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唐君毅探索研究了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终极源头,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各自的特征、优长、不足或弊端以及中西方文化之差异,并且从现代新儒家的立场出发,以拯救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为己任,提出了复兴和重建中国文化的路向、途径和方法.对唐君毅新儒学文化观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法论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本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思潮:前者属于文化观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哲学范畴.然而,以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却试图通过心本论、性善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关系等维度,建构一种糅合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以期复兴中华民族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这不仅构成了现代新...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的文化观是建立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佛教的唯识学以及中国儒家哲学基础上的。他的文化观是中西印三个路向的文化观。即认为,人类文化分为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他的文化观是多元化的文化观。他强调传统文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但忽视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儒家和谐思想构成了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儒家道德思想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的道德准则.从这两方面入手,挖掘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包含有丰富的治国之道,其主题是“德治”和“仁政”,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高瞻远嘱,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的“德治”观。这是在我党实施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效的基础上,治国思想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界所谓的“决裂说”和“融合说”都有局限.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本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思潮:前者属于文化观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哲学范畴。然而,以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却试图通过心本论、性善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关系等维度,建构一种糅合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以期复兴中华民族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这不仅构成了现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的基本架构,亦是其鲜明的学术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8.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和为贵”的思想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在儒家看来,“和”是事物的最佳存在状态,也是人们沟通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和为贵”作为一种沟通理念,在价值取向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当代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而也影响着现代组织管理。现代组织管理工作应该把儒家思想和现代管理学思想结合起来,使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灏在《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一书中提出幽暗意识这一新概念,以人性为出发点具体分析了西方民主传统和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差异,尤其探讨了新儒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主张以批判和继承的态度看待现代文化.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新认同中华民族传统的现代价值,需要对20世纪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进行反思。当代文化建设必须解决三个大问题:一是要确立精华多于糟粕的中国文化观,二是要明确批判是手段、继承是目的的根本宗旨,三是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