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份特殊的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份特殊的合同,使转变"问题学生"这一高难度的事情变得容易多了.班主任工作逐渐实现了"四个"转变:变"单方面管理"为"双情境育德",变"教师包办"为"亲身体验",变"外求、他塑"为"内求、自塑",变"师道至上"为"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9,(1):26-34
新疆20多万名驻村干部,以"访惠聚"工作为载体,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在基层构建了一个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超级媒介",其内涵是:成功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的传播关系,营造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正能量、追求新生活的传播环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以人为本、抵达人心的传播方式。这种以人为核心的"超级媒介",凸显了媒介进化在技术化、数据化、智能化之外的"人性化趋势",预示着一场以"超人际传播"为特征的传播方式革命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3.
课堂魅力从何而来?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方法的新颖灵活以及课堂的驾控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的课型积极探索,尝试了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一张纸教学法。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为"主动",变"枯燥"为"笑颜",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点评":(动)评点,评论;(名)点评的话或文字。"微",放在"点评"前,可以理解为"稍微、略微",还可以理解为"细小、轻微"。因此,在这里,笔者把"微点评"定义为学生读了一篇文章,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做出适当的评点。"感情真挚",是写作基础等级要求中的重点内容;"理性思考",是学生看待问题的一种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5.
以王安石为中心的"变法",以司马光为中心的"更化",以蔡京为中心的"变质",构成了北宋晚期历史叙事的主流三部曲。"王安石变法"的本来含义是"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这种表达最早出现在元祐时期编纂的《神宗实录》之中,南宋绍兴修史继承了这一观念。元祐之政在南宋具有典范意义,"元祐更化"的说法是南宋"更化"政治理念在元祐历史上的投射。近代以来"变法"的含义转为正面,意义相当于"改革",而"更化"一词本身所具有的"善治"含义不再彰显。新法"变质"说主要是为王安石变法辩诬,其形成与近代以来的国家主义、阶级分析法、商品经济论等新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改的实施,为每一所学校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给每一位教师迎来了挑战。发展与困难同行,机遇与挑战共存,作为一所正在负重前行的学校,重庆铁路中学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行"生本教育",积极打造"星光课堂",让新课程一步步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一、打造"星光课堂",引跑课改方向  相似文献   

7.
叶葳 《辅导员》2013,(27):29-30
着力于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学校每一个成员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职责。近年来,我们"以生为本",根据实际,努力为孩子们构造出一个环境优美、典雅别致的"花园",一个朝气蓬勃、生动愉快的"乐园",一个团结友爱、和睦别致的"家园",一个快乐勤奋、刻苦好学的"校园"。我们把提高素质、全面培育人才的目标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角落,并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人与知识的和谐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结合为一 400多年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呼唤"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结合为一",从那以后,人类进入了理性发  相似文献   

9.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多年来一直被选入初、高中语文教材,对"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中的"恶卧"一词,教材注释作"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许多选注本均释为"睡相不好",对此注解,多有异议。持有异议者认为:"恶卧"释作"孩子睡相不好",当是把"恶卧"之"恶"读为"è",取"丑"义,作  相似文献   

10.
战国的法家韩非子倡导"以法为教",治国"一为法,二为德",做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而儒家思想则提倡"人治"和"礼治",它推崇待人要"温、良、恭、俭、让",处世须"仁、义、礼、智、信",靠人性、诚信治国;历史上这两种理念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集团化办学以优质均衡为目标,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名教师,培养好每一个孩子。集团化办学必须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特点与发展需要的办学道路。三"心"一"议",一"带"一"路",赋"权"增"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从组织架构、发展路径与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提供了具有乡镇特色的集团化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让课堂"活"起来1.变"课堂"为"学堂",变"主演"为"导演"。实践证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讲堂"变为"学堂",教师变"主演"为"导演",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学"圆柱和球"的认识时,开始只让学生拿起实物认识圆柱和球,然后放手让学生分小组操作、交流: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滚一滚、议一  相似文献   

13.
老师讲讲"三段论",学生写写"假大空",如今作文教学也能列出一条条"应试宝典"。近日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了一场名为"作文与做人"大型教研活动,老师们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提出作文教学"养气"重于"养技",应尽早跳出应试泥潭。作文已异化为应试工具"教得费劲,学得差劲,都说没劲",是当前中学作文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词汇finish一词的主要基本意义是"完成、结束",不完全对等于汉语的"完了",或"完成"。因此,把英语表达式I’m finished理解为"我完了",或"我完蛋了"的意思,是一种望文生义现象,是由于缺乏语言使用环境又被汉语翻译误导的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15.
"县"字当今的词义通常指最基本的"行政区划单位"。古汉语中的"县"假借为"寰",通"悬",通常用作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县"字逐渐被引申并确定为一种"行政区划单位",这一含义的确定历经了三个阶段。对"县"进行考释不仅可以了解"县"字的语义演变,而且可以揭示其背后隐含的国家体制、国家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变"讲堂"为"学堂",就是要把教师讲课的"讲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怎样才能实现这一转变呢?一、观念更新是变"讲堂"为"学堂"的思想基础1.课堂教学观的更新。过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学生只是通过被动的听,去适应、配合教师。现在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过去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从自己的"一桶水"中舀"一杯水"给学生;现在是教师带着学生去找"水",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找到"水"。  相似文献   

17.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中对"朝菌"的理解一直存在争议,大致形成四种观点:为菌类植物,为木槿,是一种虫,是一种朝生暮死的生物。《庄子》旧本很可能是作"朝秀",写作"朝菌"则是后来之事。"朝秀"即"朝蜏",是一种动物;"朝秀"即"朝荣",亦即"朝华"、"朝生",也就是"朝菌",则为一种植物。结合古文献草木虫鱼鸟兽同名的现象,这些看法均有其合理之处。然而,就《庄子》文本来看,将"朝菌"理解为一种虫可能更切合文意。  相似文献   

18.
作文真韪:为____让出一条道 "让"是一种美德,"让"是一种修养,"让"是一种智慧.有时候,"让"是退让、忍让;有时候,"让"是谦让、礼让."孔融让梨",让出了亲情友爱;"负荆请罪",让出了宽容大度;"斑羚飞渡",让出了生存机会.其实,"让"是一种策略——以退为进、避其锋芒,更是一种勇气——迎难而上、当仁不让.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丰富的人文内涵。而新课标的课堂应该是"阅览室",是"工作坊",是"聊天室",是"大平台",是"旅游线",更是"游戏场"。其中,"综合"性学习之"综合"除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等方面的"综合",更应该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离开了众人的和谐合作,综合性学习很难进行。我执教时以游戏精神特性中的"创造与超越精神"为指导,注重教学内容形式由单一走向综合,以"剪纸"为线索,组织了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达选胜 《辅导员》2013,(18):29-30
<正>着力于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学校每一个成员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职责。近年来,我们"以生为本",根据实际,努力为孩子们构造出一个环境优美、典雅别致的"花园",一个朝气蓬勃、生动愉快的"乐园",一个团结友爱、和睦别致的"家园",一个快乐勤奋、刻苦好学的"校园"。我们把提高素质、全面培育人才的目标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角落,并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