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隋唐至元的历史档案 虽然我国自西汉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虽然在东晋纸张就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由于历史久远,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最早的纸质档案却是产生于唐代,这也是现丰世界上最早的纸质档案,目前有6件,形成于开元二年(714年)距今已有1200余年,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着6件唐朝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形成的档案,距今已近1300年,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质公文档案,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公文档案,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更早的同类档案。数量虽只有6件,所记载的内容也属一般,但由于其年代久远,是我国档案的稀世珍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更是远远超出档案内容本身。2002年,被列为世界记忆名录。这几件珍贵的档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沧桑,又是怎么收藏在辽宁省档案馆的呢?唐档出自敦煌莫高窟追根溯源,原来这几件唐档最早出自敦煌莫高窟,几经辗转,最后才落户在辽宁省档案馆。敦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着6件唐朝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形成的档案,距今已近1300年,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质公文档案,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公文档案,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更早的同类档案.  相似文献   

4.
藏经洞与唐档有什么关系?有。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六件唐档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质公文档案 ,它就出自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一定意义上说 ,没有藏经洞就没有今天的唐档 ,人们也就无法见识1300年前纸质公文档案的尊容。但是 ,作为一个档案工作者 ,本文想说的还不是没有藏经洞就没有唐档这个不争的事实本身 ,而是想通过藏经洞和唐档的坎坷命运 ,来阐述一下发展档案事业必需的社会环境。1900年5月26日 ,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在清理洞窟积沙时 ,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洞穴。他万万没想到 ,这个不为人知的洞穴 ,不仅是个珍贵的文…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着六件唐朝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形成的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纸做载体的公文档案。数量虽只有六件,所记载的内容也属一般,但由于其年代久远,距今已近1300年,是我国档案的稀世珍品,其珍贵的文件价值更是远远超出档案内容本身。来馆的客人看后都赞叹不已。这几件珍贵的档案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又是怎么收藏在辽宁省档案馆的呢?追根朔源,唐档原来出自于甘肃敦煌莫高窟。敦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敦煌郡,治所就在这里。古代运往中亚、西亚以至到欧洲的丝织品和其他商品,…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2005,(6):42-42
在社会信息化浪潮中,党政机关的“电子党务”、“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公文。2005年第2期《浙江档案》上,刊载了浙江省档案局对本省省直机关电子公文归档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指出,目前的省直机关电子公文管理工作已经有了较大进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的软硬件环境有很大改善,有些单位已实现网上归档、借阅全流程服务。但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主要是:1、一些单位档案意识不到位,电子公文归档滞后,电子公文大量产生,而电子公文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却没有纳入统一系统之中。档案室沿用传统方法管理纸质文件,用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青铜铭文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以及我们今天所看到最多的纸质档案.近百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的形式日渐增多,大量出现了照片、录音、录像、缩微、光盘档案等. 一、我国档案载体的演变 1.甲骨档案.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历史的档案中年代最久远的,出土数量达十五万片以上.商代留给我们的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就是这种甲骨档案,它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该种档案制成材料之特殊,年代之远,数量之多,在世界范围看也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8.
电子文件原始性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它是由一定的机关,团体在工作活动中直接产生和现实使用的件材料,也就是说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事实,具有证实历史的效用.这就是档案的“原始性”。对于纸质件而言,其原始性通常可以借助件形式的原始性来证实和确认,因而纸质件集内容与形式原始性于一身。而电子件的内容与形式则是相对独立的.不仅内容易于变化,而且也容易失去固定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现有国家重点档案79万余卷,馆藏重点档案在各省馆中数量比较多。保存着唐朝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重点档案,其中有我国档案部门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唐代纸质公文档案;明代档案;清代玉牒、实录、圣训等中央和地方政府档案及反映不同历史时期著名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机构的档案。2002年至2003年,我省唐档等五件珍贵档案先后被评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这些档案主要以汉文为主,并有大量的满文、日文等,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是研究辽宁乃至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0.
1.现存最早的医药档案是甲骨档案中有关疾病医药方面的记载。2.现今所知最早的医事文件。据《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这里所说的“医之政令”是我们现今所知最早的医事文件。3.现存最早的病历档案是在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传》中记载的淳于意的25种医案。4.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检验档案是1975年我国高梦县出土的简片,其中有秦朝的尸检鉴定书。  相似文献   

11.
党霞 《兰台世界》2023,(S1):75-76
<正>一、传统纸质档案的优缺点分析传统纸质档案存储管理方式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纸质档案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记录和凭证的作用。1.纸质档案具有保存长久的特点。我国在汉代就出现了纸,但官府文书普遍使用纸大约是在东晋时期,辽宁省档案馆藏有五件唐代纸质档案,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留存的最早的纸质档案。纸质文件一旦形成,其制成材料——纸张、字迹材料、字迹三者永远结合在一起。所以,纸质档案保存得当的话具有保存时间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信息链接     
《中国千年历史档案第一展》开展2006年4月18日,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陕西省档案局(馆)承办的《中国千年历史档案第一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免费向广大市民展出。此次展出的150余件档案,上起唐代,下至新中国,选自全国20多个档案馆,大部分为其“镇馆”之宝。其中最引起市民关注的展品有:中国档案部门现存最古老的唐开元年间的纸质公文档案、元代有关西藏归入中国的档案、明代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明英宗赐予右军都督府右都督李文的"金书铁券"、清康熙皇帝传位于雍正皇帝的诏书、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墨宝“博爱”等珍贵档案。这些…  相似文献   

13.
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档案以其传递快捷、检索方便和高度的标准性等特点逐渐被世人所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纸质档案就此失去馆藏档案中的主体地位。纸质档案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具有唯一性、客观性和原始性,其价值是电子档案无法比拟的。虽然,目前声像档案和机读档案数量显著增长,但纸质档案在世界各国档案馆的总藏中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文字记载史,有着上千年的纸质档案保护经验.现存的历史档案就有三千余万卷.如此多的文献典籍历尽沧桑而流传至今,我们在将之归功于现代档案保护技术的同时,不能忘记那些与人类文明本身一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档案保护技术.我国档案的保护技术,产生于殷商,成熟于隋唐.千百年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抵御虫害对纸质档案的侵袭,延长档案的寿命,做过种种的努力,采取了形式多样的保护措施,内容也颇为丰富.从档案库房的建筑,到文书制成材料的选择;从有害生物的防治,到档案的修复等各个方面,无不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国历史上的档案保护技术与方法是很值得总结和借鉴的.在此,作者略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纸质档案虫害防治方面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坚持数字化和传统方式双轨并存,有效规避风险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无纸化”办公是电子公文改革的方向,所以,一味的抛弃旧有的习惯,全面变革,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因为电子公文的“法律”地位通常是处于被内部“默认”的状态,一旦面向社会,出示于法庭,其法律效力难以被认可。确定文件真伪和查借阅文件时,还是以纸质文件为最终依据,仍无法避免以纸质文件利用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现有国家重点档案79万余卷,馆藏重点档案在各省馆中数量比较多.保存着唐朝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重点档案,其中有我国档案部门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唐代纸质公文档案;明代档案;清代玉牒、实录、圣训等中央和地方政府档案及反映不同历史时期著名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机构的档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办公领域的运用和深化,过去用纸墨、照相等形成和传递的公文、图书和图像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电子档案取代纸质档案巳成为必然,但目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在我国还处于并存状态,电子档  相似文献   

18.
建立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两套制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子件已经大量在出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电子件不能完全代替纸质档案的功能,电子件将与纸质档案共生存,形成新型的档案两套制。这是由电子件的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档案管理工作还是对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管理,主要就是对档案的纸质原件进行集中、有序、质量和安全进行管理,这个阶段档案管理的核心都是围绕着实体的纸质档案,对档案管理的理论也都是以纸质档案的管理为中心. 一、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特点 1.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这一阶段档案的内容都是写在纸上,因此,对档案的实际管理中都是对静态的纸质档案进行管理,纵观我国的历史可以发现,历朝历代都有对档案进行专门存放的场所和机构,对档案的管理实质上就是对档案进行保存,在对档案进行保存的基础上,在进行简单的整理,新中国成立之后,档案的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发展到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六个环节,当时就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对档案中的内容利用应该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内容,但是当时的档案管理部门认为,对档案中内容中的利用离不开纸质档案的支撑,所以当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还是纸质实体档案的管理,而对于档案中内容的开发和利用有限,对档案中内容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历史的研究和政治等工作中,在档案中内容的开发和利用中,对历史档案的研究投入过多,对与现代档案中的信息研究很少.  相似文献   

20.
自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后,电子计算机技术就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各方面的信息都向载体和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转变,档案信息当然也不例外。纸质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多种形式档案并存的格局所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