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学言论     
语文是一门行为科学,也是一门行为艺术。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播种行为,让学生心、口、手、眼多动,在听、说、读、写中养成习惯,在习惯中收获成就。鲜明的实践特征和感性过程是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在我看来,语文素养就是人的语文生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和修养。  相似文献   

2.
王艳 《教师》2015,(19)
我是一名乡村女教师,从事教学已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任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这期间,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自己改日记的习惯.这种习惯伴随我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种习惯也让我尝到了人生百味.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我接任的是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幸运的是这个班的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当我收起学生们交上来的日记,一个一个进行查看时,我发现他们所谓的日记就是原模原样的抄别人的杰作,这让人很担忧.  相似文献   

3.
<正>老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看起来千头万绪,但归纳起来就两个字:读与写。如果教与学都从这两个字上下工夫,就不愁教不好语文,学不好语文。难道不是吗?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作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那么,答案就有了。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经营着语文教学,出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课例和做法。但同时,我也看到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冷漠,看到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浮躁和功利。我为之而忧,我怕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扼杀学生的灵性。别让习惯的种子在无视与机械的操练中腐烂……良好的习惯对人终身有益。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一半。尽管我们都有这种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听一位教师执教《槐乡五月》,我发现学生读书总是一个腔调。个别回答时,忸忸怩怩,站不像站,坐不像坐,歪斜着身…  相似文献   

5.
审视“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千百次地问过自己。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感情、用语文的习惯;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用、积淀语感;……是啊。语文是什么?或许,有一千个语文教师就会有一千种关于语文是什么的答案;或许,昨天的语文有着昨天的答案、今天的语文又有今天的答案、明天的语文也将会有明天的答案。这是一个不太可能有最终答案的问题,但却是每个语文教师必…  相似文献   

6.
<正>教书,对任何一个老师来说都不陌生,但是教好书却是让很多老师都会头疼起来的一件事。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发现语文课堂是一门五花八门的课堂,是一个戏台,也是一个舞台。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满腹经纶地向学生抛付,自认为自己讲长篇大论定能吸引学生,然而恰恰相反,有的学生会听得打瞌睡,就像教师专门为之弹奏的催眠曲一样。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没有投入课堂,那么这就是一堂很失败的课堂。怎样才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  相似文献   

7.
有位语文教育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笔者读了一篇文章《如果我是语文教师》,该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作者是社科院哲学研究员周国平先生。在文章中,周国平先生说:“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什么东西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语文学习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一、教是为不教 ,其手段是授人以渔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 ,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以下引用大纲的话均为新大纲 )指出“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高考的语文考试 ,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检测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 ,因而在复习备考中教师首先的是培养学生自我钻研的能力和学语文的良好学习习惯 ,让学生自能“捕鱼”。二、高考复习中特别需要培养的几种能力和习惯1.使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断想     
●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是同样的多!●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而表扬学生时则可以适当地信口开河。●学生崇拜…  相似文献   

10.
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是为语文。当前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浪潮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就是在实施课堂改革,就是在教语文。但是怎样教好小学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这样阐述:"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借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写话。"全国知名教师贾志敏先生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另一知名教师薛法根先生则主张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11.
我一向认为,教学方法,难拘一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执法各异,殊途同归。但是,有一条原则也许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教”的动机必和“学”的效果相统一,教法的善拙应以学生学习效果的优次为检验标准。因此,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应该体现在“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注重教学生读书之法,让学生会读、悟得、致用。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教学生学”的初步尝试,似觉略见成效,兹不惮粗陋,试以《海燕》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如次。《海燕》一文,我用两教时授完。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及注释,划出生字难词,并  相似文献   

12.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提起作文都是心有余悸,不知所措。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大难题。对此,笔者有如下体会与探索。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笔习惯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考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看其作文就能窥一斑而知全豹。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作文学习上多下工夫,才能尽快提高其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我教过的学生,大多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操作,才能有效地体现这一理念,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呢?我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两个教学片断:教例一这位教师在进行苏教版第四册教材习惯篇———勤查字典的教学。她先让学生明确:遇到不认识的、认识却不懂意思的以及既不认识又不懂意思的字时都可以查字典。而后为了巩固知识,又要求学生选定一个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法查查字典。教例二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内容由师生合演的小品展开:教…  相似文献   

14.
齐殿玺 《考试周刊》2014,(39):32-32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生命教学,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活力,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就要唤醒文本,让文本焕发生命活力。教师要充分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激发语文课堂活力。要让学生用生命投入,教师首先就要用生命教,让学生用生命学。打造高效课堂,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让教师用自身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5.
汤江华 《湖南教育》2004,(13):38-38
一、激发好奇心,让学生乐于探究好奇心人皆有之,只是强弱不同罢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进行新探究。教《詹天佑》一文中的“人”形铁路时,我利用课件向学  相似文献   

16.
阅读和写作,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双翅膀,也是语文教师的左膀右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个老师只有对学生、对文本、对生活有真情,在写作教学中才会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写作时真情流露。对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激其欲望,教其方法,唤其良知,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打开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闸门,构筑学生情感的圣洁之地,彰显真情,流露真感。  相似文献   

17.
正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有效、高效,应该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我也不例外。喜欢语文的我时常思考:"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去教语文?如何让自己的课堂紧紧吸引学生,让他们学有所获,让他们喜欢上语文?我想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心"。如何用"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设计课堂教学要精心所谓精心就是特别用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创造性思考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阵地就是教师与学生在一方教室 ,手捧教科书 ,对一篇篇文章进行肢解性的阅读。在这种脱离生活的封闭的学习状态下 ,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只有教师和课本 ,而这两者都可以说是强加给学生的 ,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 ,只有被动地接受。在这种学习方式下 ,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是必然的。新课改、新课标正是为了革除旧有的弊端 ,其核心就是要改变过去我教你学的灌输式教法 ,要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方法 ,从而达到不需要老师教也能学习的效果。也就是说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在两年的语文课改实验中 ,笔者认真学习新的语…  相似文献   

19.
前些年学校在初三年级开设了一个加强班,班上学生的各科考试都不合格,而且这些学生普遍调皮、多动,纪律差。我很“荣幸”地被派去教他们语文。我暗中诅咒,但责任心又促使我硬着头皮教下去。谁知一年多时间,我逐渐摸索出一套引导差生学会学习的“三不”法,成为我教学实践中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那么按道理说,学生们对语文会很好学、很乐学,但事实并非如此。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厌学、教师费时而效率低的不良现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如何教好学生?我时时思考,不断改进,有了一些小感悟,现将其总结如下。一、和学生做朋友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