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向死而生——海明威作品的死亡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思想和死亡的主题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核心内容。他在两次大战中所体验的感受形成了其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悲剧思想,这种悲剧并非完全意味着死亡和毁灭,而是寓意人们从悲剧和死亡中看到幸福与生命,看到光明与前途,看到和平与快乐。  相似文献   

2.
魏晓律 《金秋科苑》2009,(8):192-192
悲剧思想和死亡的主题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核心内容。他在两次大战中所体验的感受形成了其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悲剧思想,这种悲剧并非完全意味着死亡和毁灭,而是寓意人们从悲剧和死亡中看到幸福与生命,看到光明与前途,看到和平与快乐。  相似文献   

3.
杨澜  吴玲 《科教文汇》2008,(1):144-145
本文通过分析《无名的裘德》作为悲刷小说的意义,探讨了托马斯哈代的悲剧小说总体创作的观念;并通过与古典悲剧作品的比较,指出哈代悲剧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更加紧扣时代及人物性格,不再是单纯地对命运之神的崇敬。  相似文献   

4.
马维娜 《金秋科苑》2009,(8):209-210
方方的小说《落日》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家庭成员出于各自的目的用阴谋和算计撕裂了亲人之间的温情,将心灵的港湾封冻,使人心寒。悲剧的发生离不开外界环境和人性自身两方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找出构成悲剧结局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5.
《无名的裘德》是本悲剧小说,整个范立家族的每个人身上都带有悲剧的色彩。小说提到三辈人:裘德和淑的父母,裘德和淑,小时光老人。他们的结局无一不是悲剧的,那为什么整个家族都充满了悲剧呢?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悲剧是他们的“本我”没有健康发展造成的。本篇论文将从弗洛伊德人格的动力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们悲剧的导因。  相似文献   

6.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众多小说中结局较为圆满的一篇,然而,一向以荒凉为作品底色的张爱玲并没有在这篇小说中改变初衷,而是将悲剧的内核包裹于圆满的外壳中,从而更加彰显小说的悲剧意味.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小说环境,小说主人公以及小说结局三个方面阐释《倾城之恋》中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7.
<无名的裘德>是本悲剧小说,整个范立家族的每个人身上都带有悲剧的色彩.小说提到三辈人:裘德和淑的父母,裘德和淑,小时光老人.他们的结局无一不是悲剧的,那为什么整个家族都充满了悲剧呢?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悲剧是他们的"本我"没有健康发展造成的.本篇论文将从弗洛伊德人格的动力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们悲剧的导因.  相似文献   

8.
哈代在他的悲剧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她们勇敢,具有叛逆的精神,凸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但最终都却未能逃脱悲剧的命运。在资本主义入侵的维多利亚时期,作为一个目光敏锐的作家,哈代将这种悲剧性的社会现象,人物的命运悲剧、性格的悲剧全部折射在他的"威塞克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身上。  相似文献   

9.
小说《祝福》为鲁迅先生所著,鲁迅的笔锋很犀利,他总是用很现实主义的手法去描摹那些草木无声息的产生,无声息的消失,鲁迅先生的作品批判性的居多,文字上又黑又硬,精神上又是绝望中带有希望,《祝福》这篇小说是比较典型的悲剧,在悲剧的艺术领域占据着比较领航的位置。本文就是对鲁迅先生的悲剧艺术手法和小说《祝福》在悲剧艺术领域的位置结构,进行理解和剖析,对悲剧艺术的进一步深刻的研究,进而去体会鲁迅先生所要表述的悲剧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0.
吴小雪 《科教文汇》2007,(8X):177-177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众多小说中结局较为圆满的一篇,然而,一向以荒凉为作品底色的张爱玲并没有在这篇小说中改变初衷,而是将悲剧的内核包裹于圆满的外壳中,从而更加彰显小说的悲剧意味。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小说环境,小说主人公以及小说结局三个方面阐释《倾城之恋》中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1.
冷勇  余强 《今日科苑》2007,(2):84-84
作者以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形象为基础,认真探讨了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悲剧小说。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含蓄地暗示了主要人物的品格和命运,试探究书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所被赋予的象征含义。  相似文献   

13.
在《呼兰河传》中的女性悲剧,反映出了作者面临理性和情感的艰难抉择时内心的痛苦不安,这种强烈的情绪使得文中充满了悲剧的色彩,而这种悲剧意识却使得作品散发出吸引人的魅力,并且历久弥坚。从《呼兰河传》的写作背景简析、文中片段阐释和悲剧的魅力三个方面对这篇小说的悲剧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是成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该小说中时间观与主人公的悲剧产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研究小说中独特的时间观从而让读者更好理解主人公悲剧的产生.首先提出小说中时间观的理论依据——詹姆斯意识流理论,然后分析小说中的时间.接着描述小说中时问的表现方法.最后是分析小说时空变异与意识流叙事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福克纳的显著时间观,而且有利于了解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王佑琴 《科教文汇》2013,(23):69-70
老舍的《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小说还刻画了许多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他们虽际遇各不相同,然而悲剧的命运却是共同的。他们的遭际和悲剧是个人更是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剧。要想彻底改变这悲剧,必须所有民众联合起来,推翻这吃人的社会与制度。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久开不败的奇葩,对其中的悲剧冲突的研究与了解其中悲剧冲突所带来的艺术美感,能够全方位地阐释作品的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其中悲剧冲突的特点和表现进行了简要描述,旨在提升对小说中悲剧冲突问题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7.
《苔丝》被世界公认为哈代所有作品中最伟大、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然意象的成功运用。哈代所选用的自然意象,多具有悲剧色彩,这无疑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氛围,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含义。在这部小说中,哈代运用象征的手法,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情感和大自然联系起来,以自然为背景衬托人物命运,成为该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这样一个新的视角来诠释这部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苔丝》被世界公认为哈代所有作品中最伟大、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然意象的成功运用。哈代所选用的自然意象,多具有悲剧色彩,这无疑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氛围,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含义。在这部小说中,哈代运用象征的手法,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情感和大自然联系起来,以自然为背景衬托人物命运,成为该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这样一个新的视角来诠释这部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璐 《今日科苑》2014,(7):72-73
海明威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从1961年以来,对海明威的研究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出版他的遗作,再版他的作品,甚至还把他搬上了荧幕。海明威的小说以他传奇的经历为背景刻画出了一个个悲剧主人公。本文从"悲剧"这一美学角度为切入点,阐述其"悲剧性"的世界观及其悲剧作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何玉婷 《知识窗》2011,(4X):80-80
盖茨比是美国小说中一个了不起的角色,他希望通过物质成功来赢得爱情和社会地位,但最后却以悲剧收场。本文从盖茨比的性格弱点——虚荣心和盲目的爱情观出发,阐释其悲剧的成因,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这一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