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教学语文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师和他的学生塑造自己灵魂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情感就是生命的美,语文的智慧就是生命的智,语文的深度就是生命的深度。这,是我读完大夏书系中李镇西的《听李镇西老师讲课》、魏志渊的《语文课》和王开东的《深度语文》之后的感受。教育类的书籍常常是枯燥而乏味的,但是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语文课》《深度语文》,我感受到的是崇高情感的熏陶,是人类智慧的洗礼,是生命的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2.
师:对于本来就缺乏思想资源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来说,写作浮于事表、泛泛而谈是一个积久的弊病。韩军老师曾说“母语教育实质就是精神教育”。如何由表象走向本质,如何由单纯技巧的操练走向人性化的深度写作,如何唤醒学生内在生命知觉,让写作不仅反映为“文字的存在”,更成为生命和思想的承载,理应成为语文教育人格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化主题。  相似文献   

3.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独特,各擅其妙。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还要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文字向心灵拓展,让生命与诗意结伴同行。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这种充满诗意的生命化教育,让生命在语文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4.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  相似文献   

5.
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育主张是“诗意语文、诗意教育、诗意人生。”诗意语文就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语文会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诗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正诗意语文是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之水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因此,可以说,我们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语文课堂的追寻,正是一种对教学诗情的追寻。  相似文献   

7.
袁凤英 《文教资料》2009,(11):118-119
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诗意的诗化教学.追求语文的诗意就是追求语文的创造、张扬学生充满生命活力的个性、开启潜能无限的心智.  相似文献   

8.
<正>一2015年发生的韩军老师与李华平老师的这场论争,对于认识语文教育教学,对于端正语文教育思想,无论是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必要和及时的,也是意义深远的。李华平教授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4年第10期上发表的《迷失在学科丛林里的语文课——兼评韩军〈背影〉课例》,对韩军《背影》课进行评析,认为韩军这节课把"生命和死亡意  相似文献   

9.
关于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可谓众说纷纭,苏州许红琴老师如此概括:真实、朴实、扎实,让语文返璞归真,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打好文化的底子;诗意、智慧、灵动,让语文情智交融,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精神享受、诗意栖息、走向智慧的过程,为学生奠好精神生命的底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摆脱肢解文本、繁琐分析的诟病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困感.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寻找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点,改进教学行为,构建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0.
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因诗意而显得格外美丽.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努力成为语文的生命诗意飘溢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天性诗意盎然的过程,成为教师的劳动诗意弥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第10期《语文教学通讯》(B刊)刊发了李华平老师的长文《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该文批评韩军老师的《背影》课例严重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正道,成为哲学课、美学课、生命教育课,呼唤语文教学回归自己独有的使命。该文在学界产生重大影响。2015年1月份、2月份《语文教学通讯》(B刊)与《新课程研究》共刊载了4篇批评韩军老师的文章。笔者以为,这些批评有其合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生命教育内容涉及各个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深度挖掘素材,适当开展相关活动,引领学生融情入境地体验,让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认识、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树立生命意识,他们自然就会生出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
"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学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那就是:语文是温馨的,语文是智慧的,语文是诗意的,语文是激情的,语文是博大的。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关注生活,关注文化,关注生命,要让语文教学成为一种大智慧的教学。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让语文,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让语文,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每一个学生个体通过语文学习而感到无限的快乐,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感悟人生的精彩。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是直面生命本义、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作为师者,应始终本着一颗平等而智慧的心,以儿童本位,智慧地解读文本,与学生平等对话,引领孩子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为鲜活的生命虔诚奠基.一则国外课例,可为我们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平等意识与智慧内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语文课堂,应实现从教"语文知识"的课堂向培养"语文素养"的课堂转变,而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是生长学生思维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加强注重文本的内容理解,发展学生的语文表达,使学生思维得以激活。语文课堂,就是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形式,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激活语文思维,生长语文智慧,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生命场。  相似文献   

17.
深度语文就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文本进行深入研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蕴涵在文本中深层的人文内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主张和教学流派。深度语文具有深度性、人文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实施深度语文教学要倡导表情朗读,强调多元对话,启发深度思考,注重简单有度,提升教师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在当代的中国语文界,"诗意语文"已经发挥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大家对它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崇拜感。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贯彻对生命尊崇与敬畏,能够理性而充满热情地积极探究小学语文教育的真谛,使学生能够成为品质高尚的人。这就是语文的生命化教育,点燃教育生命化的最高理想境界。一、诗意语文——突出精神领域中的自由"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海德格尔著名的观念,叶秀山先生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诗意的境界"从根本而言,强调的是"自由的境界"。生命的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73):27-28
语文是生命的符号,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与生命是相融同构的。生命语文的教学,即让语文进入生命,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怎样将生命语文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很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流派"和"主张",有的是业已存在并得到大家关注的,有的则是为了"标新立异"而特别提出的,比如简单语文、深度语文、情境语文、情智语文、诗意(化)语文、智慧语文、本色语文等主张,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