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美主要表现为一种自然之美。这种自然之美就是语言尽可能贴近生活,尽可能贴近作家的个性,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作家独特的个性色彩,具有一定的韵律感、节奏感。散文的节奏美主要不是由于其押韵造成的,是靠"情韵"的创造和"反复"的巧妙运用来解决。散文的语言美还表现在绘画美和色彩美。  相似文献   

2.
Coco 《师道》2007,(Z1)
西藏途中感受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珠峰上磨砺意志体味人生,经历传奇丰富,个性执着,喜欢摇滚,这就是我在新东方的可爱的古典老师。  相似文献   

3.
Coco 《师道》2007,(8):8-9
西藏途中感受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珠峰上磨砺意志体味人生,经历传奇丰富,个性执着,喜欢摇滚,这就是我在新东方的可爱的古典老师.……  相似文献   

4.
Coco 《师道》2007,(7):8-9
西藏途中感受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珠峰上磨砺意志体味人生,经历传奇丰富,个性执着,喜欢摇滚,这就是我在新东方的可爱的古典老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的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  相似文献   

6.
性灵含有"自然天性""个性""性情""真情""灵动""灵感""灵妙"等多种意蕴,这些都是人性智慧之光的汇集。这些智慧之光的汇集会让一首歌,一支舞,一段乐表现得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提升音乐表演的品味。文章旨在论述通过"性灵"的表达为音乐表演注入生命的灵感、纯真的天性、个性的灵气、灵动的韵律。使音乐表演闪烁着"性灵"之光,从而彰显音乐表演的生命之美、自然之美、创造之美。  相似文献   

7.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抓住情感的激发点去"以情激情""以情带情""以情悟情",学生才能"动之以情""悟之以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诸多生态美学核心问题,有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阐发.在传统绘画艺术观念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原生性的"自在美";人本身以及人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自然",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的美,作为一种"再生美",与自然之自在美和谐统一于世界之一体.传统文人画艺术的这些思考,应当成为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思想资源,并启迪研究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希望学生"受到高尚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语文课文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新教材所选文本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语文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0.
石琳 《华章》2010,(25)
<红楼梦>中,曹雪芹虽做出了"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这样的感叹,但"人间"却实有"兼美"--史湘云.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最完美的一个艺术形象,颇具有名士风度.她性格的这种完美正是体现在她的"兼美"性,即其雅俗兼之之美,动静兼之之美,悲乐兼之之美.  相似文献   

11.
苏轼拥有体察自然敏锐的细腻心思,其山水诗创作,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技巧,创造出了独特的意境之美,同时在趣味追求上,有独到之处,不论从创作角度还是欣赏角度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老子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老子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自然和谐之美、"自然无为"的社会生态和谐之美、"万物齐一"与平等共生的和谐之美。和谐是老子美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的确,美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无不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人性之美、艺术之美。当我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对李吉林老师"语文学习就是对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  相似文献   

14.
正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推动着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产生排斥心理,消极情绪占主导,自然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明确提出快乐教学、趣味教学的理念,这对于高中各学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高中  相似文献   

15.
周庄水韵     
读罢当代散文作家赵丽宏的《周庄水韵》,让人觉得周庄不愧为"中国第一水乡",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在这篇美文中,作者通过在同一季节不同时令里三次游览周庄的所见所感,运用奇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将水乡周庄的美景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读后让人实实在在地领略到了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奇妙风情。周庄古镇风景如此奇妙,在我看来主要是源于它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词中的意象具有奔腾飞动、雄壮凌厉、奇伟不凡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壮美、雄强的阳刚美和刚健有风骨的自然美。在他的笔下,洋溢着生命的激情、独特的个性,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发有为,表现了奇崛伟岸、光辉峻杰的人格美,抒发了时代的豪情。  相似文献   

17.
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曾经告诉我:"上音乐课很容易,但要上好却很难;一个好的音乐老师必须要有激情。"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涵义。音乐课可以说是众多课程中情感色彩最丰富的一门学科,处处蕴含着美,但很多学生却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激情。  相似文献   

18.
要想小学语文课堂有朝气、有活力,首先教学理念要转变,教学模式要新颖,老师授课要有激情,幽默风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展示,情感交融。其次,巧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生生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从而把小学语文课上出艺术来,上出魅力来,使学生激体验之趣,享写话之乐,实现课堂激情荡漾,趣味横生。  相似文献   

19.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书写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言我之志,抒我之情.创作如此,鉴赏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随着社会的开放,中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多向思维的空间,同时也要求散文教学适应多元共生、互补共融的文化格局.否则,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散文之美,散文的审美特质也会在老师"不厌其烦""孜孜不倦"的讲解中被人为地磔碎,失落其人文性和文学性.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与盛新凤老师仅见过一面,但她温婉的笑容、优雅的举止就像一帧淡雅的水墨画,过目难忘,令我不禁想起李清照的词和徐志摩的诗.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中,盛老师巧妙的引导、深情的朗读与激情的结语完美统一,更让我感叹她的内蕴之丰厚、功底之扎实.人美,课美,"和美语文"的理念更美.美,来自何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