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件报道的侵权方式和法律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案件报道虽是属于社会新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它往往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由于案件报道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案例比较多,有必要引起新闻记者和新闻传媒的注意。一、案件报道中不当公布未成年人资料涉嫌侵权案例:在案件报道中,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报道,由于记者编辑未按法律或者不熟悉法律规定,在报道中点了未成年人的姓名、地址、学校、家庭等,或从叙述中让人推断出来是该未成年人;有的违反规定将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公开…  相似文献   

2.
时下,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作为新闻媒体直击社会阴暗层面的重头戏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及追读。但是,由于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本来就棘手,记者涉足一些案件,特别是报道法院和警方尚未作出定性的案件时,所受到的阻力和压力很大,须得小心翼翼,这就使得一些法制报道和违法犯罪新闻容易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3.
法制类报纸报道离不开案件报道。笔者所在的中共广西区政法委主办的《广西政法报》,除了一些重大案件作为要闻稿发外,还按案件的不同类型设置不同的报道专栏、专版,如:法制焦点、权益关注、经济与法、华夏要案、法制生活、律师广角、律师在线、法海观潮、以案说法等。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是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其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以及在新闻实践中其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的增多,有必要引起法制类报纸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4.
案件报道的选择与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案件报道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青睐。众多法制类报刊、媒体法制栏目,都将案件报道作为“重头戏”,使用频率颇高。由于案件报道 的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紧密相关,涉及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实际工作,关联到有关人的权利与名誉,并可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与其他新闻题材相比,案件报道应当更为慎重,在选材和写作时,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5.
徐迅 《新闻三昧》2004,(6):46-47
谈到新闻评论问题,可能是媒介报道与司法公正冲突中最典型的领域。尽管媒体与司法在新闻采访、报道中都存在一定不同意见,然新闻评论领域却是分歧最多、最尖锐的部分。因此可以说,能够较好地解决案件新闻中发表评论的规则,就可以较好解决媒体与司法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张燕 《新闻世界》2012,(3):23-24
在信息高度透明,信息发布渠道多元化的语境下,独家新闻十分难得。面对公开审理的案件报道,要使其独有更为不易。本文从深化案件报道的三个方面,结合新闻实践,探讨如何在同题同质化的普遍现象下,使同一案件报道做得独特,有深度。  相似文献   

7.
深度报道是在对新闻报道理念、方式和体裁的合理要素进行整合中形成、发展的。新闻理念的整合。精确新闻理念应该说是对客观报道理念取长补短的发展。“精确新闻理念用强调科学精神的报道来反映和认识的新闻事实的社会状态,它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采集、加工等手段报道事实,将调查观念引入新闻报道中,因而克服了客  相似文献   

8.
写新闻,经常涉及纪实新闻.案件经常成为新闻采写对象,新闻界习惯地称呼为"警方报道""警方报道"如何报道--案件如何纪实--如何纪实得好而精彩?一次"警方报道"对我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9.
詹爱华 《新闻窗》2006,(1):50-51
在社会生活热点纷呈,社会新闻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作为新闻传媒的报纸,热点问题的报道也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态势。但是,报纸要真正做出读者欢迎,并符合方针政策要求的热点新闻报道,就必须掌握好热点新闻报道的尺度,充分注意其真实性,把握其本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热点报道的群众性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热点新闻报道的“度”上把好关,达到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主流媒体常常会接到宣传主管部门的阶段性报道任务,如西部大开发、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规划等等,但往往“最强音”是什么我们清楚,怎样鼓出来却不一定清楚了。换句话说,如何把高扬主旋律的精神转化为能引起共鸣的新闻形式和新闻语言,一直是各媒体认真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和所在的要闻部这几年在政务报道中的新闻策划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所谓要闻,我的理解是,国家和地区出台的重大方针和举措,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安全的新闻(政治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等)。要闻的必读率高正是因为人们关…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的网络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亮 《网络传播》2006,(12):42-43
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民生新闻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特别在实践领域,从广播电视媒体到平面媒体,民生节目专版遍地开花,从关注百姓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到引导社会公共生活,其跨媒体的普适性、新闻内核的贴近性、受众话语权的扩张性,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陆玉方 《新闻记者》2003,(10):24-25
当今媒体,社会新闻已经成为各家争夺的一个重点,而突发性事件和灾难性事件是社会新闻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对于这些事件的报道是有闻必录式的纪实还是审慎地进行内容的取舍,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最近在苏州发生的一起案件,新闻媒体对其进行报道的方式引人深思,本文以此为例对社会新闻报道中导向作用的重要性作一探讨。 2003年8月18日凌晨4时43分,苏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  相似文献   

13.
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是法制新闻本身的要求,也是当代弘扬中国法治精神的重要手段。法制新闻是通过对典型法制案件的报道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基于此,本文从法制新闻与深度报道的内容入手,以国内著名的法制节目——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节目作为分析对象,说明目前我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并研究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推动中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案件报道正以其特殊的报道内容日益引起读者和舆论的关注。但时下也有些报道为满足少数读者的猎奇心理,单纯注重商业效益,使案件报道应有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甚至造成了诲淫诲盗、污染视听。腐蚀社会的恶果。作为党报的政法记者,结合自身采写经验,我认为一篇合格的案件报道,要避免上述不良倾向,就必须强调案件报道的社会性与新闻性的高度统一。新闻性,是指案件报道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及时、生动地把新近发生的重大案件真实地展现给读者。社会性,则是指案件报道与其他报道相比较所特有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特点。具体包括…  相似文献   

15.
王哲 《传媒观察》2004,(8):57-58
什么样的社会新闻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呢?面对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社会新闻自身发展的动力何在呢?在长期从事社会新闻稿件的采编与社会新闻部日常工作管理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党报的社会新闻要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最关键之处是必须始终坚持提高社会新闻的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打击犯罪,弘扬社会正气,新闻媒体常常报道一些案件,以此来鼓舞人们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案件的报道引出的纠纷并不少见,媒体当被告时而有之。笔者作了五年的政法记者,也曾在新闻报道中发生过一些问题,遇到过一些纠纷,对如伺避免纠纷,笔者谈一点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蓝东兴 《新闻窗》2005,(1):45-45
所谓负面事实,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发生的非正常事实,其结果会给主体社会及其民众造成有害影响。近些年来,在我国新闻活动中,对负面事实的报道呈现出上升趋势,天灾、人祸、怪事、坏人、反常风气不断从媒体中披露出来。负面事实报道升温,与我国的新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新闻环境变得相当宽松。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8.
案件报道作为我国向人民大众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在进行案件报道的过程中,内容平淡,缺乏新意,分析浅显等诸多问题制约着传播和宣传效果。基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尊重读者感受,学会用新闻语言讲故事,"旧闻"将巧变"新闻"。  相似文献   

19.
公关新闻本质上讲就是新闻,但它与普通意义上的新闻是有所区别的。它是指以一定形式存在的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通过一定的努力有意或无意地将组织的观念和行为展示给社会,以吸引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形成有利于自我发展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0.
唐维涓 《中国记者》2015,(4):104-105
法治新闻是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施行和涉及法律法规事务的新闻,其中以案件报道居多。在一般的法治新闻中,刚性的、客观的、冷硬的报道较多,怎样适当软化,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