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邮票设计错误,早即有之。有的还因此成为世界级珍贵邮票,令人向往不已。而一些票中票的主图,也会发生错误,本来是想将本国的首枚邮票或早期邮票、别国的"世界珍邮"再次展示在票中票里,可有时恰恰相反,票中票的主图不仅成不了票中珍邮,反而因缺乏邮票基本知识或一时疏忽而成为了笑柄。我们知道,1840年印制黑便士邮票整版枚数是240枚,横12枚,竖20  相似文献   

2.
伪造齿孔票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版《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第113页苏皖边区第一版毛主席像有齿孔票的5枚彩图,其中“便”邮是真的,但是9.5°,“机”邮应为10×10.5°;“印”邮、“平”邮可以确定是伪造齿孔,“快”邮存疑。  相似文献   

3.
黄山 《上海集邮》2007,(1):23-24
有一段时间,我热衷于收集票中票,特别喜欢珍罕邮票的票中票,它们的原票价值连城,不要说买,就是连看也难得一见。如今有了这些票中票,这些“珍罕”邮票现在都静静地躺在了我的邮册内,随时可拿出来欣赏。当然,票中票的选题不只是珍邮,还包括各国的首套(种)邮票,以及其它具有  相似文献   

4.
吴伟忠 《收藏》2009,(12):120-121
在数以千计的各种邮资票品里,把新中国发行的屈指可数的十多套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如图)归入“佳邮”行列,大约是不会引起异议的。事实上,即使以一年一度、广受瞩目的“佳邮评选”来衡量,这些邮票也大多与佳邮称号有缘。新中国于1980年首次举行“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时,刚刚发行于1979年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邮票即戴上了佳邮桂冠。  相似文献   

5.
1月10日 上海铁路 分局机关邮协举行年会暨迎 春集邮活动。 市化工物品汽运公司邮 协举办“新中国邮票评赏”征文活动。 1月11日 教育局邮协举办邮识讲座和组编邮集经验交流活动。 1月15日 邮票公司向全市新邮预订户赠送中国邮票总公司纪念张。 上海申泉工艺品公司(200060江宁路1420号)发售“中国邮票珍品系列纪念册订购卡”。 邮票公司制售SSB-3狗年“小本票”。  相似文献   

6.
罗华生是一位资深老集邮家,曾担任四川省邮协常务理事,重庆市邮协副会长等。 1950年初,他在湖北省军区工作。一天,他与一位参谋在办公室谈集邮,提到没有集得军用邮票。恰巧司令员王树声路过听见,问他:“你集邮呀,很好,军用邮票我还有。”随即对警卫员说:“把我的那些军用邮票拿来送给他。”一下子,他就有了22枚黄军邮。  相似文献   

7.
黄明心 《上海集邮》2002,(12):16-16
由一个国家集邮对外国邮票的佳邮评选早已有之。如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一家邮刊曾评选我国《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的“望江亭”(纪50-3)、(UL童》的“放船”(特18—4)和《林业建设》的“森林资源”(特27-J)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邮票”;日本《邮趣》杂志也曾有分别评选我国和美国上一年度佳邮的活动。但在规模上这种外票“选美“活动都很小,  相似文献   

8.
3月20日,’98上海集邮节港务局邮协分会活动“十五大及历次党代表大会邮票研讨会”在龙吴港务公司举行。 港务局邮协组织十五大邮票的研讨,是以邮票为素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已成为港务局  相似文献   

9.
1888年,刘铭传任台湾省巡抚期间,改驿为邮,开办新式邮政。除发行、使用了“台湾官用邮票”与“台湾邮政商票”之外,还设计印制了一种与近代邮政相适应的新式邮票。邮票是直接通过淡水英国领事馆特向英国伦敦威金生公司订印,用雕刻凹版印制。  相似文献   

10.
大龙图邮票在数次翻印后,印版已经模糊不清,难以续印,而此时邮政业务量不断增长,需用邮票量也在增加。为此,便另行绘图制版,图案与第一次邮票基本相同,仍以“龙”为主图,只是图幅较前次邮票缩小,为19.5×22.5毫米。故集邮者们称前者为“大龙邮票”,后者为“小龙邮票”。当时并无“大龙”或“小龙”之称谓,直到二十世纪20年代,周今觉编著《华邮图鉴》时,也还是  相似文献   

11.
雷华声 《上海集邮》2007,(10):21-21
中国木版年画系列邮票已连续发行了多套,这个系列采用原画剪裁形式,选取原作中的局部图案,使邮票主题在有效的画面内更加突出,赢得邮人一致好评。但也有败笔,《桃花坞木版年画》第四图“十美踢球图”就是其中一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月2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2005-25“洛阳赋图”邮票一套。这套邮票不仅设计印刷精美,也为邮人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一、邮票说明带来的误解“洛神赋图”全张边纸上有一段说明文字,原文是“《洛神赋图》系东晋顾恺之作……”这似乎告诉大家“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原作,然《中国文物辞典》云:“洛神赋图卷”传为东晋顾恺之绘。不过多数学者都认为顾恺之确实画过“洛神赋图”,只是原本早已不存了,现在大家能看到的“洛神赋图”都是后人的摹本。  相似文献   

13.
黄明心(1946—),祖籍山东寿光,生于上海。他谈起外国邮票如数家珍,故事源源不断,家里的书架上,塞满了装满外票的集邮册和封片,国内的大小邮刊和邮报上,甚至海外的邮刊上,经常可以看到“黄明心”这三个字。 黄明心的集邮始于1957年。一天,黄明心收到一封来自青岛的信,写信人是他的堂哥。信中说自己现在已经集邮了,在收集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文学家专题邮票。那时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里,已经有了出售苏联、东欧各国邮票的集邮公司,而青岛似乎还没成立。堂哥在信中开列了一系列外国文学家邮票的名称,托黄明心在上海购买。上海集邮分公司就在南…  相似文献   

14.
1990年3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邮票全集》(解放区卷)有这样的描述“加盖于实心徽图代邮券”一节中“(9)5角门角(蓝)”(附图)。这枚邮票在其他目录中从未出现。《中国邮票全集》已经出版720多年。未见有人对此提出任何异议。  相似文献   

15.
朱军 《上海集邮》2009,(7):22-25
一些出现在邮票图案中的封、片,构成了异彩纷呈的“票中封”。目前,票中封的定义尚不明确和规范。简单地说,“票中封”就是“封”在邮票上。这里所说的“封”应该是具有一定邮政意义的各种实寄封片、贴有邮资凭证即将邮寄的信封,还应包括邮简、明信片、纪念封等。  相似文献   

16.
珍邮非常稀少,画面也往往十分简单。 1851年,美丽的夏威夷发行了第一种邮票。邮局局长惠特尼是传教士的儿子,买邮票寄信的又大多是传教士,所以,这种邮票就得了“传教士”的诨名。面值2分的“传教士”票,今天,斯科特目录标价已涨到66  相似文献   

17.
苏中“内用”邮票 苏中区于1945年4月1日实行邮件收费办法,为适应交通站内部公事和站内私人信件的需要,发行了一种内用邮票。是利用已印成但未加字的第四版邮票作为原票,加盖“内用×邮”字样。最初是用木戳加盖,现仅见到“内用平邮”一种,机、快均未发现,也不知是否仅平邮一种,由于比较稀少,几乎被人们遗忘了。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5月21日,上海市黄浦区集邮协会在“良渚玉器”出土原地浙江长兴举行《良渚玉器》邮票研讨会。上海市集邮协会羌陆明、邵林、张乐民和部分兄弟邮协、基层邮协代表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昔日,纪特邮票如翩翩蝴蝶,随时都会不期而遇。自中国人民邮政诞生之初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邮政营业柜台上随时会有纪特邮票出售,看到那些漂漂亮亮的纪特邮票,用邮者多乐于贴在信封上,于是,成千上万的“国家名片”便飞进了千千万万的寻常百姓家。邮票的影响逐渐深入人心,原本不知道集邮为何物的许多年轻人,也因此被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票中票邮迷,以在本专题邮苑中寻寻觅觅为乐。偶见加拿大2000年首次发行的个性化邮票图样(编者注:请注意邮票上“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