真实的生存空间、审美心理和思想情感,传递了地域文化的特质,揭示出地域文化的强势文化因子与弱势文化因子冲撞过程的文化排斥反应。同时刘、柳诗文中保存了莫徭蛮、黄洞蛮的记录,通过其诗文可探寻唐代岭南"南蛮"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及唐中央对岭南边民推行的民族政策,反映岭南边民与唐朝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在眨居柳州的晚期生活中,以诗歌形式抒发生命同论的深哀巨痛和对命运进行抗争的杂死未悔的追求精神。诗人源于人生感恨的激切孤直又幽独寂寞的性格导致诗人晚期衰伤、忧怨又不甘沉沦的复杂的创作心态,这种心态形成他晚期诗写物抒情,含痛楚于悲怆,寓戚戚于浩浩的独特的悲剧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2.
论柳宗元柳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及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情感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因再次受贬而心情较永州时期更加抑郁痛苦绝望;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沉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兴利除弊,竭尽全力治理柳州。同时柳州的山水也孕育了他创作的灵感,其诗歌风格不再以永州时期的简古疏淡为特殊风貌,而是有所变化和发展,呈现出全新的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是其再贬柳州时,在公务之余创作的一篇优秀的作品,同被贬永州后写的山水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一样,<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也是他山水游记中的优秀作品.这篇作品脉络清晰,结构合理,短小精致,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展示了再现形象特征的高超技巧.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在柳州的诗歌创作,一本其骚人本色,汲摄佛学苦空无常之旨与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开导出在道--自性的神韵中人、事、诗合一的主体生命性向,并以诗彰显其生命状态,充实并发展了中国古代"诗可以怨"的美学风旨,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柳宗元,与不少僧侣交过朋友,佛学思想在其一生的政治生活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文章考证了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与和尚交往的基本事实及其佛儒思想交融的情趣。  相似文献   

16.
元和十年(815)正月,柳宗元奉诏北上,写上<界围岩水帘>诗,五月赴任柳州,写有<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诗,陶醉于人间仙境,没有流露出哀怨之音,成为柳诗创作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7.
论及庄子,世人通常以为庄子是一位遗世独立的隐士,认为其思想是出世的。然而看庄子早期的出仕和中年的游历,著书十万言,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伦理道德的独到见解,对至德之世的向往,对生命的留恋和对百姓的关爱,无不反映了庄子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显示了他热衷政治,期盼干一番事业的入世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