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关于干细胞的研究,再次被世界最权威的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当年十大科学成就之一。科学家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的新闻曾经轰动了世界,1999年,《科学》杂志曾将干细胞研究评为年度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榜首,人类基因组测序和克隆技术“屈尊让贤”。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干细胞的研究领域也有上好的收成。一些科学家发现,从成年老鼠的大脑中取出的细胞注入胚胎后,能够重新分化为胚  相似文献   

2.
由于遭遇伦理的阻碍,干细胞研究就像鞍马上的运动员,一反传统的动作,来了一个漂亮的转体180度下马,稳稳落地,所有人都为这个高难度动作报以热烈的掌声。美国《时代》周刊在2007年底把干细胞的研究成果评为该年十大科学发现之冠,这就是皮肤细胞经“基因直接重组”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     
《科学中国人》2018,(4):10-11
细胞"返老还童"二维码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等,通过研究干细胞诱导过程,发现细胞在发生"返老还童"时,染色质的"开—关"状态恰似二维码一样记录了这个过程的大量信息。通过破译这些"二维码"的内在含义,阐述了干细胞诱导过程的变化机制。研究论文发表于《细胞—干细胞》。该基本规律是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发现,其概念应用价值可能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18日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了本年度十大科学进展,细胞重新编程成为十大科学进展之首。之所以把细胞重新编程列为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之冠,是因为这一方式开辟了再生医学的新天地,研究人员可以绕过胚胎干细胞的伦理争论而直接让细胞重新编程,成为各种类型的干细胞,并可以生长为各种组织和器官,为再生医学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邹曦 《今日科苑》2008,(5):21-22
2007年11月20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詹姆斯·汤姆森实验室和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在美国《科学》和《细胞》这2份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的"万能细胞"。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07,(10):7-7
干细胞是全能型的,可以分化成任何一种细胞,而干细胞中的Oct4蛋白质起着调控作用,决定干细胞是继续分化成其他特殊细胞,还是保持干细胞的多功能性。通过化学途径可以改变Oct4蛋白质,从而决定干细胞的命运。德国马普分子生物医学所所长汉斯·施勒和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共同发现了一个Oct4蛋白新的调控机制,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和干细胞标记结合,从而延长蛋白质的生命和增强读取基因信息的功能。这项新发现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生物化学杂志》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评出2012中国科技之"最"最玄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12月20日,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的成果上榜。《科学》的评价是,"如果物理学家无法发现超越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会代表粒子物理学的未来。大亚湾实验的结果可能就是标志着这一领域起飞的时刻。"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09年度十大医学突破,我国科学家采用干细胞技术获得iPS小鼠这一重大成果入选,这也是我国今年入选的唯一成果。今年7月,在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凡一研究员等在干细胞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从而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该成果于2009年7月23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生物技术学领域取得了几项重大成果.最使科学界震动的成果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俞君英及其同事,11月在《科学》上发表了题为"从人类体细胞得来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系",也在11月,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及其同事,在《细胞》上发表了"用一定的因子从成年人的成纤维细胞来诱导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结构与功能"是美国新版K-12科学教育框架中的7个跨领域概念之一[1],其在现代科学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结构与功能观,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研究美国高中生物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中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内容的编排特点。研究发现美国教材内容衔接紧密,逻辑性强,彰显其科学化与人性化,对我国课堂教学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使用"悬浮水凝胶自由形式可逆嵌入"(FRESH)技术,用胶原蛋白成功3D打印出可正常工作的心脏"零件",这项突破性技术向3D打印全尺寸成人心脏迈近了一步。包括心脏在内的所有人体器官,都构建在名为细胞外基质(ECM)的生物支架  相似文献   

12.
<正>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009年12月9日报道,《时代》评选出了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最古老的原始人类骨骼化石"艾迪"名列榜首;2009年度备受关注的"月球发现有水"、"人类表观基因组破解"、"类日恒星周围首次发现类行星"均跻身榜  相似文献   

13.
科技动态     
<正>科学家发现细胞老化开关:或可实现器官再造英国物理科学新闻网站9月20日发表题为《科学家们发现了控制细胞衰老的开关》的报道称,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发现了细胞内一个对健康老化至关重要的"开关"。这个"开关"可以促进健康细胞分裂和生长,比如,即便在衰老阶段也能产生新的肺或肝组织。在人体内,新分裂的细胞不断补充着肺、皮肤、肝脏及其他器官。但大多数人体细胞不能无限期地分裂下去——每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末端的细胞计时器就会缩短。当这种名为端粒的计时器变得极短时,细胞就不再分裂,导致器官和组织退化,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衰老阶段。但存在一种绕过这种倒计时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通过老鼠实验发现,使用胚胎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效果比其他细胞更好。研究者试图证实通过克隆技术制备胚胎干细胞是可行的,而且使用胚胎干细胞可以为帕金森氏病患者提供最恰当的疗法。但是他们发现,在治疗时,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14,(9):42-45
干细胞隆胸新术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华裔科学家研究出的一项新技术,可从人类自身细胞提取天然组织培植隆胸植入物。这种用成人干细胞培植脂肪组织的新技术将会给整形手术带来革命性突破,并有可能会在10年内淘汰隆胸手术中的人工填充物。  相似文献   

16.
<正>"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当被问到猪体内能否长出人类大脑、变成聪明的"二师兄"时,人猪嵌合体胚胎研究第一作者、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军斩钉截铁地说。在这之前,有科学家在美国《细胞》杂志上宣布,他们把人类干细胞注入猪的胚胎,首次成功培育出人猪嵌合体胚胎,并让其在猪体内发育了3周到4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2年十大科学突破,其中名列榜首的是发现"上帝粒子"。2012年7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ATLAS和CMS均发现一种新的粒子,具有与希格斯玻色子相一致的特性,数据的确定性为5西格玛,即理论物理界可以确认"发现"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10,(1):1-2
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科学家在于细胞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近期在第十二届广州“留交会”生物医药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论坛上发布。该院裴端卿实验室研究发现,维生素C能够将原先每1万至10万个细胞才能有1个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的低效率,提高到10%的高效率。世界干细胞领域权威杂志《细胞·干细胞》24日在线发布了这一成果,并且选为封面文章。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10,(5):9-10
日本国立成育医疗研究中心、东京农业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期在利用老鼠进行的实验中发现,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比,分化发育成全身各类细胞的能力较低。这一研究结果已刊登在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相似文献   

20.
动态     
10月7日《Science》杂志内容精选细胞信息学本期专题部分的题目是《细胞信息学》,包括3篇分别描述细胞凋亡、肿瘤以及植物G蛋白的观点文章。与此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将被放到《科学》的可免费访问的信号转导知识环境数据库中。第一篇观点文章的作者指出,脊椎动物的细胞凋亡是由一个复杂的信号系统调节的,他们描述了许多细胞的通过线粒体的凋亡通路,但是哪条是最常用的还有待确定。第二篇观点文章的作者说,干细胞和帮助控制干细胞的主要控制生长通路,为了解人类肿瘤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模式。专题部分的第三篇观点文章比较了植物和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