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旅游审美与故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者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旅游审美的需要 ,旅游之美是旅游对象对旅游者心灵的震撼 ,旅游者的审美思想与旅游者心灵深处的故乡情结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概述了故乡情结的涵义 ,阐述了旅游者在旅游审美中达到故乡情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是语言创新的大师,他的小说通过审丑而形成的语言陌生化,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愉悦,增强了文学语言的表现力。莫言的作品常常凸现丑的事物,以丰富的感觉语言来描绘五彩缤纷的感性世界。审丑构成了莫言文学世界的中心,它表现了作家对现实的特殊思考,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也展现了作品深刻的象征意蕴。当然,作家的审丑要有"度"的限制,应避免纯低级的感官刺激;作家理应努力追求那些闪烁着理性之美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基于旅游体验层次性的沙漠旅游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体验需求的满足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审美层次理论、和谐层次理论,概括性地提出旅游体验的层次性模型,将旅游体验划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心灵体验三个层次,并以沙漠旅游为例,针对各体验层次特点,从总体思路、内容框架、市场需求三方面系统设计沙漠体验旅游产品,以期为旅游企业、旅游地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旅游网站中涉及旅游艳遇的文本资料,使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旅游艳遇的行为特征和内涵.研究发现,旅游艳遇通常发生在异性之间,男性居于主导;旅游艳遇更多是满足旅游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尝试“一夜情”旅游的旅游者微乎其微;旅游艳遇具有显著的时空要求.综上,旅游艳遇是超越世俗体验的、必定包含愉悦体验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现形象设计必须遵守三项审美性原则:一为形象性原则,即使形象具有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从而具有丰富深刻的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二为悦情性原则,即按照美的规律使形象具有“美”这种本质属性,能激起人们的高尚情感愉悦。三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即使美的景现形象达到既要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古代旅游文学的创作主体是历朝历代的文人政客,他们充满了忧国忧民的人文关怀,他们在贬谪生涯中创作的"旅游"文学作品,总是充满了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现当代旅游文学的创作主体是旅游者,他们在旅行、游览和休闲之中或旅游之后创作的旅游文学作品是审美愉悦体验的记录或情感宣泄。旅游文学各体的共同特质是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性,万变不离其宗的抒情性,融文史哲与美于一炉的综合性,包罗万象的知识性,旅行生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旅游审美体验活动实质上是旅游者与旅游场之间互动所引发的旅游者的心理过程及其结果。在研究相关的场理论的基础上,对旅游城市地标审美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探讨了旅游城市地标三度审美问题,认为可以从环境、形式、象征三个层次对旅游城市地标进行对应的感受、知觉、理解三层次的审美解读。  相似文献   

8.
在旅游需求多元化、旅游者参与体验心理愈加强烈的今天,静态的古镇观光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对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的需求,古镇旅游产品亟需优化和提升.文章运用体验经济的相关理论,提出参与体验式旅游产品的开发理念,并针对闽北和平古镇旅游深度开发以及参与体验式旅游产品设计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从而突显其旅游特色,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诗是旅游文学的一个类别。旅游诗具有旅游心境与诗歌的双重特点。旅游诗是由旅游者完成的,旅游者必需符合“有钱”、“有闲”和愉悦心境的条件。他们对天然景致、稀世胜境、名胜古迹有所感怀而熔炼成诗,是对自身精神的升华(审美享受),也是对景区、景点意境美的升华。旅游诗在旅游中的作用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好的旅游诗对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美誉度有巨大提升作用,能提高旅游景区价值与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民俗是劳动群众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并为其所承袭且能够约束其行为和意识的有规律性的民间习惯。满族民俗资源是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满族民间文化资源。满族民俗旅游资源既是旅游者出游的动力,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实践价值,能够满足旅游者愉悦、求知、审美等需求。满族民俗资源的类型包括饮食型、民居型、歌舞节庆型、服饰型、婚嫁型、祭祀型、礼俗型等。应根据不同的民俗资源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