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地面凝结现象是天气现象的一种,它包括露、霜、雨凇和雾凇。这些现象都是水滴或冰晶在地表或地物表面上的凝聚物。它们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云雨的秘密     
古时候,人们对于云雨的形成千变万化,是难以理解的。但随着近代气象科学的发展,气象学家已逐渐探索出了云雨中的一些秘密。目前,人们已经能够预测云雨的发生和消灭了,甚至于还可以在小范围内对云雨进行影响。人们可以设想,人类控制天气的日子终会到来。那么,云雨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人们常见的天上的云已经不是水汽,而是水汽在空中凝结成的小水滴(也叫云滴)或冰晶,因为水汽,人们用肉眼不能看见,而水滴和冰晶能反射阳光,所以能被人们看见。水汽凝结成云滴,必需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当空气温度降低的时候,比较容易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3.
四季的云     
王奉安 《百科知识》2013,(22):14-15
春云如同孩儿的脸,夏云带来雷鸣电闪,秋云淡淡气爽天蓝,冬云凝重天冷气寒。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  相似文献   

4.
李景色 《金秋科苑》2013,(3):104-109
1、雾霾污染究竟是什么?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1,(15):35-35
炎夏时为何天降冰粒? 冰雹是从雹云中形成并降落下来的。雹云内部有3个不同的层次:云体的下部是由水滴组成的暖云(温度在0℃以上);云体的上部是由冰晶、雪花和过冷水滴组成的冷云(温度在0℃以下而未冻结的水滴);云体的中部是冰水共存的区域。在这种既有水滴又有冰晶、雪花的混合云体中,水汽很容易直接凝华在冰晶上,并使冰晶迅速增大为冰粒。  相似文献   

6.
正水是生命之源,"久旱逢甘露"甚至被人们视作人生"四大幸事"之一。但是大自然要把送上云层的水再收回地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过去,很多文化中通过舞蹈、献祭来向上苍求雨。可见人力在自然气候的面前常常被动、无力。但是,如果明白了雨是怎么从天而降的,或许我们就可以在求雨这件事上获得一定的主动权。下雨的奥秘天上飘摇的一朵朵云彩,既熟悉又神秘。空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为小的水滴或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这些看上去绵软飘忽的云朵。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的大气现象中,既绚丽多姿又令人惊心动魄的现象要算是雷电了。地球上每天约发生800万次云对地的闪电,平均每秒钟约有100次。雷电主要出现在积雨云(俗称雷雨云)中。这种云是垂直伸展的巨大云块,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冰晶之间的磨擦、水滴的破碎和冻结等作用,使云滴带有电荷并分离成正电荷或负电荷的聚集区,从而形成了  相似文献   

8.
数据术语库     
《百科知识》2009,(7):49-49
雾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的集合,它使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霾是悬浮在大气中大量微小尘粒、烟粒的集合体,平均直径约为2微米,它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  相似文献   

9.
液滴撞击壁面过程中对铺展与冷却凝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液滴撞击速度、液滴温度。此外,液滴的大小也对撞击后凝固形状所需时间产生影响。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不同直径的水滴在相同其他条件下撞击冷壁面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滴直径对水滴铺展及凝固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艳红 《世界发明》2003,26(10):25-25
美国佐治亚州的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型海水淡化设备,据称淡化过程的费用只有现有技术的1/3。这种便携式的新设备每天能够处理1.1万升水。它使用了一种称为“迅速喷雾蒸发”(RSE)的技术:含盐的水通过管道喷雾进入分离室,形成非常细小的水滴;在分离室的热空气中,水滴迅速蒸发,水和盐分等杂质分离;水蒸气输入凝结室成为纯水,而盐分则落在分离室的底部。  相似文献   

11.
玻璃上霜或上雾对于很多人都是件麻烦事,比如戴眼镜者,摄影爱好者等等。对于驾驶汽车的人来说,玻璃上的霜或雾就更严重了,由于看不清路况,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当温暖潮湿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冷却,形成许多细小的水滴,凝结在玻璃上,就形成了雾水。这些小水滴使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水分子独特的结构,水汽自然凝结成的冰晶具有规则的形状,这些冰晶漂浮在空中,在光的照射下,竟然可以变幻出许多奇妙的景观!在空旷的地域扫视空  相似文献   

13.
<正>在晴朗的日子里,天空中一般都有积云和卷云。积云轮廓分明,顶部凸起,云底平坦,外型类似棉花堆。它的高度一般不超过3000米。卷云云层通常不厚,且细致分散,呈一屡屡丝状,像羽毛、头发或马尾等等。卷云形成于4500~10000米的高空。这个高度飞机已经飞不上去,所以当你坐飞机的时候,通过窗口往斜上方看到的云朵就是卷云。所有云朵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液滴或者冰晶组成的。作为凝结核的,通常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细菌、花  相似文献   

14.
日晕     
李景色 《金秋科苑》2012,(19):78-79
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目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有卷层云时,天空中会飘浮着无数冰晶,在太阳周围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将同一种颜色的光折射到人的眼睛里形成内红外紫的晕环。  相似文献   

15.
玻璃上霜或上雾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件麻烦事,比如戴眼镜者、摄影爱好者等等。对于驾驶汽车的人来说,玻璃上的霜、雾可就更严重了,由于看不清路况,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当温暖潮湿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冷却,形成许多细小的水滴,凝结在玻璃上,就形成了雾。这些小水滴使光线散射,让前方的景象变得模糊。  相似文献   

16.
由于汽包蒸汽的机械携带量大,这些水滴在过热器中蒸发,水滴中的磷酸盐析出,在过热器内沉积。停机期间,过热器内的水蒸汽凝结成水,将过热器内析出的磷酸三钠溶解在水中,汇集在下弯头处。水分蒸发后,磷酸三钠析出。经过长年的累积,弯头处积盐越来越厚,最后导致爆管。  相似文献   

17.
人工降雨技术的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人工降雨的设想至今已有整整100年了。第一次人工降雨是1931年在荷兰实施完成的,当时实验人员用飞机在云层上方喷洒碳酸晶体,这样过冷云层中会出现大量附加的凝结中心,这些凝结中心的水滴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冬天的北国,是雪的天堂。漫形式取决于高空气温的高低和水蒸气的多少。 云层是雪花孕育的地方,雪花产生于云层中的小冰晶,这些冰晶有三种形状:长而细的六棱柱形晶柱、两头尖尖有如一根针的晶针和很薄的六边形晶片。如果它们周围的水汽浓度较低,冰晶的增长就很慢,而且各边均匀增长;如果周围水汽浓度较大,那么增长过程中不仅体积会增大,形状也会改变,最常见的就是天空中飘落的六边形雪花。 形成雪花之前的冰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位于底面上的正六边形和侧面长方体的晶体生长速度出现差异,形状也相应发生变化。比如,气温…  相似文献   

19.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在号称“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修筑铁路的三大世界性科技难题。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不仅创造了九项世界之最,而且科学家和现场工作者还相继攻克了20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方面的重大科研难题。含有冰晶的土壤在北方的冬天,当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时,土壤里的水分就会凝结成冰,将土壤冻结,使得原来松软的土地变得十分坚硬,并含有一些小冰晶,这些含有冰晶的岩土(土壤、土、岩石)就是冻土。冻土层虽坚硬,却不十分厚,在它下面仍是比较松软的土壤。作为一种处在零摄氏度以下并且含有冰的特殊土体,…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通过对成雨成雪条件的严密分析,便巧妙利用了天空中已有的条件,如天空中有大量的云层,云层中有冰晶.但是,没有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仍不具备降雨降雪的条件,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降雨降雪.此时,人们便可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达到降雨降雪的目的.而且根据不同云层所具备的条件可实现不同形式的降雨方法,比如,高炮人工降雨撒播催化剂法等,实现了人工影响天气使其降雨降雪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