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间,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在转战湘、粤边界时,曾与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搞过一次合作,这次合作,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保存南昌起义的革命力量推动湘南起义有重大的作用。一南昌起义部队在南下广东的进军途中,于九月中旬抵达广东东部三河坝地区,前委为了部队南下无后顾之忧,决定朱德同志率二十五师和第九军教导团,扼守三河坝,主力则在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领导下,直向潮汕进发。留守三河坝的部队,在九月三十日遭到了敌钱大钧部万余人的袭击。部队在朱德同志指挥下,和敌军激战了三天三夜,给了敌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七年七月中旬,我党一些负责同志曾在庐山举行秘密会议。这是关于南昌起义的准备会议,它处于起义的发动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在南昌起义史上,它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关于南昌起义的研究几乎都未提及这次“庐山会议”。本文试根据笔者现能见到的历史资料,对这次会议作些探讨,并与论及这次会议的张侠同志(见《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2期《关于南昌起义决定问题的考证》,以下简称《考证》)商榷。本文错误之处,望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3.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多年来已有许多论著对这次起义作过详细的研究和评述,这对我们了解这次起义的具体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我在南下江西等地进行社会调  相似文献   

4.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这里是当年的江西大旅社,现址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起义部队到达南昌后,就把整个旅社包租下来了,旅社成了领导起义的活动中心。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就是在这里成立的。起义的领导机关多次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研究和部署有关起义的问题。当时,周恩来同志和叶挺同志都曾在这里办过公。第二十军第一师司令部也驻在这里。一九六一年,周总理曾到这里视察。  相似文献   

5.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豫东南人民,在我党领导下举行的立夏节起义,是鄂豫皖边界地区人民发动的第二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地区于一九三二年划归安徽省立煌县所辖,均在今金寨县境内),在这次起义基础上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是鄂豫皖边界地区的第二支红军部队。但对于红三十二师于何时在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二○九年爆发的波澜壮阔的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爆发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引起这次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这次起义主要是由秦统一之后土地兼并的恶性膨胀,引起社会阶级矛盾激化而导致的。我们认为,土地兼并在激化秦代社会阶级矛盾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平江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发动的.平江起义中党的领导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指示与领导,在起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湘军独立第五师以彭德怀、黄公略、邓萍等同志为核心的党组织,在起义中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平江地方党组织的有力配合与支持,促进了起义的胜利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二○九年七月,在祖国东南大地,卷起了革命的狂飙,陈胜、吴广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从大泽乡开始了。这次起义不仅揭开了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序幕,而且以它光辉的业绩彪炳于史册,永为后世景仰。陈胜在号召群众起义时,响亮地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许多同志在研究这次农民起义时都注意到了,并把它作为起义的口号。尽管他们对这一口号革命性的估计有  相似文献   

9.
试论辛亥广州起义与武昌起义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武昌起义,是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四川的铁路风潮则是促成这次起义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武昌起义又是湖北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工作的结果,而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有效活动更是这次起义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那么,辛亥广州起义与武昌起义是否是两件无甚关联的事件呢?黄兴早在1912年黄花岗周年纪念会的讲词中曾这样说过:“鄂省8月之起义,由广东之原动力。”他是把这两次起义联系在一起,且是把辛亥广州起义当作武昌起义之“原动力”的。黄兴的这种论断,固然不很准确,但这两次起义有密切的关系,也是事实。这应是研究辛亥革命的同志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德里的起义     
研究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具体事件和具体进程,对于了解这次起义的性质具有头等重要意义.在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这方面的材料还不多,对于起义的完整的叙述还很缺乏,因而对于起义性质一些结论也是缺乏说服力的.这次起义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第一时期以米勒特起义为始,以起义者在德里建立政权为止.这是起义的开始时期.在米勒特起义前还有一个酝酿过程.第二时期从德里起义政权建立到德里不幸陷落,它包括了许多重大事件.这是起义最重要和到达高潮时期.第三时期是起义者由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同志题写书名的《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在隆重纪念萍浏醴起义八十周年的日子里,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其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是早有定论的。1906年发生的萍浏醴起义,是辛亥革命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爆发后,流寓日本的孙中山即发表谈话称:“自去年秋江西萍乡之乱发生,风云忽急,全国震荡。湖南、曾州、江阴、东  相似文献   

12.
十七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这次起义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新的创举,把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斗争推到最高峰。起义军所提出的“均田”、“免赋”、及“平买平卖”等口号,就是这次起义的特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这些口号,正是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土地高度集中;劳役赋税之繁重;尤其反映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高度发展。关于李自成起义军“均田”问题,很多同志认为“均田”是用来动员农民、组织农民有力的革命口号,  相似文献   

13.
1928年初,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起义部队,与中共湘南地方党组织共同发动和领导了湘南暴动。这次暴动历时三个多月,参加人数达100万以上,是我党自“八七”会议以来,组织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武装暴动,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国革命史上又一重大历史事件。湘南暴动,不仅保存和进一步武装了南昌起义的部分武装力量,坚持了武装斗争这面光辉旗帜,而且先后在宜章、郴县、耒阳、永兴、资兴、安仁、桂  相似文献   

14.
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七二年间,贵州爆发了一次各族人民反抗清王朝暴虐统治的大起义。作为当时全国反清革命大风暴的一个组成部份,这次起义与其它地区农民起义有一些共性。但是,由于贵州社会经济状况独特和社会矛盾复杂,这次起义又表现出它的特殊性。分析贵州各族人民起义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这次起义作出正确地评价,也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1906年12月发生的萍浏醴起义,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到现在已是整整八十周年了。八十年来,史学界对萍浏醴起义的研究状况如何?逐步取得了那些进展?还存在些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试作些述评。  相似文献   

16.
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爆发了张秀眉领导的苗族农民起义(以下简称苗民起义).这次起义始于咸丰五年(1855年),迄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起义的地区,几乎席卷全省,声威远及湘、桂、川、滇等省的边境.参加这次起义的,除了苗民外,还有以汉族为主的教军(号军),响应这次起义的有布依、侗、水、回等少数民族.这次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以苗族为主体的贵州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义,是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正> 六十一年前的南昌起义,是我们党在危急关头第一次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屠杀和挽救革命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的胜利,主要应归功于党的正确决策和起义蒋士的英勇奋战。然而,这次起义在南昌举行,是党中央经过审时度势充分酝酿才确定的。起义之前,南昌为党领导第一次武装起义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群众基础,起义之中,江西人民又从各方面为这次起义做了主观上的努力,因此,南昌起义的胜利,也是与江西人民的贡献分不开的,“八一”不仅是中国解放军的光荣,也是江西人民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直接控制的叶挺十一军二十四师、第四军二十五师和亲共的贺龙二十军,随二方面军"东征讨蒋",集结九江,准备"依张回粤,徐图发展",后因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追随武汉国民政府汪精卫,准备在庐山会议"分共",在九江的中共党政军领导人连续召开三次会议,策划南昌起义,中共中央成立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了南昌起义,起义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成立会和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3月17日至25日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十五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中央有关部门及新闻、出版单位的八十五名代表。湖南省委、湘潭地、市委以及湘潭大学的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会议期间,中联部、《人民日报》国际部和外贸部的同志作了有关非洲问题的报告。会议收  相似文献   

20.
皖浙起义是辛亥革命前夕在东南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它给清政府以沉重一击。研究这次起义发生的背景、经过、特点以及这次起义在武装推翻清政权总体作战中的地位,对于进一步弄清近代反清斗争的规律,褒扬革命精神,不无重要意义。一、皖浙起义前的形势皖浙起义是在皖浙大地社会矛盾激化,反清潮头骤然涌起的背景下发生的。进入20世纪以后,皖浙地区由于帝国主义勒索赔款和清政府大搞苛政暴敛,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自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仅据粗略统计,较大规模的斗争就不下数十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